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扫描、激光和磨料三种方式对玻纤复合材料板直壁的孔位进行了加工,并对其加工质量、效率和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激光扫瞄成形直壁钻孔可得到良好的成形效果,但其效率较低;研磨方法和扫瞄方法均可对直壁成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其制造成本偏高。利用双振激光扫描法,可有效地改善直壁零件之成形品质及制造效率,并可降低制造成本。本项目将双振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玻纤复合板(GRC)的制备,并基于该技术实现了GRC板材的直壁孔的制备。

  • 标签: 双振镜 激光扫描 直壁孔 玻璃纤维复合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诸城市某医院2022年10月至12月予以尿隐血检查的11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均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和显微红细胞计数,对比分析其阳性率、准确率、敏感度。结果 进行尿潜血检验患者的外科患者居多,其次是肾内科(已排除肾脏功能不全者)。尿液分析仪检验和显微红细胞计数两种检验方式结果进行比对,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患者尿潜血的准确率为79.75%,阳性率为83.04%,相比显微红细胞计数法检验的67.74%,阳性率70.53%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59,P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隐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间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5例,两组均给予椎间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进行椎间孔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疼痛评分,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催化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催化是电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但是电催化反应过程涉及复杂的电子传递和界面反应,对其微观机制的理解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电催化反应过程,并揭示其反应机制的技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原位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In-situ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EC-SPM)作为一种新兴的表征手段,以其高分辨率、实时性强的特点,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中逐渐崭露头角。

  • 标签: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  电催化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在像差理论引导下设计了同轴超紧凑型主三一体化光学系统,在F数为7、焦距为1750mm、全视场角为1.4°的基础上开展试验,并创建信噪比数学模型,对公差进行分析和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该系统整体长度不超过200mm,只有焦距的1/8.75,与小遮拦、超紧凑的设计要求相符合,且成像质量佳,对微小卫星光学系统设计,提高分辨率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光学系统 一体化设计 同轴超紧凑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万能工具显微的用途和检测微小零件的影响因素的深入讨论,以及对它在微小零件外螺纹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的论述,旨在提高读者对万能工具显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万能工具显微,可以提高精密测量和质量控制的水平,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 标签: 万能工具显微镜 光栏 立柱 中径
  • 简介:  [摘要 ]本文探讨了快速康复外科( FTS)护理对腹腔胆囊切除术( LC)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 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 LC,观察组在 FTS理念基础上行 LC;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 h两组 C反应蛋白( CRP)、空腹血糖( GLU)、皮质醇( COR)及白介素 -6( 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 d两组的 CRP、 GLU、 COR及 IL-6水平与术后 24 h比较降低,观察组 CRP、 GLU、 COR及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ST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视觉改进算法的图像识别方法,用于电子显微照片中AI杂质检测分析。该方法优化了传统的图像识别算法,并改进和优化了unet神经网络,在传统unet模型中增加了transformer,增强实际场景中模型的泛化能力,大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率和不同场景下的泛化性 。新模型和算法还具备更好的通用性,可以有效避免缺陷产生的视觉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效果。

  • 标签: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电子显微镜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肌瘤行腹腔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行腹腔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各项手术指标水平进行控制。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腹腔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是通过对失效件的解剖、观察、分析研究,找出失效机理,查明造成失效件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电子元器件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及可靠性。在电子元器件的设计、生产、测试以及应用等环节中,都离不开失效分析。随着电子元器件功能的多样化,外观的微型化,对于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对失效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成为失效分析的关键所在[1]。

  • 标签: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   电压对比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消化内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以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本院行消化内下治疗的 72 例胃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信封法随机编号划入参照组与优质组( n=36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比较无明显区别,护理后优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下降,与参照组分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是 97.22% ,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是 83.33% ,优质组满意率较高(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可改善消化内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消化内镜 胃肠息肉患者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能谱仪(SEM-EDS)在多层镀层厚度测量研究中的应用。扫描电子显微是通过背散射电子原子序数衬度不同来显示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限,不需要对试样进行侵蚀步骤,制样比较简单,为了防止误判也可以用能谱仪来判断镀层的化学成份。

  • 标签: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多层镀层 测量
  • 简介:摘要:探讨针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应用角膜塑形来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目的 对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择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0例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了问诊及视力检查,对患者的屈光度进行检查记录。对照组患者进行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实验组配戴角膜塑形来矫正视力,对比两组患者矫正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戴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裸眼视力的提高,眼轴长度有明显的抑制,屈光度有所降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矫正效果。

  • 标签:   近视,青少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