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塑料增塑剂,大气中的酞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采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天津市2010年1月15-19日7个采样点大气PM10中邻苯二甲酸二甲(DMP)、邻苯二甲酸二乙(DEP)、邻苯二甲酸二丁(DBP)、邻苯二甲酸苄基丁基(B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基(DOP)6种酞的污染。结果表明,除了BBP的回收率为77.62%之外,其他5种物质的回收率均在80%以上,基本满足分析要求。采样期间天津市大气PM10中酞以DBP和DEHP为主。从空间变化来看,DBP和DEHP点位均值分别为12.6(红桥,交通稠密区)-3968ng·m^-3(北辰,工业区)和80.2(红桥,交通稠密区)-283.13ng·m^-3(昆程园,居住区);从时间变化来看,DBP和DEHP日均值分别为24.65-40.58ng·m^-3和155.55—283.48ng·m^-3,其日均最大值均出现在有雾的采样日。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DBP的质量浓度较低,而DEHP的质量浓度则相对较高;DMP、DEP、BBP及DOP4种物质均有检出,但质量浓度较低,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nd-7.90ng·m^-3、nd-12.79ng·m^-3、nd-0.92ng·m^-3和nd-12.20ng·m^-3。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酞酸酯 PM10 大气
  • 简介:为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丙烯腈含量,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折光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以浓度为自变量作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将气相色谱法与折光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考察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浓度丙烯腈溶液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丙烯腈浓度在100~10000mg/L时,宜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当浓度大于10000mg/L时,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分析可靠的折光率法;对于100mg/L以下的痕量丙烯腈分析,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 标签: 丙烯腈 含量 气相色谱法 折光率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硫酸是一类含有-OSO_3H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大气中普遍存在。异戊二烯、单萜、倍半萜、芳烃、醛等均可通过大气自由基反应或非均相反应生成硫酸。本文在充分研读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探讨硫酸的分子结构、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以及硫酸对气溶胶有机物的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加以展望。

  • 标签: 硫酸酯 形成机制 大气 异戊二烯 单萜 芳烃
  • 简介:封闭异氰酸由于亲水性较差难以分散于水中,通过亲水改性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水分散性,但是较高的解封温度及成本使其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对水分散封闭异氰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说明,从实际出发对水分散封闭异氰酸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 标签: 应用化学 水分散封闭异氰酸酯 分散 封闭
  • 简介:针对油田酸化过程中返排出的残酸处理困难,造成较大污染、浪费等问题,分析了残作为调剖剂的价值,研究了利用“残”进行调剖的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投入产出比为1:2.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残”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废酸液 水处理 酸化 调剖剂 回收利用 环境保护
  • 简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改性HA对U(Ⅵ)吸附影响。考查pH值、时间、U(Ⅵ)的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改性腐殖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改性腐殖吸附U(Ⅵ)的最佳pH值为6,最大去除率为99.37%,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平衡。UO22+在改性腐殖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表明IHA对铀的吸附是以表面为主要吸附位,并不是均匀的单层吸附。图8,参9.

  • 标签: 六价铀 吸附 腐殖酸
  • 简介: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对小鼠静脉注射农药氰戊菊后,氰戊菊在体内分布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为评价农药暴露风险提供依据。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的PBTK模型构建分为5个房室:肝脏、肺、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氰戊菊的浓度变化率由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结果模拟预测了小鼠静脉注射0.5mg·kg-1、2.5mg·kg-1、10mg·kg-1氰戊菊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浓度变化曲线。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对小鼠静脉注射0.77mg·kg-1氰戊菊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的浓度值变化模拟值与前人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估测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农药暴露体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利途径。

  • 标签: 氰戊菊酯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小鼠 欧拉数值法 静脉注射
  • 简介:以TiO2(DegussaP25)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纳米管。以亚甲基蓝溶液(MethyleneBlue,简称M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水热反应条件对所制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钛纳米管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48h制得的钛纳米管对MB的光催化效率最高;钛纳米管的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钛酸纳米管 水热法 光催化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铝和铅的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和铅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长势产生明显影响;铝和铅均使大豆须根减少,须根变得粗而短,颜色变深.铝与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在不同的水平组合及不同植物器官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影响株高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铅〉×铅,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铅一×铅.随着酸化程度的提高,交换性铝的含量显著提高,吸附态羟基铝整体呈下降趋势.当酸化程度相同时,交换态铝随外源铅的增多而减小,吸附态羟基铝呈上升之势.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铝和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铅的加入影响土壤铝的形态有关.图8,表3,参15.

  • 标签: 红壤 铝毒 铅污染 大豆 交互作用
  • 简介:为了研究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修复情况,同时比较这两种细胞对丙烯酰胺的敏感性,将雄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丙烯酰胺(50mg·kg^-1(bw)),在暴露后第1、2、4、6、8、10、12d,分别对其睾丸组织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彗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暴露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推移两种细胞DNA迁移距离逐渐降低,同一时间点睾丸组织细胞DNA损伤较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更为严重,两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睾丸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丙烯酰胺的作用位点;机体对丙烯酰胺造成的遗传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与淋巴细胞相比,睾丸细胞对丙烯酰胺导致的遗传损伤更为敏感.

  • 标签: 丙烯酰胺 彗星实验 生殖细胞 淋巴细胞 DNA损伤
  • 简介:参照SY/T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失重法评价咪唑啉硫酸盐缓蚀剂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硫酸盐(ISES)与丙炔醇(BC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对N80钢的缓蚀性能,考察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分析对ISES及其复配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 标签: 咪唑啉 缓蚀性能 协同增效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常用的检测丁基黄原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对比和分析这些检测方法都有抗干扰性差、时间长等缺点,并介绍了-些新的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吹扫捕集-气质联用等,这些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检出限低等优点.通过与常用检测方法相比,对丁基黄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检测 丁基黄原酸 研究现状 水质
  • 简介:利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酒精喷灯燃烧试验、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溴-锑-磷阻燃体系对聚丙烯(PP)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生烟性能和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添加量(质量分数≤5%)的溴-锑-磷阻燃体系对PP土工格栅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其中质量分数5%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八溴醚)-三氧化二锑阻燃PP的峰值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THR)相比于纯PP分别下降了39.98%和26.03%。八溴醚-三氧化二锑阻燃体系与红磷复配时还表现出较好的协效作用,当溴-锑与磷的质量比为3∶2时,协效阻燃效果最优,仅添加5%的协效阻燃体系便可使PP的LOI和UL94等级分别达到27.9%和V-0级,并通过酒精喷灯燃烧试验。与纯PP相比,溴-锑阻燃体系虽降低了PP的HRR和THR,但增大了燃烧过程中的生烟速率(SPR)和总产烟量(TSR),而红磷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溴-锑阻燃PP的生烟量。热重分析表明,溴-锑-磷协效阻燃体系表现出较好的气相阻燃作用,能有效降低PP的热裂解速率,增强了PP的阻燃性能。

  • 标签: 安全工程 聚丙烯 土工格栅 协效作用 阻燃性能 生烟性能
  • 简介:为探讨丙烯腈(acrylonitrile,ACN)诱导的大鼠肝脏氧化损伤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信号通路的影响,我们将5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以12.5、25.0、50.0mg·kg^-1ACN灌胃染毒,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组先用300.0mg·kg^-1NAC灌胃30min后再灌50.0mg·kg^-1ACN,对照组以0.5mL·(100g)^-1的玉米油灌胃,1次·天^-1,6天·周^-1,共计13周。染毒结束后,检测肝脏组织氧化还原酶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GRP78、CHOP及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低、中ACN组大鼠肝脏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ACN组大鼠肝脏GSH-Px活力、SOD活力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ACN组大鼠肝脏CAT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AC干预后可逆转ACN诱导的大鼠肝脏GSH含量、MDA含量及SOD活力的变化。RT-PCR结果显示,高ACN组大鼠肝脏GRP78、CHOP、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NAC干预后,CHOP、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与高ACN组比较均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高ACN组大鼠肝脏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NAC干预后可逆转以上作用。结果表明,ACN慢性染毒对大鼠肝脏的氧化损伤可激活ERS信号通路,NAC可减轻氧化损伤的程度而阻断ERS信号通路,这可能是ACN产生肝脏毒性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丙烯腈 氧化损伤 内质网应激
  • 简介:联苯菊是农业、园林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然而有关联苯菊对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却很少。以常见的近海鱼类褐菖鲉为受试对象,探讨联苯菊对鱼类卵巢发育的影响及机制。褐菖鲉在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1)的联苯菊暴露50d后,各暴露组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均受到显著抑制,卵巢17β-雌二醇与睾酮含量均出现下降,caspase-3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上升。相对定量PCR分析显示,卵巢雌激素受体(ERβ)mRNA水平下降。结果表明,联苯菊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导致雌、雄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表达下降,环境剂量作用下对褐菖鲉卵巢发育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联苯菊酯 褐菖鲉 生殖毒性 细胞凋亡 卵巢 机制
  • 简介: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拟除虫菊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以及用作室内杀虫剂,因此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拟除虫菊杀虫剂的急性毒性研究已经有较多成果和进展,但对其长期慢性影响至今仍缺乏明确论证。此综述从PubMed、EBSCO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了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拟除虫菊杀虫剂的动物实验、人群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的长期、慢性影响的典型研究论文,并从中筛选出拟除虫菊杀虫剂的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与肿瘤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长期接触拟除虫菊杀虫剂可能对人体产生的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方面的危害,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无害化农药杀虫剂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健康危害 毒性效应
  • 简介:用一定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对天然沸石改性,制备了CTMAB改性沸石和SDS/CTMAB改性沸石两种有机改性沸石。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在天然沸石、CTMAB改性沸石、SDS/CTMAB改性沸石上的等温吸附情况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为表面吸附;两种有机沸石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线性,主要为分配作用所致,分配作用的大小与有机碳含量、改性的表面活性剂种类有关。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有机改性沸石 邻苯二甲酸酯 表面活性剂 吸附
  • 简介:在开放的光催化反应器中,以紫外(UV)光为光源,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模拟丙烯腈(AN)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控制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光-TiO2催化体系对AN污水中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在浓度为300mg/L模拟AN污水中投加浓度为20mg/L的二氧化钛及紫外光照射180min时,污水体系中的COD残存率为7.9%。同时,反应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标签: 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法 丙烯腈污水 化学需氧量
  • 简介: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k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

  • 标签: 安全工程 氮气惰化 7-氨基头孢烷酸 最大爆炸压力 极限氧浓度
  • 简介: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邻苯二甲酸酯 微生物 生物降解 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