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以天津市、浙江省和山东省9家企业2008年7月入职的205名新员工为被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和进入企业三个月后分别测量新员工期望和组织社会近端结果(任务掌握、角色清晰、组织理解和社会整合),考察了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早期的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舒服期望”分别与新员工角色清晰和任务掌握、社会整合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责任期望”分别与新员工任务掌握和组织理解正相关。研究结果没有支持新员工期望与适应的关系遵循“特异性匹配原则”,但从期望的作用角度支持了工作期望是新员工期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新员工 期望 组织社会化 适应
  • 简介: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 标签: 信任评价 自动化 面孔可信度 大学生
  • 简介:全球给当代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影响,在全球背景下,青少年追寻同一性的步伐受到阻碍。青少年的同一性困惑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全球的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全球化 同一性困惑 心理健康
  • 简介: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文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 标签: 内隐社会认知 无意识 有意识 认知加工 社会心理机制 显意识
  • 简介: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但是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单一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本文系统阐释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 简介:采用3×2×3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线索一靶子呈现时间间隔条件下,中央线索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周方框旋转同时或旋转停止后中央线索化时,出现了“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外周方框旋转之前中央线索化时,“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却消失了。这说明中央线索对动态范式中的“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动态范式 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 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
  • 简介:老龄及其引发的心理支持问题,是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老年心理关爱所存在问题和现实紧迫性,系统梳理和对比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研究和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当下适合我国老年特色的有关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走向。

  • 标签: 积极老龄化 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
  •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感知学校氛围 青少年早期
  • 简介: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服装流行 人性化 时尚 生活方式 MNLT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政治效能感的内在机制及文化特异性,并探讨社会个体在中西文化共生背景下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本文首先就'个体倾向'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建构出以'政治认知'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并对中西文化下的'政治认知'及其与'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假设;最后对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N=10771)中的18~70岁的成年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个体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效能感'特别是'内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两种政治认知——'情理型政治认知'与'法权型政治认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个体进程中政治参与的复杂性。

  • 标签: 社会个体化 政治认知 政治效能感 群己关系 中西文化
  • 简介:为研究新型城镇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K10量表》随机选取甘肃省820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城镇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总体表现为一般;不同居住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的营养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和营养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个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2.城镇进程中居民整体心理健康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总体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3.新型城镇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健康责任因子、体育锻炼因子和生活方式总分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居民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一致在分离-个体对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负向预测自我不一致,消极分离-个体正向预测自我不一致,进而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