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限制液体复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对照组(积极液体复苏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复苏后血乳酸、血气碱剩余值,24h及72h药物止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复苏后血乳酸、血气碱剩余值、24h药物止血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72h药物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可改善组织的有效灌注和氧供,早期控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肝硬化 上消化道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治疗方案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9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补液组(C组),晶体限制组(R组),晶胶限制组(H组),每组30例,记录三组患者入室(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中1h(T2)、2h(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前后肾功变化,术后排便排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率。结果 C组液体摄入总量大于R组、H组(P < 0.05)。与R组相比,H组补救液体发生率及液体量均降低(P < 0.05)。R、H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高于C组(P < 0.05)。H组在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波动趋势更稳定。术后腹胀发生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H组低于其他两组(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治疗 结直肠癌根治术 平均动脉压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液体管理的干预效果,并提出施以限制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方案,以多项指标判定其方案实施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6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并分析两种不同液体管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1天后,其累积液体平衡量为正平衡且低于对照组,而在护理3天、一周后,本组累积液体平衡量为负平衡且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预后(GCS评分)等多项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四项数据间达到P<0.05标准。结论 临床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取以限制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方案,对提升患者预后、加快其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项护理管理方案适合大规模推广、采纳。

  • 标签: 以限制性液体管理 综合护理 ICU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应在语境中呈现语法,观察其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在语境中用其理解和表达意义。

  • 标签: 诊断测评 单元整体教学 语法教学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道分娩低危初产妇中限制会阴切开组和常规会阴切开组的母儿结局,探讨限制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产房阴道分娩的256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低危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限制会阴切开组128例,常规会阴切开组128例。结果两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及新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会阴切开组缝合时和产后48 h疼痛评分高于限制会阴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会阴切开组会阴伤口愈合优于常规会阴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助产满意度高于常规会阴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的产妇中,两组出血量、总产程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差异,限制会阴切开组并发症少于常规会阴切开组,说明实行限制会阴切开术不能改善出血量、总产程及新生儿的结局,但可以降低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提高助产满意度。

  • 标签: 低危初产妇 阴道分娩 限制性会阴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极低热量限(very low-calorie restriction,VLCR)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疗效,结合微生物多样检测技术明确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VLCR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纳入14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进行9天VLCR(热量摄入300~600 kcal/d)。在VLCR前后,测量受试者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使用SPSS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收集受试者VLCR前后的粪便,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检测,专业软件分析VLCR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9天VLCR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白蛋白、钙和磷无明显变化(P>0.05)。粪便中肠道菌群的α多样无显著改变,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从11.79显著下降至4.20。组间差异分析得出狄氏副拟杆菌是关键的差异菌种。结论VLCR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糖脂代谢,且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狄氏副拟杆菌可能是VLCR的标志肠道菌群。

  • 标签: 糖尿病,2型 极低热量限制 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量限、跳绳及热量限联合跳绳三种干预措施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试验。于2019年9月在中山大学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超重和肥胖在校本科生,随机分为热量限组、跳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4组。试验时长为8周,3种干预措施分别为:热量限组每日能量摄入量为基础代谢能量的100%~110%;跳绳组每周进行3次跳绳运动;联合组将上述两种干预措施结合。在基线和干预8周结束时,分别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人体测量指标,并采集空腹血,测定血糖、血脂、尿酸和炎症因子指标。各组干预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干预后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共29例超重和肥胖研究对象完成8周试验,年龄为(19.00±1.00)岁,女性占62.1%(18例),热量限组7例,跳绳组9例,联合组7例,对照组6例。干预前,人体测量指标、血糖、血脂、尿酸及炎症因子在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热量限组、联合组的体脂率和脂肪质量指数均降低,联合组的胰岛素水平下降,而热量限组的收缩压、联合组的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基线相比,热量限组的脂肪质量指数下降,联合组的体重、BMI、脂肪质量指数下降(均P<0.05)。结论单独的能量限,热量限联合跳绳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有改善效果。

  • 标签: 热量限制 运动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肥胖 超重
  • 简介:目的探讨对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肘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治疗肘部疾患7例(7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4例,银屑病关节炎2例,肘关节骨关节炎1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1~65岁,平均49.75岁.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的52.5°(0°~75°)上升至术后的102.86°(80°~118°)(P〈0.05);肘关节前臂旋前、旋后的活动范围由术前的71.25°(0°~120°)提高至115°(50°~150°)(P〈0.05).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由术前的55.63分提高至术后的81.25分(P〈0.05);3肘优,3肘良,1肘可,优良率85.7%.并发症:1例完全强直肘关节术后1周康复锻炼时出现肱骨内髁骨裂,石膏固定治疗后6周愈合,1肘术前即有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术后6个月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部分恢复.结论对于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较好,具有彻底矫正畸形、消除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的优点,但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炎 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常规液体复苏、早期限制液体复苏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复苏抢救方式分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47例行早期限制液体复苏,观察两组血气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PaCO2、P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TT、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时,给予早期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可改善其血气指标,保护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失血性休克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以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例,分析限制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创伤性休克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通过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BNP水平,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1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15,LRRC15)来源的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solic T lymphocyte,CTL)表位肽,并验证其诱导CTL特异性抗乳腺癌免疫效应。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各30例。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估LRRC15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 and Analysis Resource,IEDB)联合SYFPEITHI数据库预测LRRC15蛋白序列中HLA-A2.1限定性CTL表位肽。利用分子对接软件MOE、T2亲和力实验和荧光共聚焦技术确认候选CTL表位肽与HLA-A2.1分子亲和。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TL表位肽免疫活性。利用钙黄素和Dil标记乳腺癌细胞评价CTL表位肽诱导的杀伤效应。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进行免疫回输,在体内评估CTL表位肽诱导的抗肿瘤效应。结果相比于正常组织,LRRC15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1.57)比(1.31±0.72),Z=14.85,P <0.05];LRRC15 mRNA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01)。LRRC15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潜在靶点。在筛选得到的3条候选CTL表位肽中,L2与HLA-A2.1分子具有最高亲和力(FI=2.490)。与阴性肽组相比,L2能够明显提升CD8+T细胞亚群比例(27.70%比45.50%),L2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能够明显提升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 -γ的水平(50.20%比74.90%)。在最高效靶比时,L2诱导的效应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杀伤效应明显高于阴性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0±2.20)%比(8.60±1.40)%,t =1.45,P <0.05],但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无杀伤效应(P >0.05)。L2负载DCs诱导的CTL细胞对2例乳腺癌组织来源的原代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杀伤效应,且杀伤效应随着效靶比增高而增加。与阴性肽相比,L2诱导的CTL效应细胞使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降低[(450±110)mm3比(725±130 )mm3,t =0.36,P <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35±4.5)d比(29.16±1.94)d,LogRank P = 0.000 ]。结论LRRC15来源HLA-A2.1限定性CTL表位肽L2能够在体外有效的诱导CTL免疫应答反应,并发挥抗乳腺癌效应。

  • 标签: 乳腺癌 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 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15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限制脾曲游离(LSFM)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间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75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照脾曲游离方法分为LSFM组(35例)和完全脾曲游离(CSFM)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完成腹腔镜下的直肠-结肠的无张力吻合,未发生术中毗邻脏器的医源性损伤,手术标本质量分级(Nagtegaal分级)均为3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176.8±55.7 vs 205.5±72.4 min,P>0.05),但LSFM组的脾曲游离时间明显短于CSFM组(4.5±3.1 vs 25.4±9.3 min,P<0.01)。术中出血量、预防造口比例、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盆腔引流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后30 d内再住院、再手术和死亡病例。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LSFM是安全可行的,与CSFM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并能取得同样满意的游离效果。

  • 标签: 脾曲 解剖学 结直肠 手术学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以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例,分析限制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创伤性休克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通过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BNP水平,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探视与接待式探视制度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ICU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00例ICU病房中入住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接待式探视制度)、观察组(限制探视)各50例。结果:不同制度探视下,探视后观察组工作效率高(P<0.05)。结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ICU病房管理中实施限制探视效果要比接待式探视制度好。

  • 标签: 限制性探视 接待式探视制度 疫情常态化防控
  • 简介:目的预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g)的B细胞抗原表位及HLAI类限制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方法获得SCCAg的三维结构后,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CCAg蛋白存在的B细胞表位;而后,采用NetCTL、ProtParam等软件方法预测SCCAg中可能存在的HLAI类限制CTL表位。结果SCCAg蛋白中包含10个线性B细胞表位和5个构象B细胞表位;结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力、蛋白酶体切割效率和TAP转运效率,经NetCTL预测发现,针对不同的HLAI类分子,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多个HLAI类分子的限制CTL表位。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HLAI限制的CTL表位,为下一步针对SCCAg蛋白开展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基础。

  • 标签: SCCAG B细胞表位 CTL表位
  • 简介: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在完成加入世贸组织所有法律文件和程序之后,正式成为WTO成员。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其现实冲击力和深远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面对人世,不能滞留于抽象地谈论机遇和挑战的问题,紧迫而重要的是学习和研究世贸组织的规则和原则,分析和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如何使我国在

  • 标签: 中国 WTO规则 《关贸总协定1994》 进口产品 数量限制
  • 简介: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解决大股东与管理层代理问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提高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激励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股票来源是重要的激励契约要素之一,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管理层激励理论,结合健民集团"回购+累进制考核"限制股票激励方案,分析以回购方式作为激励股票来源的有效。并从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两个角度进行验证,为上市公司制定激励方案,选择合适的股票来源提供经验证据。

  • 标签: 股权激励 股票回购 信号传递 累进制 健民集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容量与限制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大容量液体复苏,研究组采取限制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腹内压、肺功能。患者入院后随访28 d并记录其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复苏12 h、复苏24 h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HI)、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研究组复苏6 h的HI、CVP分别为(4.87±0.48)、(11.04±2.08),均高于对照组的(4.53±0.57)、(9.48±1.67)(t=3.25、4.17,均P < 0.05)。复苏前,两组腹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苏后,两组腹内压均低于复苏前(均P < 0.05),研究组腹内压[(12.78±2.35)cmH2O]低于对照组[(15.01±2.42)cmH2O](t=4.72,P < 0.05)。复苏前,两组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复苏后,两组PaO2、OI均高于复苏前(均P < 0.05),研究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t=3.02、5.55,均P < 0.05)。研究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27.45%(14/51)、35.29%(18/51),均低于对照组的47.06%(24/51)、56.86%(29/51)(χ2=4.19、4.77,均P < 0.05)。两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与大容量液体复苏相比,限制液体复苏更能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功能,明显降低患者腹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复苏术 离子液体 血流动力学 预后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心脏指数 中心静脉压 腹腔间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输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为我院内消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临床中垂体后叶素应用充分输液(对照组,n=40)与应用联合限制输液(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减少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输液操作,可显著增强对内消化道的保护效果,加快恢复进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次数,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性输液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