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内收治100例抑郁患者,期限为2021年2月-2023年10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取心理护理、精神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精神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精神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抑郁患者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年抑郁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之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人。对照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结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调查对比,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抑郁患者抑郁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展开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采用HAMD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并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帕金森抑郁症 抑郁症状 影响
  • 简介:摘要:抑郁是一类具有显著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情绪表现的精神疾病,在发生之后将会导致病人的动作减少、思维迟缓,并会让病人的食欲出现较大的减退,在面对抑郁病人的时候应当保持高度重视,并积极地做好对病人的护理工作,促进病人迅速回归社会。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的抑郁病患14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生活质量,研究组干预后(7.94±1.02)分,比对照组(5.03±0.97)分高,P<0.05。针对SDS评分,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抑郁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其特征之一是情绪波动的频繁和剧烈。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处理抑郁患者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其情绪波动,以确保其安全和康复。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抑郁患者的情绪波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技巧。

  • 标签: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护理对老年并诱发的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中目标选择为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病诱发抑郁患者,将筛选后被纳入本次研究样本的8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小组之间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本次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开展精神护理后,小组之间对比的过程中,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由于老年病诱发抑郁的情况下,精神护理可以较好的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调节,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护理 老年病 诱发抑郁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总结老年病诱发抑郁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200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护理外还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数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老年病诱发抑郁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配合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老年病 诱发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在预测抑郁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并与传统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自不同三家医院诊断为抑郁的患者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进行日常护理观察与风险评估,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观察。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自杀自伤行为预测准确率为86%,而对照组为67%。观察组在预测重度自杀自伤行为上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相比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预测抑郁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方面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预测工具。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 自杀预防 自伤行为 风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抑郁性神经,简称抑郁,是以持续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发病率约为5%~10%,占神经患者总数的10%~20%.

  • 标签: 癌症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原因及其心理干预。方法:选取 2014-2015年在医院接受产后抑郁护理的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每组 50人,分别是用常规方法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增加心理干预的研究组,对比 2组患者在护理 1周后与护理 3周后分别进行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 SAS与 SDS评分均有下降,但干预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探讨产后抑郁的原因及其心理干预,可以为寻找产后抑郁有效护理的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产后 抑郁症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是当前社会环境下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相关疾病在各个群体之中均有所见,当该疾病发生之后将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针对相关病人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形成改善。

  • 标签: 抑郁症 特征 日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门诊抑郁患者抑郁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门诊收治的抑郁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0例,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SDS抑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SDS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可知,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抑郁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产后抑郁发生在产后4~6周,产后一年内均可发病,主要症状是产妇长期表现爱哭、孤僻、烦躁易怒、悲观厌世。一般起病常急骤,初有失眠、头痛、疲乏、易激惹及抑郁等症状犤1犦。大量研究表明有些产妇在产后第1周就出现易哭、失眠、烦躁、头痛、慌乱、焦虑等一系列情绪改变,还可有自信心降低,对他人过度依赖,同时可伴有尖叫、兴奋、逃避等行为犤2犦。通过对在我院分娩的237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便及时识别产后抑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治疗,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2005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37人。纳入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身体健康无残疾者。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调查产妇在分娩后至产后42天的情绪变化。调查内容:①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上述症状中4项;②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③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④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⑤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⑥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⑦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⑧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⑨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下降;⑩性欲明显下降。其回答方式...

  • 标签: 产妇 抑郁 心理疏导 护理
  • 简介:摘要 产后抑郁作为产妇在分娩以后所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会造成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体重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反应甚至也会对婴儿造成伤害,因此,针对产后抑郁进行护理将显得至关重要。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产后抑郁的护理应用情况,了解然后抑郁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护理应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