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一张好的摄影作品需要哪些方面的因素,如何把这些因素融入到摄影作品中去,这是摄影创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构图要合理,合理的构图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观看心理,合理的构图既能得到好看的形式又能更好表达主题。二,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应当讲究画面的意境,好的意境能让作品的表达更加宽广。第三,摄影作品的内涵表达是一件摄影作品的核心,有内涵的摄影作品以特有的方式传播人类文化。

  • 标签: 意境 内涵表达 构图 审美
  • 作者: 李欣星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歌本身的风格特点有一定关系,更加取决于不同时代的文籍编撰者及批评家的动力与需要。关键字;陶渊明、诗歌、文学接受、文学经典、田园诗、六朝、唐代文学经典是文学接受活动的重要对象,从总体上讲,经典其实也是在读者千百年的文学接受过程中生成的。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不仅取决于其内容和表达形式对读者的适应和满足程度,而且取决于一代又一代读者对其理解、诠释、选择以及再认识、再选择的程度。一般认为,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它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我国文学史表明,不同时代的经典标准是不同的,对于经典的评价和选择也是不同的①。对现有六朝时期的材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六朝当时对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处于一种不甚重视甚至是无视的状态。颜延之在《陶徵士诔》中只赞扬了他清高的人格;沈约作《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不曾提到他;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把他列入中品,仅有九篇作品(七个标题、八首诗和一篇散文)被选人萧统的《文选》,这与他同时代的文人谢灵运入选的四十首相比,真是反差悬殊。现代学者已经指出陶渊明的诗歌不符合六朝时期(420-589)的审美需求和实践。六朝时期主流的诗歌风格是使用绮丽和华靡的语汇,缺少虚字、工整的对仗。紧凑的意象和模拟中的巧似。而陶渊明的诗却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他的诗歌情感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诗歌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所以,总体上来说陶渊明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贡献,但却难以满足六朝时基本的审美标准。也许与时代的主旋律相悖,是陶渊明诗歌在其逝后的第一个世纪不受重视的最主要的总体原因,但是一个更加基础性的因素却不应被忽略。那就是陶渊明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被解读和呈现为一位隐士生活和隐逸理想的纪录以及他的道德行为的写照。到了唐代,其本人与诗歌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宋朝时有了更大的突破,文学地位日益巩固,也得到了文学界、文学理论界的接受。近百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已成了专门学问,形成了与“红学”、“杜学”等可并称的“陶学”。我们现在提到陶渊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阴冠雷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文学修养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对其工作教学、为人师表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必要性,同时又分析了文学修养对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 简介:文学修养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对其工作教学、为人师表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必要性,同时又分析了文学修养对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 标签: 教师 文学修养 影响
  • 作者: 陈楠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课程改革随着时代地推进不断地完善,高校的各个专业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地变化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学科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内容缺乏人文精神、师资队伍水平不够、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三个方面阐述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补充教学人文精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学科教学发展有所建树。
  • 简介:至今,外国文学史教材已发展出了诸多版本,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下,在进行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时仍然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如何使外国文学史教材适应时代观念的变化;二、如何体现外国文学史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三、如何在教材编撰的传承与革新中取得平衡。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教材 观念
  • 简介:陶渊明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给读者清新自然的感觉。在特定的年代,独特的人生经历下,陶渊明的诗歌表达的是淡然和田园诗意般的人生态度,读者需要以自己的视角去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

  • 标签: 诗化 归隐
  • 简介:少数民族文学,是形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多民族史观的重要载体。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极大丰富了文学题材,推动各民族精神文化的互补和升华,传承东北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和发展。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民族文学 文化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茶传播到英国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英国茶文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有名的文学作品。本文从英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内涵出发,结合外国语言文学作品探究了二者融合与发展的表现。

  • 标签: 英国茶文化 外国语言文学 融合发展
  • 简介:《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相比,并不是一种大众文学,而是深度文学产品。在古典时代,这种晦涩又深邃的高度文学化的艺术品,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知识分子们的最爱,《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更容易被大众,即老百姓所接受。现在依旧如此,红楼的文学地位虽然很高,虽有衍生于红楼而兴起的红学,但对《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文关怀以及思想水平中深邃细致的研究,不是大众都能接受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的故事,若是脱离了中国文化背景,是很难读下去的。国内尚且如此,国外就不必说了。对于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较大的欧美国家来说,中国经典名著尤其是古典名著很难理解,且《红楼梦》又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丰富多彩,对于外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地位虽高,但普及率很低,看过的人很少。且译文与《红楼梦》的原著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标签: 红楼梦 四大名著 地位 影响 译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