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8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0例和对照组420例。观察组给予统一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二组患儿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满意度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效果95%,观察组为8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非常显著,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细节护理 儿科 安全
  • 简介: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医疗机构逐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系统,以提升安全防范工作水平,减少涉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 标签: 安全防范工作 医院 违法犯罪活动 医疗机构 办公厅
  • 简介:【摘要】:现今社会各方面均得到快速更新、发展,群众针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水平具有较高要求,进而为医院组建护理队伍实现推动效果。在现今竞争力较大的状态下,医院需将组建护理团队和提升整理护理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并予以高度重视。医院管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状态,需保证护理人员均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进而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树立积极正面的工作目标。现对护理相关流程制度予以完善,将护理文化建设力度加强,使护理团队整体建设水平提升,进而保证了护理人员自觉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实施工作,将自身和团体工作积极性提升,随之更好的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使护理质量得到良好保证。

  • 标签: 护理团队建设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品质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的重点,医生应该在手术室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手术过程。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由于安全药物可能导致事故,最近手术中使用的药物数量大大增加,使这个问题在医疗机构中更加普遍。如今,医院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防止各种因素导致的管理风险。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用药 护理措施 药安全性 护理质量 管理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幸孕圈”,以2015年1-3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产科病房的277例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整改措施;以2015年6-8月收治的283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对围生产期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明显提高(P均〈0.01);早吸吮成功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改善了健康教育流程与模式,增加了产妇易于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有效促进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 标签: 围生产期产妇 健康教育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住院患者当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我 科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400 例住院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 n=200 )和研究组( n=200 ),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对象则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高。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安全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我院护理部在2020年将PDCA循环法应用至本院护理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改善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改善后,使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再制定改进措施,持续进行监测,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不良事件报告情况来验证PDCA循环法的作用和效果。结果:使用PDCA循环法改进之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由0.58%上升至0.87%,Ⅳ级隐患事件占比由29.47%上升至66.44%。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 标签: 护理质量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率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风险管理来进一步保障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我们会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管理、环境、相关人员等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以减少护理风险,确保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经过严谨的风险控制,可以确保住院病人的治疗安全。因此,有效地应用风险控制策略,是确保精神疾病病房安全护理的根本。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病房 安全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平车转运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36.0%下降至9.9%,安全性由64.0%提高至90.1%,目标达成率107.5%,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以上。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 标签: 平车 转运 品管圈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于精神科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中,选择122例精神科患者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划分组别,每组均61人,同时采取差异性管理措施,最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不良风险事件。结果:研究组在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上更佳,P<0.05。此外,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6.56%、常规组16.39%,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临床患者,需要常规护理上强调风险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概率,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将明确精神科护理安全强化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精神科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两年时间内,按照应用护理方式差异性分作两组后,分别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以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精神科病患接受差异性管理模式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50名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对照作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的指标结果比对可以看出,要想促使精神科护理安全目标的达成,需要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尽可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护理满意度,值得相关领域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采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的10.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9.12%,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性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采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的10.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9.12%,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性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延续护理安全风险教育用于临床实习护生中对提高安全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针对100名实习护生进行研究,将实习护生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护士。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方式,研究组在实施延续护理安全风险教育。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考核分数、不良事件出现率和护理水平。结果:研究组各项考核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实习护生 安全意识 延续护理 安全风险教育
  • 简介:煤矿井下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普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而动机则是由于需要引起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四者均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对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异常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间接导致事故的出现。2008年2月-2008年4月对煤矿工人及管理干部1640人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健康指导 安全生产 煤矿工人 突发事故 人的行为 心理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将明确精神科护理安全强化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精神科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两年时间内,按照应用护理方式差异性分作两组后,分别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以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精神科病患接受差异性管理模式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50名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对照作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的指标结果比对可以看出,要想促使精神科护理安全目标的达成,需要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尽可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护理满意度,值得相关领域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熏药护理指引的临床作用,观察相关疗法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性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增加中药熏药护理指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评估护理后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