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脂肪划分为三种类型。当脂肪含量为5% - 10%时为轻型,当脂肪含量为10% - 25%时为中型,当脂肪含量>30%或处于25% - 50%时为重型。但是,脂肪并不可怕。一方面,它是全身性疾病通过肝脏而产生的一种病理表现,另一方面,它也是可逆性的疾病。若在病变尚未发展到肝硬化时就及时对症施治,则此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如何快速消除脂肪呢?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 标签: 脂肪肝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衰竭患者实施人工(DPMAS联合PE)治疗时其低血压发生原因与护理效果展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开展治疗并护理的衰竭患者,共计80例,按照所有患者开始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并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观察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更低,且其焦虑抑郁评分也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衰竭患者实施人工(DPMAS联合PE)治疗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时其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改善显著,能够减少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且安抚、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速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DPMAS联合PE) 低血压发生率 焦虑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脓肿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取10例脓肿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均实施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经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护理前,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 肝脓肿 护理
  • 简介:总结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支架植入治疗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支架植入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医护默契配合;支架植入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压、心率,加强出血、血栓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6例患者中,5例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短暂的反应迟钝,1例出现皮下血肿,数天后血肿吸收。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疗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的动脉途径以经股动脉途径为主,其主要优点是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局部血肿发生率高,常规动脉压迫病人痛苦大,卧床、住院时间长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介入治疗采用上肢的经桡动脉途径,其优点是动脉压迫方便,出现血肿少,病人不需要卧床,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其缺点是桡动脉较细,穿刺有困难,导管操作较复杂。我科从2002年4月起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经股动脉途径 血肿发生率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病因主要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妊娠或外伤等。急性主动脉夹层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尽快施行外科手术。目前对于Ⅲ型夹层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下面将此类患者的围期护理作以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现状 主动脉内膜撕裂 患者 血液流体力学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目的]总结夹层动脉瘤急救的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例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急救过程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62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夹层动脉瘤急救期间,应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造影日单双号分两组,观察组82例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76例用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后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舒适度高。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优于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股动脉 止血 动脉压迫止血器 人工按压 沙袋加压
  • 简介: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单纯运用可脱卸弹簧圈(GDC)也无法治疗,因弹簧圈无法固定在瘤体内,置入支架虽然可以塑形血管以固定弹簧圈,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 梭形动脉瘤 椎动脉 术后并发症 动脉瘤夹闭术 可脱卸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期优质护理对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并实施介入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从而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期优质护理不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围术期优质护理 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选择有血栓负荷病变、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AMI患者68例,其中A组36例患者给予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再行PIC;B组32例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两组均按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再次梗死症状;A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减少了无复流现象。做好心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优质护理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在前置凶险性胎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前置凶险性胎盘患者 86 例,按照抽签的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预置,观察组展开综合优质护理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 DBP (舒张压)、 SBP (收缩压)血压变化以及心率变化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结论: 对前置凶险性胎盘患者展开综合优质护理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预置,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优质护理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 前置凶险性胎盘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老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2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治疗前行为,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总结一例患有脑动脉腔内血栓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的护理体会,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经验和指导。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一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入院情况、手术过程、术后恢复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结果:经过静脉溶栓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等情况,以及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和预防感染。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宣教。结论:针对脑动脉腔内血栓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时,护理人员的密切合作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并促进术后恢复。通过总结这一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可以为类似病例的护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溶栓桥接 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介入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区间入院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的患者内随机选择80例,将护理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介入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为77.5%,且P<0.05。结论: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介入护理,可以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介入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栓塞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2~2022.5年期间在我院接收11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n=55,颅内动脉瘤栓塞常规护理)、观察组(n=55,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颅内动脉瘤栓塞护理),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1%低于对照组21.82%,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手术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治疗期间优质护理在围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抽选本院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4月~2023年2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术前随机划分对照组(33例)、实验组(32例),分别配合常规围期护理、围期优质护理。比较患者术前负面情绪评分,术后临床康复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1)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术前HAMA、HAMD评分及术后术后ICU治疗时间、呼吸机脱机时间、卧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50%)降低,护理满意度(96.8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围期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可积极改善患者术前负面情绪表现,合理规避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主动脉夹层 介入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中选取9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在护理后都要由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建立能显著提升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