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预后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未进行血液灌流的和进行了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以进行了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并治愈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灌流开始治疗的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分析血液灌流治疗开始时间对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后的影响方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死亡率更低,治愈率显著升高;联合血液灌流开始时间对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情况方面,尽早给与血液灌流治疗胆碱酯酶活力恢复速度更快。结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在及时、足量、重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胆碱酯酶复能药物基础上,尽早给与血液灌流治疗能尽早清除血液内毒物达到加快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效果,可明显缩短病程。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分组,各43例。观察组(n=43)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n=43)行常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应激反应和产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VAS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理状态,缓轻应激反应,减少疼痛感,加快产后恢复速度,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护理干预 剖宫产 应激反应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鹅鼻喷剂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术的临床症状、体征、粘膜上皮化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鼻窦炎Ⅱ术后患者,按照单纯的随机化方案,以11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用辛鹅鼻喷剂、0.9﹪生理盐水喷雾术腔,每周一次,连续三月。结果(1)临床结果表明术后30日两组患者术后上皮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短期病情恢复情况相近。(2)术后第60日﹑90日两组患者术后病情评估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中药 鼻窦炎术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测定血肿和水肿体积,进行NIHSS、MMES、B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肿和水肿体积均减少,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减少、MMES和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尼莫地平 奥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进行延续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延续护理干预,对中医组患者施加的常规延续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出院一个月后,中医组患者依从性良好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中医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观健康感受、手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脑梗死恢复期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或被动吸烟对于断指再植术术后再植手指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7名有吸烟史的断肢再植病人,根据其是否仍然吸烟或被动吸烟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不吸烟组共43人,B组为吸烟组共24人。统计3个月之后断指再植术成功与失败的例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再植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导致断指再植术失败率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中风恢复期间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患者住院前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肌体肌力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肌体肌力相对于住院之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顺利出院。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中风恢复期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恢复期 老年病人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功能恢复比对照组更快,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肠蠕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用不同的麻醉手术方式对老年病人手术后在麻醉恢复时期不同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总结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这一时期的70名曾经接受手术治疗的多种疾病的老年病人,科学比较选用不同麻醉形式对病人手术以后麻醉恢复阶段的不同影响。结果70名手术麻醉病者有11名予以全身的麻醉,手术前麻醉效果皆达到优的程度;其中的32名手术患者实行的是腰麻与硬膜外的麻醉方式,29名达到优的级别;对17名患者予以颈丛与臂丛神经阻滞方式的麻醉,中有13名患者麻醉效果达优;仅有10名患者手术前给予局部麻醉,有3名效果达优。结论鉴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都有所衰退,身体对麻醉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在对病人进行临床手术治疗时应依照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种类、个体生命特征,总体予以评价分析,才能为其择优选取最恰当的麻醉形式,拓展术前的麻醉效果,以利于病人术后的健康恢复

  • 标签: 老年人 术后麻醉 恢复期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对脑卒中恢复期实行个性化延续护理效果。方法成立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团队,针对每名脑卒中患者提供一个1对X(1名护士、1名康复师、1名全科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的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护士通过定期上门评估汇报,小组讨论制定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护士定期上门随访管理给予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焦虑12例,重度焦虑0例;对照组患者中无焦虑2例,重度焦虑5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者中无抑郁12例,重度抑郁0例,对照组患者中无抑郁1例,重度抑郁8例;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者中恐惧Ⅰ级32例,Ⅲ级0例;对照组患者中恐惧Ⅰ级12例,Ⅲ级8例,观察组患者的恐惧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护理中应用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术后恢复期 心理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都采用脑卒中治疗、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采用生活自理等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方法。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3个月末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末,观察组生活自理等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自理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恢复期 偏瘫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其术后快速恢复,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胃肠手术 恢复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入组患者均为1个月前发病并入院治疗,给予常规西医基本药物治疗。在上述常规西医基本药物治疗1个月后(恢复期),观察组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用法、用量、治疗时间、随访时间与观察组相符。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减低血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预后恢复等作用,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脉利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降低血脂、促进神经功能与预后恢复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血脂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烟对于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存活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30例,对吸烟者进行戒烟。观察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与非吸烟者6月来的心血管事件情况,测定入选时及6月后血液黏度及炎症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戒烟成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8%)明显低于戒烟不成功组(35.1%),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2、戒烟成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戒烟不成功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戒烟可明显改善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吸烟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升高及血液黏度增高导致冠心病恢复期不良事件增多。

  • 标签: 戒烟 心肌梗死 血液黏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药、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平均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 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子宫的恢复护理训练对正常的分娩产妇在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正常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每组各43例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子宫恢复训练,比较2组产妇的月经恢复时间、母乳喂养持续以及性生活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对于产妇自主独立洗脸,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统计学无意义。而对于母乳喂养持续、月经恢复期和性生活恢复期,正常组显著优于剖腹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恢复护理训练正常组产妇,其各个方面得恢复都要优于剖腹产组,而且对医疗的服务满意度优于剖腹产组。

  • 标签: 子宫恢复训练 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全麻开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保暖措施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具有较大影响,使耗氧量增加,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术中应注意手术室的温度,检测患者体温,对输液液体以及冲洗液进行加温,可减少上述反应情况。

  • 标签: 术中低体温 麻醉恢复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实验组60例除实施以上措施外,护士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康复操训练、康复器械的使用,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及培训。对比两组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情况及康复计划完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康复计划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改进功能锻炼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肢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功能锻炼 改进 依从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NIHSS均有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血清NO和CVR均明显升高,以上指标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和内皮功能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脑血管储备功能 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