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不同的审计体制之下,审计公告制度存在差异。这里的审计体制指最高审计机关归谁领导、对谁负责,以及最高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世界上国家审计体制主要存在四种模式,即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和独立模式。以下笔者分别对不同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公告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审计公告制度 国际比较 国家审计体制 最高审计机关 地方审计机关 存在差异
  • 简介:本文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2001会计年度业绩预警公告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公告类型与公告前后平均累计超额报酬率之符号及高低,有逻辑上合理及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公告前股票市场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会计收益的大幅增减或者亏损作出理性预期,公告后能够显著改善股票市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经理人及大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说明,虽然公告未披露会计收益较上年增减以及亏损的估计金额,但业绩预警公告仍然是具有信息含量的,会计收益较上年大幅增减或者亏损的信息是有用的。

  • 标签: 业绩预警 上市公司 市场反应 经理人 大股东 股票市场
  • 简介:本文对1998和1999年共133家A股预亏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发布预亏公告时披露效应显著,股价在[-1,+1]窗口中平均下降5.98%。预亏公司年报公告时股价波动与未预期盈余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上年的盈利情况来预测当年的盈余。预亏严重的公司倾向于较早公布亏损预告,而且较多选择在非交易日公告。虽然零时刻在非交易日预亏公司股价下降幅度稍低,但被市场暂时“忘却”的信息最终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中。

  • 标签: 预亏公告 披露效应 平均超额收益率 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
  • 简介:在恢复国家审计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国家审计是没有审计风险的。随着国家建立公共财政、强调财政透明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审计公开后,国家审计的风险才日益凸显。李金华审计长已宣布:到2007年,除极少数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全部审计结果都必须向社会公告

  • 标签: 国家审计风险 审计公告制度 财政透明度 公共财政 审计公开 国家机密
  • 简介:本文探讨了审计公告制度下审计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认为审计公告的一般质量要求有客观性、覆时性、明晰性及谨慎与保密性四个特征,并与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特征作了比较。本文认为两者都要求客观性和及时性,但审计公告强调明晰性及谨慎性与保密性,而会计报表强调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可理解性。

  • 标签: 审计公告 会计报表 信息质量特征
  • 简介:本文在借鉴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本质、生存空间和存在的意义。

  • 标签: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经济学 政治学 法学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有关规定,泸县政府于2006年12月14日将2006年度审计情况通过当地电视媒体首次向社会公告.受到各界好评。

  • 标签: 审计情况 公告 社会 泸县 电视媒体 审计法
  • 简介:十六大报告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是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根治腐败、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发挥审计的监督的作用成为突出的问题。自2002年末审计署公布第一份关于“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报告以来,从“审计清单”到“审计风暴”,审计公告制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进一步关注、参与、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整改情况,这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有力的推动,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审计公告制度 权力制约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审计结果 十六大报告 国家审计
  • 简介:审计署在2003至2007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到2007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它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审计公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把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更好地结合起来,运用舆论监督的力量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自身工作质量提出挑战,增加了自身的风险。本文就如何规避审计风险,逐步实行审计公告制度的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 标签: 审计风险 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监督 审计实务 审计环境 中国
  • 简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近日发布一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务公告《管理层评述》(ManagementCommentary)。该实务公告允许实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披露相关信息以适应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个别司法管辖区的法律与经济环境,为遵循IFRS所编制财务报告的陈述式报告的呈报提供了一个概括性的非强制性的框架。

  • 标签: 实务公告 管理层 IASB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经济环境
  • 简介:青海省审计厅最近向社会公告了湟中等8县2003至2005年度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及政策执行情况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扶助”双试点项目审计调查结果。据悉,这是该省首次发布审计调查结果公告

  • 标签: 审计结果公告 青海省 政策执行情况 调查结果 计划生育 基金筹集
  • 简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不仅可以建立舆论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双重监督机制,还可以扩大审计的影响力、提高审计结果的执行力。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审计结果公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审计结果公告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审计结果公告 西方发达国家 监督机制 审计监督 舆论监督
  • 简介:审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主要体现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制定和审计报告形成等环节中。审计项目计划的确定意味着审计对象的确立,审与不审对被审计单位而言在外部监督平台上存在不公,从而使这个环节上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

  • 标签: 审计公告 自由裁量权 审计机关 中国 《审计法》 审计监督
  • 简介: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  (一)审计结果公告前的审计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审计前其报表本身固有的风险,其错报的金额或性质是重大的,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一起足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的错报。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误或舞弊,以及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错误或舞弊。  2.检查风险。检查风险界定的重大错报是实际存在的,但由于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业务能力等不能满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需要,以及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不能完全审查出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

  • 标签: 公告制度 制度审计 审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