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与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克氏针张力固定组35例,髌骨爪内固定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价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克氏针张力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髌骨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髌骨爪组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组的66.67%。结论髌骨爪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

  • 标签: 克氏针张力带 髌骨爪 髌骨粉碎性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Cable-Pin系统与张力固定治疗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小切口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张力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72.9±16.8)min,较张力组(65.5±13.2)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中出血量(54.7±22.1)mL,较张力组(269.8±92.6)mL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功能屈曲度都大于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在术后疼痛、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方面要优于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固定,但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优势。

  • 标签: 髌骨骨折 CABLE-PIN系统 改良张力带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氏针钢丝张力联合缝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患者57例,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8)。2组均采取克氏针钢丝张力联合缝扎固定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锻炼强化训练。结果2组患者术后1周、3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1周术前髌骨骨折功能康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后,观察组(78.54±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3±6.66)分,(P<0.05)。结论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联合缝扎固定治疗疗效确切,有效促进髌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 标签: 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 缝扎固定 髌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用锁髓内固定疗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接诊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病患者102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采取锁髓内固定疗法,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疗法。观察两组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引流量与感染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关节恢复时间为(11.4±1.7)w,明显比对照组的(18.7±2.1)w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与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为5.88%,明显比对照组的23.53%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病患施以锁髓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肢体功能活动度,促进手术创口愈合。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疗效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α-生育酚水平与锁髓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70例实施锁髓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定期实施X线片检查明确其骨折愈合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锁髓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实施锁髓内固定患者中有12例骨折未愈合,占17.14%;骨折愈合50例,占比82.86%。骨折未愈合患者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低于骨折愈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显示,术前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低是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与锁髓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ALP、α-生育酚水平来评估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 标签: 碱性磷酸酶 α-生育酚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加压钢板,锁髓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间7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和研究组(行锁髓内固定治疗),各3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参照组,手术用时短于参照组,骨质愈合速度快于参照组(P<0.05)。结论 锁髓内固定治疗效果更理想,创伤小,有效率高,术后恢复快,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加压钢板 带锁髓内钉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锁髓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导致骨不连的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锁髓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有效低于对照组,因此锁髓内固定治疗相比常规治疗更具有安全性,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采取锁髓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对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都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阻挡结合交锁髓内固定,对其进行效果探究。方法:选取4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后采用数字排列分组方式,将骨折患者分为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较优。结论:通过进行阻挡结合交锁髓内固定的应用,在目前骨折患者中整体效果较为优良,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 效果 胫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肩关节外侧小切口结合空心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3月,采用改良小切口结合空心螺纹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14例。结果14均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月,平均10个月25d。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在3~6月,平均愈合时间4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12例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2例外展抬举稍受限,为老年女性。结论改良小切口结合空心螺纹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创伤小,费时少,内固定牢靠,骨折不易移位,疗效满意。

  • 标签: 小切口 肱骨大结节 空心钉
  • 简介:摘要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42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型10例(17.4%)Ⅲ、Ⅳ32例(82.5%),年龄30~60岁,平均48.5岁。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骨不连3例(7.6%),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12.0%),表明良好的复位及空心锁定板的固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空心钉锁定板 股骨颈骨折 骨不连 无菌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方向对功能康复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120例空心近向远固定,对照组为120例空心远向近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等。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在愈合时间上平均是12.9±2.1周,比对照组的14.1±3.3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访半年时观察组的骨折患者在愈合率上是95%,比对照组的83%明显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通过空心近向远固定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 标签: 腕舟状骨骨折 空心钉方向 腕舟状骨 骨折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近向远固定和远向近固定对预后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空心近向远固定(观察组)和空心远向近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对比两组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1)周,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1±3.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76,P=0.019),其中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近向远固定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和提高骨折愈合率。

  • 标签: 舟骨 骨折 空心钉 固定方向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空心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6例,观察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月~60月,平均30月。术后4例伤口周围微红,经换药后治愈;有5例螺钉退出,无骨髓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其中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骨不愈合2例,其余全部骨性愈合。结论微创空心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方便,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空心钉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心加压螺纹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枚空心加压螺纹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16例,Ⅲ型27例,Ⅳ型3例。结果术后随访1~5年,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6%。结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中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及晚负重至关重要。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加压螺纹钉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不同数量空心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纳入我科室40名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3枚7.3mm空心+1枚横向6.5mm空心固定治疗(观察组,n=20),3枚7.3mm空心治疗(对照组,n=2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5.00%低于对照组患者25.00%,(p<0.05)。结论 围绕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以3枚7.3mm空心+1枚横向6.5mm空心固定治疗治疗内固定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系数高。

  • 标签: 空心钉 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56例)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68例)行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比较组间手术疗效及脊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1%比对照组71.43%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Cobb角均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脊髓恢复至E级比例57.35%比对照组41.07%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通过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复位伤椎,增强脊柱稳定,改善受损脊髓。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髓内固定及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6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采取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钢板内固定,观察组给予患者髓内固定,观察两组内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肩肘部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治疗中应用髓内及钢板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其中采取髓内固定的方法可加快患者骨折愈合,而钢板固定对邻近关节的影响较小,因此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钢板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锁髓内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髓内治疗肱骨干骨折22例,并与同期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2例,对中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髓内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钢板组中桡神经牵拉伤3例,术后3例骨折延期愈合,2例钢板断裂、骨不连。根据Rodriguez—Merchan标准判定满意度,髓内组100%,钢板组77.3%。结论锁髓内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微创操作、不破坏骨膜血供、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可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肱骨干 髓内钉 骨折 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