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6)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定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含有苯、甲苯、乙苯、乙酸丁酯、对问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和十一烷9种不同化合物的液体标准制备工作曲线,以不同体积的钢瓶标准气模拟空气样品注入到Tenax-TA采样管中,测定各组分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并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低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回收率在79.9%以上,乙酸丁酯和乙苯回收率为59%左右,苯乙烯回收率为33.8%,十一烷回收率为10.6%。中浓度甲苯和二甲苯回收率96%以上,乙苯、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分别为87.1%、59.2和21.0%。高浓度回收率除苯乙烯和十一烷外均可达到93%以上。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苯、甲苯、二甲苯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基本可达到80%以卜,乙苯和乙酸丁的回收率从低浓度点61.5%上升到90%以上,但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较差,尤其十一烷回收率不论低、中、高浓度均在10%~20%之间,因此,使用两种不同介质标准品估算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是否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有待探讨。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钢瓶标准气 TVOC液体标准
  • 简介:“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l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己作为卫生部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本文介绍了为执行该标准新研制的LD一3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的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并通过介绍激光粉尘仪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的测定实例,说明该仪器在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LD—3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 转换系数K 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测定方法
  • 简介:探讨炎性因子在PM2.5心血管毒性中的可能作用机制。PM2.5染毒心血管内皮细胞24h后,提取内皮细胞中的m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及电泳的方法确定PM2.5染毒前后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xtaxin)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大气PM2.5染毒浓度的增加,0.05mg/ml,0.2mg/ml染毒组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和extaxinmRNA表达产物的相对含量显著增高,说明IL-4、extaxin等Ⅰ型变态反应相关炎性因子在PM2.5的心血管毒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 心血管系统 extaxin IL-4 炎性作用 PM2.5
  • 简介:采用光散射法快速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关键是确定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在预防医科院环监所、环工所以及全国各地诸多卫生防疫站同志K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适用于公共场所PM10浓度监测的可见光光散射数字粉尘仪和激光粉尘仪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经验的确定进行了介绍。“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光”已于1999年11月在福州获得全国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所介绍的K经验,已作为该标准的附录B被编入标准。

  • 标签: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公共场所 空气 PM10 大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