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囊黏液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潜在恶变性,目前国外仅有1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该病缺乏诊治的相关指南。本文报道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一例胆囊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该病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源于胃癌、结直肠癌和阑尾黏液瘤等的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常见,患者数量多、治疗难、疗效差。传统观点认为,腹膜肿瘤属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短,仅能维持3~6个月,通常提供姑息对症治疗。近年来,以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整合治疗策略对防治腹膜肿瘤疗效独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导下,由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完成。指南聚焦我国腹膜肿瘤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及国内研究成果,以整合医学理念为引领,强调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o HIM),注重“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本指南主要针对胃肠来源的腹膜肿瘤,旨在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整合诊治水平,共同促进我国胃肠腹膜肿瘤的防治工作。

  • 标签: 腹膜肿瘤 胃肠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的23例膀胱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安全也较快,综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肿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胆囊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 作者: 吴仲兰  王海婷通讯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1期
  •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诊治的3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不同分型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为94.72%(341/360)。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不同分型恶性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93.84%(198/211)。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4%、95.97%、97.06%、91.67%,Kappa值=0.95,其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高;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不同分型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89.55%、95.17%、90.91%,Kappa值=0.94,其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高。结论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淋巴结肿大及钙化对诊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且均为影响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检测结果相近,具有较高的准确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 准确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卵巢上皮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检测及对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3表达的观察,以探讨VEGF、p53与卵巢上皮肿瘤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71例卵巢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血清及10例腹水中VEGF水平,其中对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进行了连续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3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3的表达.结果①在卵巢上皮肿瘤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在良性组、交界组及恶性组差异有显著;在恶性组中,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期别、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卵巢癌患者经肿瘤减灭术后,血清VEGF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当病情复发后,血清VEGF再度上升.②VEGF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86.4%)明显高于交界组(66.7%,P<0.005)及良性组(37.5%,P<0.005);在恶性组中,VEGF强阳性表达率,分化差的G3组(42.1%)高于分化好的G1、G2组(30.4%),但差异无显著(P>0.05);临床分期差异也无显著(P>0.05).③p5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76.2%)明显高于交界组(28.6%,P<0.01)及良性组(9.1%,P<0.01).在恶性组中临床期别高的患者p53阳性表达率(89.3%)高于期别低的患者(50%,P<0.01).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结论①血清VEGF水平升高、VEGF、p5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表达的增强与卵巢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②VEGF与p53的表达有协同作用.③血清VEGF有可能作为一种卵巢上皮癌上皮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上皮肿瘤 P53基因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镜下开展纵隔肿瘤切除术对肿瘤肿瘤的有效进行观察及评估。方法择2015/4-2016/8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48例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其中,24例开展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在胸腔镜下开展纵膈肿瘤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用时、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皆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开展纵膈肿瘤切除术应用于纵隔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有效,可大力推广。

  • 标签: 胸腔镜下 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膈肿瘤 有效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浅表膀胱肿瘤患者治疗分别使用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与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浅表膀胱肿瘤治疗的患者6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3例应用电切术治疗,试验组33例应用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参照组均更优,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加快患者恢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 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肾瘤/肾混合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7例囊肾瘤/MEST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7例囊肾瘤/MEST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36~62岁。肿瘤切面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实肿瘤,镜下囊腔互相不相通,内附扁平和钉突状上皮,囊腔间隔可见卵巢样间质或显示平滑肌分化的纤维,偶见致密的胶原。免疫组化纤维间质ER(7/7)弱阳,PR(5/7),Vimentin(7/7),Desmin(4/7),上皮CK(7/7),AE1/3(7/7)。结论肾脏囊肾瘤/MEST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我们对其的形态学认识还远不够,需要更多病例学习。

  • 标签: 囊性肾瘤 MEST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伴有乳头状结构的颅内孤立纤维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患者女,56岁。因枕叶占位切除术后17年头晕、头痛入院,外院CT平扫示枕叶占位伴梗阻脑积水,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侧侧脑室内囊实血供丰富的占位性病变,考虑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低倍镜下,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境界清楚,90%以上区域排列呈乳头状,胖梭形或立方状瘤细胞围绕血管,且远离血管轴心,近血管轴心可见一无细胞区。血管壁玻璃样变性明显。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密度高,由单一形态的胖梭形或立方细胞组成,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STAT6、CD34,不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SSTR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孕激素受体、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病理诊断为伴有乳头状结构的SFT(3级)。本例肿瘤几乎全部排列呈乳头状,不管颅内或颅外的SFT,乳头状生长模式非常罕见,与颅内原发乳头状肿瘤及转移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挑战巨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肿瘤CT征象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将我院近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的39例神经源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经过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并对其注射流率2~3ml/s。对CT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神经鞘膜来自于肿瘤,其中,有15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有8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有6例良性,1例恶性;有7例患者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来自于肿瘤龟例;其中,有2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腹膜后神经源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以及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的神经源肿瘤所表现的影像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因此,了解肿瘤的病理基础,并突出其根本征象,再与其它征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

  • 标签: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 CT征象 病理分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40例经外科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浸润IPMN 26例,浸润IPMN 14例。浸润组患者CA19-9>37U/ml 7例,CEA>3.4 ng/ml 6例,肿瘤长径>3 cm 10例,胰管直径>5 mm 11例,增强CT可见壁结节10例,均显著多于非浸润组的2例,1例,3例,5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些指标均有助于鉴别IPMN的良恶性。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肺孤立纤维肿瘤(SFT)肉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肺SFT伴肉瘤变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7岁。因畏寒、发热2个月余,干咳10余天入院,胸部CT示左下肺病灶,体积9.5cm×6.3cm×5.5cm,境界清楚。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下肺脏层胸膜下,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镜检:肿瘤大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大片玻璃样变的胶原和分支状血管构成,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成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密集,异型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4/10HPF,并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entin+++、CD34++、CD99+++、Bcl-2++、CD117-、Des-、SMA-、S-100-、CKpan-,Ki-67增殖指数细胞密集区高达50%。病理诊断为肺SFT伴局部肉瘤变。术后随访16个月,一般状况良好。结论:SFT肉瘤变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与肺部其他恶性间叶源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结肠肿瘤肠梗阻应用腹部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近一年来130例患者到院接受腹部CT检查结肠肿瘤肠梗阻,经过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检测肠肿瘤肠梗阻,分别为X线和CT检查。检查后CCT检查准确率、肠绞窄检测率、位置检测率均高于X线检查,同时CT检查的舒适度显著优于X线检查,(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结肠肿瘤肠梗阻患者采用腹部CT进行检查准确度更高,能够检测出肠狡窄、位置、对患者伤害小。

  • 标签: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腹部CT检查 腹部x线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补中益气加减 治疗肿瘤发热的效果及安全进行分析。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90例肿瘤发热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 45例患者,分别给予 补中益气加减 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进行观察和研究。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3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6 % ,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 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88 % ;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2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57.77 % ,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 1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4.44 % , P < 0.05. 结论: 对肿瘤发热患者采用 补中益气加减 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补中益气加减 肿瘤性发热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黏液肿瘤(M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生恶变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肿瘤外科收治的及多中心胰腺囊肿瘤数据库收录的347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胰腺MC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资料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9例,来自多中心胰腺囊肿瘤数据库248例。男性50例(14.4%),女性297例(85.6%);平均年龄48.6岁(范围:24~77岁)。根据2010年WHO胰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对347例胰腺MCN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理学诊断。根据回顾性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包括黏液囊腺瘤及其伴低、中级别异型增生)和恶性病变组(包括黏液囊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浸润癌)。收集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CN发生恶变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347例患者中,24例为恶性病变,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甲胎蛋白、CA19-9、CA125、肿瘤最大径及肿瘤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最大径为MCN发生恶变的独立预后因素(OR=1.023,95% CI:1.002~1.045,P=0.035)。结论年龄、性别、CEA、CA19-9、CA125、肿瘤最大径及肿瘤部位是MCN恶性病变的重要特征,其中术前肿瘤最大径是MCN发生恶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囊性,粘液性和浆液性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DNA损伤修复机制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是修复活性氧引起的内源DNA损伤的主要机制。碱基切除核心基因的基因多态,会影响编码蛋白功能,降低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并增加特定人群的患肿瘤风险。此文主要就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多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碱基切除修复 肿瘤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题中疾病的病理及病症,为这一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26例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存留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和调查。结果此类肿瘤发病位置多样,肿瘤组织具体的大小、形状均没有规律,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组织学特点。Vimentin、CD34、Bcl-2、CD99均为阳性表现,SMA为局灶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能够一次治愈,但同样存在复发现象。结论这种疾病发病位置比较多样,癌变组织形状、大小、癌细胞分布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规律,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应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来判别具体的病症,同时应保证对这部分病人长周期的跟踪和调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