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通俗音乐不等于不严肃,严肃音乐也不一定没有通俗的成分。二者之间的界线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被打破的,而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会巧妙地创造出一种新的感受和新的氛围,从而产生新的效果。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而是完全可以融合到一起,渗透到彼此之中去的。

  • 标签: 严肃音乐 通俗音乐 经典 交融 益处
  • 简介:音乐雅、俗观念的更新与交融●刘峥“雅”、“俗”是个古老的艺术评价用语,在从古至今的艺术发展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雅”、“俗”之争。“雅”、“俗”关系之所以长期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雅”、“俗”概念的价值取向的不同而造成的。其中,评价主体的社会地位、...

  • 标签: “雅” 通俗音乐 中国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 西方音乐 严肃音乐
  • 简介:由于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使得满族民间音乐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范围传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音乐文化交融现象.

  • 标签: 民间音乐 满族 文化交融
  • 简介:德州地处鲁西北、京杭大运河之滨,故为"水路交汇,南北要冲"的大码头,素有"神京门户"、"九大天衢"之美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力推动了德州京剧的兴盛与繁荣。各地戏班云集德州,更是走出了一大批梨园名角。笔者作为一名京剧票友,出于对京剧的痴迷和爱好,对德州京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探究。

  • 标签: 运河文化 德州京剧
  • 简介:音乐批评是对音乐体验、理解之后加以评论的文体形式。本文通过对音乐批评的情感性、理论思辩性、语言生动性的探讨,来观照音乐批评的文体特性风格烈而进一步深入理解音乐的本质。

  • 标签: 音乐批评 情感性 理性 生动
  • 简介:本文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结构等方面入手,对黎英海的艺术歌曲《春晓》的音乐形象和作曲技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评述。

  • 标签: 春晓 情景交融
  • 简介:艺术歌曲《静境》是江定仙又一首优秀的早期代表作,本文从音乐创作和演唱特征两方面,特别是在诗歌与音乐的融合上对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江定仙的艺术歌曲提供素材。

  • 标签: 江定仙 《静境》 诗韵 演唱特征 抒情性 戏剧性
  • 简介:在近代中国产生租界的同时,随着西方侨民的入居租界,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引起了包括中西方音乐在内的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由此,引发了租界所在城市(包括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文章以李俊博士新著《中西音乐文化在近代中国租界城市的交融》即将出版为缘由,鉴于上海、天津、汉口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三大租界城市,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研究中的代表性意义,故以近代租界城市为观察窗口,来考察近代中西音乐文化交融问题,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中国 近现代 租界城市 上海 天津 汉口
  • 简介:<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音乐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由此,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造意识应该成为新时期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充分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提升音乐素质和表现力,是师生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一首浓郁民族特色的闽南童谣

  • 标签: 音乐课程 音乐课堂教学 歌唱教学 音乐实践 音乐审美 音乐素质
  • 简介:清王朝在入主中原后,为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全方位接纳汉文化,同时也坚守满洲尚武、骑射的传统,确立了木兰秋狝制度。在乾隆时期,宫廷戏曲演出达到高潮,热河行宫演剧成为木兰秋狝的重要内容,在讲武绥远的大背景下,内廷大戏《封神天榜》等不仅场面宏大,而且多次加入沙场演兵的内容,在情节和人物中加入了少数民族形象,这些细节体现了崇尚武勋和华夷一家的宫廷意识,反映了文化层面的满汉交融

  • 标签: 封神天榜 内廷大戏 木兰秋狝 华夷一家 满汉交融
  • 简介:杜鸣心(1928一)是当代中国乐坛上具有突出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交响音乐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和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成就。本文对杜呜心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的交响幻想曲《洛神》进行分析,总结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所取得的艺术经验,以资借鉴,并将其置于杜呜心交响音乐创作发展历程的背景中进行观照。

  • 标签: 形象刻画 戏剧性表现 民族风格的现代化表达
  • 简介:新世纪近十年中国双钢琴作品分为改编、创编和创作三大类,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分别对双钢琴作品的多元性风格、双钢琴作品中对民间器乐音色的模仿、地域风情以及意境等民族化元素与西方双钢琴创编技法的运用及交融进行研究,从不同方面展示出新世纪中国双钢琴作品是如何将民族元素与西方技法相互交融的,展示了这时期我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从而使双钢琴更能够得到重视和获得更好的发展。

  • 标签: 新世纪 双钢琴作品 民族元素 西方技法
  • 简介:中国的笙输出到欧洲,欧洲的手风琴又输入到中国,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内部的要素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着变异整合。本文从文化系统论的观点阐述了笙与手风琴这两种文化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整合。

  • 标签: 手风琴 输出 输入 文化系统论 文化整合
  • 简介:作为一部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粹,并充分传递出创作者创新个性与用意的艺术作品,舞剧《女娲》不论是在舞蹈设计还是在音乐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跨界的多元化审美追求。特别是在舞剧音乐的创作基调、主题定位和场景设计等方面,这种跨界特性尤为明显。正是由于作品独特的音乐处理方式,使得舞剧《女娲》在情境建构方面呈现出独具匠心的艺术效果,为舞剧的意向表达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女娲》 多元文化 艺术跨界 情境 表意风格
  • 简介:本文拟就《峨嵋晚钟》、《忆》、《情歌》、《西子影集》四首现代钢琴组曲展开分析,以此论证如下问题:旋律对景色的描绘,织体对景色的渲染,节奏对景色的呈现,力度与触键对景色的模拟,音色的虚实将远景拉近及近景推远.

  • 标签: 峨嵋晚钟 钢琴 情景
  • 简介: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一部重要的协奏曲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反而遭到很多批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这部协奏曲的审美特性切入,以揭示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及其与当时审美趣味的冲突,在具体策略上力图把感性关照和理性反思、协奏曲的结构特性和历史衍变结合在一起。

  • 标签: 布拉姆斯 第一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 交融 艰涩 节制
  • 简介: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的形成而兴起的.它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特征的产物,是二十世纪初期,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后所产生的独特的艺术成果.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青主的艺术歌曲创作于1920年,20年代末正式发表,'这首作品也可说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以古诗词谱曲艺术歌曲的代表作.'①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地位表现为,它既是中国新音乐中的第一首艺术歌曲,同时也是这一声乐艺术体裁的精品之一.这首作品在被大家所喜爱的同时,也为艺术歌曲这一外来的音乐体裁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音乐学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 标签: 《大江东去》 艺术歌曲 中国 青主 钢琴织体 通谱歌
  • 简介:1966年"巴斯音乐节"(TheBathFestival)上,印度著名西塔尔演奏家拉维·香卡(RaviShankar)与世界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合作,共同表演的西塔尔与小提琴二重奏《斯瓦拉·卡卡利》(Swara-Kakali)在西方乐坛上引起极大反响。同年,他们共同录制了第一张唱片《东方相遇西方之一》(WestMeetsEastNo.1),二重奏作品《斯瓦拉·卡卡利》被收录到该唱片中。本文是想借助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印度古典音乐家拉维·香卡艺术实践中将印度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通过对该作品的记谱②、音乐本体分析,总结印度与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相互交融的特征以及对印度传统器乐音乐拉格结构的阐释。

  • 标签: 西塔尔 拉格 传统音乐 二重奏 印西交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