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我们对1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引寻腔、定位、支架释放和进行解剖学检查,全程避免使用造影剂。结果手术使用造影剂0mL,手术时间125min,寻腔、定位及支架释放过程顺利。支架到位准确,扩张及贴壁良好。术后无内漏或新发夹层,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血清肌酐浓度无增高。结论在本例患者中,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可行,该技术可能避免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肾功能不全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22全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设到研究组和对照两组,一组38例,均对其开展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的病人采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乳油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窦状血管瘤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48例经B超、CT或MRI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海绵窦状血管瘤,做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为平阳霉素碘乳油、明胶海绵。结果介入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42例缩小50%,4例4年后栓查瘤体消失,2例栓塞不成功手术治疗。结论肝海绵窦状血管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在平阳霉素碘乳油灌注基础上再用明胶海绵栓塞瘤体主供血血管可以提高疗效及减小栓塞次数。

  • 标签: 肝海绵窦状血管瘤 平阳霉素碘乳油 明胶海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脑外科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00例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基础组(n=50,基础护理)、干预组(n=50,干预化护理),分析并发症及预后状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时运用干预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 干预化护理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为分析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急诊血管栓塞介入治疗价值,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32例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患者,均因常规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理想而接受急诊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6例,年龄(60.6±13.6)岁(34~88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与影像学检查,计算急诊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技术成功率、即时口腔出血成功控制率、血压、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及口腔出血复发率。结果显示,患者急诊血管栓塞技术成功率及即时口腔出血控制成功率均为100%(32/32);13%(4/32)患者复发口腔出血。术后所有患者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24 h,34%(11/32)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感,22%(7/32)的患者间断性局部疼痛,术后2~5 d肿胀、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术后1周,9%(3/32)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失明、脑血管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8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4例)、心功能衰竭(2例)、重度肺炎(1例)和口腔出血复发导致的呼吸衰竭(1例)。急诊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可重复操作、出血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用于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口腔出血 恶性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有2例严重血管痉挛,1例中动脉瘤破裂,1例消化道出血。结论:血管栓塞动脉瘤在治疗动脉瘤患者时具有显著效果,其微创性和安全性优势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脑外科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 100例患者(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间)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基础组( n=50,基础护理)、干预组( n=50,干预化护理),分析并发症及预后状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 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 干预化护理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使用金属钢圈联合液体组织胶对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对于复杂的动静脉畸形,使用组织胶充分栓塞异常血管团,阻断多支动脉供血以防止侧枝血管建立引起的复发。结果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栓塞后畸形血管完全闭塞,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关键是尽量将静脉瘤完全填塞。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巨大静脉瘤 介入放射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血管介入栓塞)与对照组(开颅夹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患者经血管介入栓塞即刻(T2)及术后(T3)脑组织血流量(C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确切,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2019.5-2021.3内5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并分组,其中对照组2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仅3.12%,对照组高达25.92%,两组数据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幅度较大,数据与护理前、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脑血管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30名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一组30名患者经常规护理(对照组),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分析。结果:介入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出血、浅昏迷、失语、偏瘫)发生情况对比,总发生率观察组患者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33.33%(10/30),(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92.88±4.5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3.97±3.58)分,(p<0.0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致各类血管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开始,对80例恶性肿瘤致各类血管栓塞的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措施,研究于2021年1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临床基础治疗措施;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介入治疗。结合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栓缓解时间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显示,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均较差,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再次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管栓塞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致各类血管栓塞的治疗,开展针对性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血管栓塞缓解,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 血管栓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外科介入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血管外科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循证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3.5±6.8)min,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1例术后未留置溶栓导管,3d出院,21例术后留置溶栓导管,7d出院;护理满意度高达95.8%。结论血管外科介入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 标签: 血管外科 介入术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血管外科介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血管外科介入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并发症出现率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血管外科介入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管外科 介入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安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手术围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选取了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心血管科室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并且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的50例患者则采取安全护理的服务。结果:针对心血管内科手术患者在围期采取安全护理的方法,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并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手术患者在围期间通过采取安全护理的服务,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 治疗 围术期 安全 护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