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论体系具有指导功能、限制功能、检验功能、展示功能等四方面的功能。以功能论的标准衡量,可以发现我国四要件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基本功能,因而有必要进行改造。目前的改造方案,大致有坚持平面思维的改造、进行阶层式改造、移植说三种。随着各种改造方案的提出,四要件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犯罪论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两个基本趋势:一是进行阶层化改造的努力得到更多人赞同;二是在满足控辩对抗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四要件说 阶层理论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徘徊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等定位的争论之中,人们对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培养法律职业能力的观念与路径鲜有深入研究。其实,无论如何定位,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和培养法律职业能力都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课”;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人诟病的诸多不足,

  • 标签: 高等法学教育 中国 “素质教育” “精英教育” 法治理念 法学理论
  • 简介:中国刑法的立法解释,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进入21世纪的前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颁布了9件规范的刑法立法解释文本。目前的刑法立法解释主要集中于具体犯罪构成条件和新增罪名中的法律概念,缺乏量刑标准的解释。对于未来越来越频繁的刑法立法解释活动,为了适当地限制这种立法权力的行使,全面实现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强调其解释结果和解释程序的公正性,使刑法的立法解释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 标签: 刑法立法解释 历史演进 综合评析 完善建议
  • 简介: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且辗转相承、绵延不断,形成了悠久的、特色鲜明的法律传统,傲然自立于世界法律历史之林。它遗留下的丰富资料和提供的宝贵经验,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文化宝库的巨大贡

  • 标签: 中国法律 近代转型 法律传统 传统法律文化 世界法 文明古国
  • 简介:中国证券交易的历史,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历史上,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但证券交易却曾经出现过繁。荣,实际上证券交易的主要内容为公债,证券业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并没有发挥在社会经济中的应有作用。

  • 标签: 中国经济发展 证券交易 实体经济 证券期货 公债 证券业
  • 简介:近些年,中国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实现海上巡航的常态化,提高了海洋执法成效。但中国海警频繁采用船舶冲撞方式行使海洋执法权,日益突显其尴尬困境。从理论层面对中国海警船冲撞方式执法进行分析,着重对其法律依据、与相关国际公约及惯例的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应明确海警船行政及刑事执法权限、执法方式及武力使用层级,加强海警与海警船武器配备,以更好地维护中国海洋权益。

  • 标签: 海警 冲撞 执法方式 海洋权益
  • 简介: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新兴原则,在世界各国都有越来越多的适用和影响,我国行政诉讼中适用比例原则的情况也在增加.文章对行政处罚、劳动教养、网约车等领域中明确适用比例原则或者使用比例原则的内容做出的判决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比例原则的适用存在司法环境、制度设计和法院主观意愿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未来应当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比例原则 行政诉讼 法治
  • 简介:<正>当代中国和传统社会相比具有天壤之别,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经济上,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在政治上,由集权向民主的发展;在文化上,由封闭向开放的演化。这些都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价值观念的更新。与此紧密相连的伦理道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契约伦理成为时代的诉求,独立、自由、平等、博弈等成为时代的精神。法治文明是现代文化的标志,法治是人们认同的文化公理,权利是要被认真看待的。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权利主要表现形式为法定权利,那么法定权利的正当性取决于与道德权利的紧密联系程度。与此相应的法制观念、立法形式、法律模式、价值位阶、动力权衡和资源配置等立法机制的诸多方面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变化和改善,才能使法律权利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法治文明 法定权利 立法形式 法律权利 立法权力 立法制度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法学家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在中国学界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其中的一些格言式的论断,比如“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早已频繁地出现在法律学者与学生们的笔下和口中。在笔者看来,这本由4篇演讲稿汇集而成的仅仅8万字的著作,之所以在中国获得了较大的影响,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成功地揭示了西方文化(而不仅仅是西方法律)的一个本质特征:以宗教一法律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同时,它也揭示了西方人以宗教一法律为皈依的生活方式。在这本书中,伯尔曼先生一咏三叹,以预言家和圣者的口吻,探析了西方宗教与西方法律的共通性,论证了法律离不开宗教、宗教也离不开法律这样一些相互关联的命题。

  • 标签: 《法律与宗教》 西方法律 中国 文化形态 西方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中国劳改工作特色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劳改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主题。应当如何研究中国劳改工作特色呢?将中国劳改制度与世界各国的刑罚矫正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借此总结出中国劳改工作的特色,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比较研究还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基本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阐述中国劳改工作有哪些特色,而在于探讨形成中国劳改工作特色的内在本源是什么。

  • 标签: 工作特色 劳改制度 矫正制度 劳改学 文化模式 教育改造
  • 简介:中国司法鉴定》是由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于2008年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奉行促进司法鉴定行业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宗旨,集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于一体,以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关注司法鉴定法律法规、诉讼制度、管理体制、技术标准化以及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建设工程、

  • 标签: 司法鉴定制度 征订启事 中国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综合性学术期刊 征稿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紧紧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精神追求及享受上。目前,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产业,随着我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我们忽略了潜伏的财务危机,从而走进了财务风险的红灯区,致使旅游业效益下降,使得许多旅行社在经济内外变化的情况下,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

  • 标签: 旅游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 简介:累进处遏制是西方国家一项重要的监狱制度,其依据在于自由的可以调控,它对激励罪犯、行刑个别化、减少对减刑的依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制度中诸多内容可为我国监狱的借鉴,包括制定分级处遇的法律规范、罪犯调查分类和人身危险性评估、监狱按戒备等级分类、完善假释制度、合理调控罪犯的动机和需求等内容.

  • 标签: 累进处遏制 调查分类 减刑 假释
  • 简介:学者个人在符合学术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怕与爱的情绪,是正当而无可指责的;而且,对特定理论和实践立场的赞成或批判,赞成中所流露的爱,批判中所表示的怕,正是学者学术研究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 标签: 中国国际私法 “爱” “怕” 学术研究 学者 批判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因留学、旅游、投资、打工等出境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世界旅游理事会估计,到202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海外安全事件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达2.9万件,2006年则有3.1万件。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安全和正当权益的领事保护工作。

  • 标签: 领事保护 中国 法律制度 世界旅游 公民 改革开放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及其法治的实践,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和法治特色,并为改革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供给,但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面临新时代、新要求,针对教学科研的不足,应当坚定'四个意识',立足于中共中央统一领导这一政治前提,厘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各宏观调控权力及权利之间的关系;应当正视宏观调控运行体制与机制下,宏观调控及其法治的完善;应当针对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各项政策予以积极的回应;应当抛弃经济法及其宏观调控法属于纯粹公法的观念,使宏观调控法的构架建立在坚实的企业民主和大众民主基础之上;应当抛弃部门法封闭的研究方式,走开放式研究道路;应当在新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中,勇于讲好中国经济法及其宏观调控法的逻辑与规则,团结'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为形成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做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中国宏观调控 中国宏观调控法实践 中国宏观调控法教学 新时代
  • 简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各级人大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充分行使人大职权、发挥人大作用,用人大工作在服务大局上的新作为,在依法履职上的新成效、在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上的新进步,来践行“中国梦”,实现“遵化梦”。一、创新工作机制,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提供有力保障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应形势变化、符合人大工作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为人大依法有效地履职行权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创新工作机制 人大工作 中国梦 服务 工作运行机制 社会全面发展
  • 简介:我国目前采取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方式来提升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整体法律素质。但是这种法律职业资格同质化之路只能是过渡性的。司法官与律师资格必须进行二次分离,目的是通过提升司法官的“法律素养”来提升民众对该职业群体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以实现其“职业化”之路,而不是现在依靠国家赋予他们的“司法权”来确立其“权威”地位。

  • 标签: 法律职业 同质化 司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