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1064nm激光治疗化脓肉芽肿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长脉冲Nd∶YAG1064nm激光治疗化脓肉芽肿32例,能量密度:70~100J/cm2,脉宽:45ms,光斑大小:6mm。1个月后复查,皮损未愈者再次治疗至皮损消失。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长脉冲Nd∶YAG1064nm激光治疗化脓肉芽肿1次痊愈率为75%,2次痊愈率为87.5%,总痊愈率为100%,愈后无1例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Nd∶YAG1064nm激光治疗化脓肉芽肿临床疗效好,安全高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化脓性肉芽肿 Nd∶YAG激光
  • 简介:2007年7月30日中国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西宁召开了2007年学术年会。到会代表28人,中国学会理事长徐天民教授和中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佩诚教授到会祝贺。会议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论文交流,由专委会主任徐震雷主持。第二部分是讨论专委会工作,由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攻玫主持。

  • 标签: 中国性学会 性健康教育 学术年会 青少年 专业委员会 论文交流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灌肠加理疗对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4年单纯女方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共27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采用本科研制的中药保留灌肠方加理疗;对照组138例,采用口服抗生素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结果:治疗组有58例受孕,对照组有35例受孕。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疗效明显,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毒副作用小,无需住院,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中药灌肠 理疗
  • 简介: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系统红斑狼疮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对其适应症、干细胞动员、预处理及去除T淋巴细胞方案及远期疗效等仍有争议。但只要我们抓住治疗中的主要矛盾就能有效治疗SLE。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 简介:近年来,研究学者认为银屑病易并发代谢性疾病,虽然二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已发现银屑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共同的炎症因子参与。一般认为,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本文主要就一些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中均起作用的炎症因子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浅表和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面部和四肢浅表瘢痕和轻度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治疗2~3次后,进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2~3次;全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瘢痕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瘢痕治疗痊愈率12.5%,显效率50%,有效率34.3%,无效率3.2%,总有效率为6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瘢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 标签: 瘢痕 微等离子射频 窄谱强脉冲光
  • 简介: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们已经认同维生素D的多种生物效应和长期效果,包括对免疫反应、炎症性疾病、心血管健康和致癌的调节。角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皮肤内产生活性维生素D,其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包括增强抗菌素反应,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炎症性疾病 干预性 晒伤 减轻 口服
  • 简介: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的相关。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的相关。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的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mRNA的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IL-36α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进程。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36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ASI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为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资料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5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10mg/d,研究组给予依巴斯汀30m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8%(222/250),高于对照组的70.0%(175/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2.3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6%(29/250),对照组为13.6%(34/25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41,P=0.521)。结论:与剂量10mg依巴斯汀比较,30mg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依巴斯汀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安全
  • 简介:目的检测及分析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sIgE)及总IgE水平.方法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100过敏原分析仪对新疆地区118例变应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及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8例变应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多价过敏原均以食物组过敏原(fx5、fx2、fx7)和吸入组过敏原(pHad、hx2)阳性率较高,维吾尔族患者食入组过敏原(fx5)阳性率明显高于汉族,汉族患者吸入组过敏原(hx2)阳性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血清总IgE阳性率为78.9%,以荨麻疹和异位性皮炎最高,阳性率分别为93.4%和85.7%.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略高于总IgE阳性率.结论对变应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并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IGE UNICAP 100过敏原分析仪
  • 简介:气球细胞痣在100多年前被首次报道。迄今为止,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气球样变已在多个肿瘤报道中提到,包括黑色素瘤、蓝痣和Spitz痣。这些改变是否代表细胞恶变或增殖改变尚存争议。作者报道1例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增殖结节中发现细胞气球样变。

  • 标签: 黑色素细胞痣 增殖性 先天性 结节 巨大 SPITZ痣
  • 简介:寒冷多形红斑好发于冬春季,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中医称之为“猫眼疮”、“自寒疮”,多闪腠理不同,风寒湿邪乘隙袭人,搏于肌肤所致。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寒冷多形红斑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微波照射 寒冷性多形红斑
  • 简介:目的探讨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与药物遗传学的相关。方法运用PCR电泳、测序等方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同时观察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rs833061C/C型10例(10%),rs833061/T型46例(46%),rs833061C/T型44例(44%),rs2010963G/G型51例(51%),rs2010963G型33例(33%),rs2010963C/C型16例(16%)。rs833061C/T型患者采用阿维A治疗的有效率为90.9%,高于其他各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之间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卡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其基因型为rs833061C/的患者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阿维A 药物遗传学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痊愈后常不可避免的留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瘢痕。以往针对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瘢痕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微晶磨削与胶原蛋白膜联合治疗痤疮后凹陷瘢痕40例,其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痤疮后凹陷性瘢痕 微晶磨削 胶原蛋白膜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的过敏紫癜、变应皮肤血管炎、荨麻疹血管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血管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的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的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

  • 标签: D-二聚体 血管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127例SL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114例(89.76%)SLE患者存在心脏损害,其中瓣膜反流发生率最高,占76.38%(97/127),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结构改变24.41%(31/127)和心包积液23.62%(30/127)。重度活动SLE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的SLE患者(X2=6.00,P〈0.05),病程≥5年的SL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SLE患者(X2=4.68,P〈0.05)。结论: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改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也呈现易变性,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逆转早期心血管改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