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幅员广大,历史进程不仅在时间序列上有快慢之分,中央集权的一些关键性决策又加速或延缓了某些区域的发展,并导致中央与区域社会的矛盾冲突.本文以明代潮州地区的海盗现象为例证,简要分析了明代海禁政策与潮州地区海盗产生的关系,潮州地区海盗的性质和特点,潮州地区海盗的结局和原因,以及这种冲突对潮州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结构,乃至文化风俗等方面造成的深刻影响.

  • 标签: 明代 潮州地区 海盗 区域社会 中国 社会矛盾
  • 简介:明代文学复古是一个复杂的文学运动,值得我们从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文学复古在展开过程中,突出了对史学资源的借鉴,表现在几个方面:突出史传文学的核心地位,反对理学对文学和史学的干预,强调文史在文辞和叙事上的相通,建立以理、事、辞为核心的复古理论,而史学文学化和心学化史学观的形成,则直接造成文学复古的终结。

  • 标签: 文学复古 经史之别 理事之争 文辞与叙事 文辞化
  • 简介:明代广西多次纂修省志,是我国明代方志发展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明代广西省志现存的有《(嘉靖)广西通志》和《(万历)广西通志》两种。周孟中等在弘治年间所修和张鸣凤等在万历初年所修的广西省志尽管早已亡佚,但其作者和纂修过程仍能确考。《千顷堂书目》、《天一阁书目》等各种方志艺文、藏书目录中有其他六种明代广西省志的著录,但多是误录和孤证,难以确知其真伪。《广西图》、《西事珥》等也为目录书所著录,虽不能被称为广西省志,仍是了解明代广西省情的重要方志著述。

  • 标签: 广西 嘉靖 万历 广西通志
  • 简介:明代士子眼中的《琵琶记》,是一部格调高,品位高,艺术成就高,自觉关乎“风化”,又给蔡伯喈——读书人“雪冤”的杰作,“诸词之纲领”,但也有瑕疵,比《西厢记》稍逊一筹,有“化工”与“画工”之别。在他们看来,《琵琶记》似应曲坛的呼唤而出,“自我作祖”,完善了南戏的体制,使之由“村坊小伎”一变而成“文人之曲”,功不可没,唯独不该托名东汉贤德之人蔡伯喈,而留下遗憾。明代士子的《琵琶记》批评,为其确立起戏曲史观、建构其戏曲理论,累积了许多宝贵经验。

  • 标签: 《琵琶记》 士子 明代 戏曲理论 《西厢记》 艺术成就
  • 简介:故宫是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的,用了15年基本建成,屈指数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除了显示君主的“尊严”和等级制度的森严外,就是建设得非常合理,时至今日,我们都能感觉到它周围留有的“消防通道”是何等的重要。

  • 标签: 消防通道 北京 明代 等级制度 故宫 宫殿
  • 简介:<正>三、首辅司法权与党争明代的首辅行使相权,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首辅运用相权,在各个部门安插亲信,以便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从而形成了一个以首辅为核心的官僚集团,这在当时便被反对派指为朋党。史称“明至中叶以后,建言者分曹为朋,率视阁臣为进退,依阿取宠则与之比,反是则争。”给事中和御史身居言路,是党争的主要角色。“世宗之季,门户渐开,居言路者各有所主。”这正是对官僚围绕首辅形成朋党以及进行党争的揭露。由于明代的首辅毕竟无宰相之名,以官制而论,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内阁的属官,首辅无统管六部的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难免遭到攻击。此外,首辅

  • 标签: 首辅 明代 司法权 党争 朋党 反对派
  • 简介:因丧辍朝是指朝廷为死去的皇室成员和官员改变常规朝会方式,以示悼念的礼仪活动。明代的因丧辍朝一改唐宋以官员为对象的传统,演变成为对待皇族的特殊礼遇。从洪武到弘治,辍朝次数逐渐增多,其后随着合并辍朝方式的实行而逐渐回落。因丧辍朝举行的意义在于凝聚皇族、激励官员、教化社会。建文帝和景帝死后实行的亲王辍朝礼仪又使辍朝具有更为复杂的政治寓意。

  • 标签: 明代 丧礼 辍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风俗画是传统中国绘画中极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具有直观的史料价值。明代在文化传统上多承接宋代,同时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兴盛时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为明代风俗画的发展提供了新鲜丰厚的"土壤"。如果说,风俗画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顶峰,那么明代风俗画即是在两宋风俗画"启下"之下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 标签: 两宋时期 民俗传统 市民阶层 世俗文化 兴盛时期 中国绘画
  • 简介:失朝臣子不去上朝或上朝迟到。明焦鲮《玉堂丛语》卷八:西涯在翰林时,偶失朝被罚,翰林旧有语云:“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言其清无事也。(8,272)

  • 标签: 词语 笔记 史料 明代
  • 简介:城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在武器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城馒是屯驻军队的主要所在。高厚的城堡墙体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进攻,保护城内的安全。城与堡是有区别的,规模较大者为“城”,规模较小者为“堡”。明朝廷为了保护北部边防的安全,在长城内侧每30里修筑一堡,每60里修筑一城,为长城沿线屯兵之所。除此之外,在长城内的军事要地或主要的交通干线上,也根据驻兵与通信的需要,修筑了不少城堡。

  • 标签: 古城堡 明代 境内 盐池 军事要地 冷兵器时代
  • 简介:明代中叶以后,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加以朝贡贸易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私人海上贸易飚兴,促使中国人海洋疆域意识强化。当时以《筹海图编》为代表的著述,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志为中国东南海疆版图之内,归入防倭抗倭之海防区域,这表明明代海洋疆域的观念与岛屿的历史主权已经紧密相联。

  • 标签: 《筹海图编》 海防 舆图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辑刊《赤水"桥上桥"与生态环境变迁》(简称《赤水桥》)一文指出当地民间对陕西渭南县赤水下桥建于明代或更早时期的各种说法"均与史实不符",并认为自"顷治庚子(1660年)以前,赤水河上没有任何桥梁,更不用说石桥了"。笔者尝读嘉靖《渭南县志》(嘉靖二十年钞本影印,凤凰出版社),发现了明代赤水河上已有桥的历史记载。

  • 标签: 赤水河 明代 生态环境变迁 凤凰出版社 历史地理 历史记载
  • 简介:判牍是一种记录地方官判决案件的司法文书,是研究古代法律、社会的重要史料。近二十年来,判牍的研究引起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文献的整理和出版以及运用判牍资料进行法律史、社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需要在文献搜集、资料鉴别、研究范围、深入程度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明代 判牍 律法 研究
  • 简介:林鸿(约1368一?年),字子羽,福清县城横街人。林鸿小时候十分聪明,过目成诵。他擅长诗歌,精通音律。明洪武年间,他因才华出众被推荐给明太祖。殿试时,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因而名动京师,授将乐县训导一职,年未40就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

  • 标签: 才子 风流 明代 洪武年间 明太祖 将乐县
  • 简介: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地的发掘,使我们对明代贵族的舆服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出土的精美的丝织品衣饰亦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

  • 标签: 明代 墓葬 王洛家族 丝织品 舆服制度
  • 简介:摘要:明代的会审是中央司法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法制史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对于重大疑难案件、特别重大案件和死刑案件均要上报中央司法机关,并由中央司法机关与其他机关共同审理,最终报请皇帝,由皇帝一人裁决。明代会审制度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审制度是以三司会审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多种会审形式的总称,主要有:三司会审、圆审、朝审、大审和热审。狭义的明代会审制度就是指三司会审。其中三司会审是会审制度的基本形式,其他会审形式均是在三司会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可以说,三司会审是明代会审制度中的一个典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