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流行性腹泻是危害生猪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只对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很重视,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验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该病的流行和继发其它疾病,现将治疗经验汇报如下。

  • 标签: 猪流行性腹泻 腹泻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
  • 简介:根据饲养方案和断奶日龄划分不一,市场上多以体质量为筛选依据,同时结合仔猪日龄,保育阶段是指21日龄断奶且在产房适应1w后,进入专门的保育舍集中饲喂的健康仔猪.保育大小为28~35日龄至73~80日龄,体质量为3.5~5kg入圈,25~30kg出圈.此阶段仔猪逐渐脱离母乳直至完全独立,呼吸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后期骨架基本形成.依据该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需提供专门的饲养配方.在规模化集约养殖中,怎样提高保育的成活率降低残次率,是所有养猪人十分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一线养殖经验,提出几项保育阶段饲养关键点,仅供参考.

  • 标签: 保育猪 出栏量 断奶日龄 健康仔猪 生长发育特点 饲养方案
  • 简介:随着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快速发展,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和控制养猪环境更显得十分重要。在养猪业中疾病的防控、饲料的配置利用、品种的使用、饲养管理和环境的调控是几项关键的要素。

  • 标签: 养猪业 夏秋季节 经济效益 饲养管理 集约化 规模化
  • 简介:2010年我们共对来自400多场次的1万多份样品进行了检测,这些猪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江西和山东等地。我们还对部分发病猪场实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效果的反馈,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诊断 猪病 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效果 猪场 发病
  • 简介:细颈囊尾蚴病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由于活猪少显临床症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屠宰后解剖才发现,这时已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现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 标签: 细颈囊尾蚴病 活猪 诊治 临床症状
  • 简介:曹某在农村购回约克杂交健康仔猪2头,体重15kg,在自家猪圈隔离观察饲养18日,当时精神良好,食欲正常,无咳嗽现象,行动自然,未见异常。由笔者给该户2头健康仔猪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后健康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饲养16日后1头仔猪出现咳嗽,流清鼻涕,体温正常,食欲稍减,

  • 标签: 喘气病继发典型猪瘟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 简介:2016年10月,云南省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消瘦虚弱、心包炎、胸膜炎、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临床诊断以及涂片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测确定为副嗜血杆菌感染,通过采用药敏试验筛选出的敏感性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及加强饲养管理与卫生等常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我市某猪场先后两次从河南购进种猪25头(其中公猪1头,母猪24头),第二批进后就开始发病,共发病6头母猪,死亡一头,初步诊断为克雷伯氏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克雷伯氏菌病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 简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只传统疫苗的应用在市场中占有很大比例,使用传统的方法加强疫苗的管理,更进一步研究免疫原性好的制苗菌(毒)株,改进生产工艺及自动控制培养抗原的方法,提高细胞培养技术,提高传统疫苗质量,仍是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标签: 发展方向 细胞培养技术 免疫原性 自动控制 生产工艺
  • 简介: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氏病,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特征为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2周龄~4月龄的均易感染,通常见于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5~8周龄)的。1病原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多发性浆膜炎 防治 副嗜血杆菌病 关节肿大 呼吸困难
  • 简介: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一种存在于上呼吸道的共栖菌,可以引起的传染性多关节炎、多浆膜炎,近十年来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有关副嗜血杆菌的病原学、诊断防治等方面的情况做进一步介绍。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 病原学 诊断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