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晚期肿瘤化疗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肿瘤化疗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患满意度,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晚期肿瘤化疗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晚期肿瘤 综合护理 病患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科40例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积液后,治疗组予以腹腔灌注恩度及顺铂,对照组予以腹腔灌注顺铂,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腹腔积液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顺铂灌注,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腹腔积液 腹腔灌注 恩度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平均对照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的74例处于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予以治疗,研究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予以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LA(血乳酸)、PT(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FIB(纤维蛋白原)以及D-D(血浆D-二聚体),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除了对照组BLA未发生明显变化以外,两组患者PT、FIB、PLT以及D-D均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组BLA明显下降(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T水平高,其它指标均比较低(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治疗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所获效果确切。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治疗 高凝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15例颅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分为低钠血症组(n=60)与对照组(n=55),观察对比两组术后3d、7d时血清ANP(心房钠尿肽)、BNP(脑钠尿肽)、ADH(抗利尿激素)水平的改变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术后3d、7d时血钠、尿钠、血渗透压、尿渗透压、中心静脉压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低钠血症组术后3d、7d血清ANP、BNP、A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对照组术后7d血清ANP、BNP水平与术后3d血清ANP、BNP水平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术后3d、7d血钠较对照组均降低,尿钠、尿渗透压较对照组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术后3d、7d血渗透压、中心静脉压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对照组术后7d血钠、尿钠、尿渗透压均较术后3d升高,中心静脉压较术后3d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渗透压较术后3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常出现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多为血清ANP、BNP水平异常的CSWS(脑性盐耗综合征)及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通过早期及时诊断、钠出入平衡治疗、去除诱因、对症治疗等,多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脑肿瘤术后 低钠血症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肺恶性肿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肺恶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两种方法检查,即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定性诊断肺癌、肺转移癌及肉芽肿性病变的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组织分型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基础检查肺恶性肿瘤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结果相近,而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安全性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常规剂量CT扫描 肺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经腹行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芬太尼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A组(SA组)、舒芬太尼B组(SB组)和舒芬太尼C组(SC组)。四组都采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时(T3)、切皮时(T4)、手术完毕时(T5)及拔管后10min(T6)的CD4+和CD8+,计算CD4+/CD8+。结果T0~T6时四组患者CD4+、CD8+和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剂量0.6μg?kg-1对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时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妇科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与“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对胸部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价值。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抽取20名胸部肿瘤患者(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体部热塑膜)固定,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观察患者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结果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均优于体部热塑膜组。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均值为X轴(左右)(1.83±2.00)mm、Y轴(头脚)、(2.70±3.62)mm、Z轴(前后)(1.70±1.50)mm;体部热塑膜组为X轴(1.83±2.22)mm、Y轴(3.74±4.61)mm、Z轴(1.70±1.63)mm。定位垫+体部热塑膜比体部热塑膜误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垫+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胸部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精准度,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

  • 标签: 定位垫+体部热塑膜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和MRI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腺肿瘤患者90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实施CT和MRI诊断,观察其各自的影像学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的符合率。结果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共检出乳头状癌65例(占72.22%),滤泡状癌16例(占17.78%),髓样癌5例(占5.56%),未分化癌4例(占4.44%),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MRI显著高于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肿瘤的定性分析和误漏诊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甲状腺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患者,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患者的瘤体均较大,直径在4~10cm之间,并存在完整包膜,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肿瘤和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囊性和实性相间,大部分患者为弥漫强阳性,并且定位表现存在特异性,仅仅有5例患者为细胞膜阳性。对上述患者均实施18月的随访,患者均存活。结论对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应仔细的检查,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标记等检查,临床还需继续大量研究。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胸外科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预后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以及可行性。方法在2014年8月-2016年11月接收的肺癌患者中抽选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到院实施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A125(癌胚抗原125)、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EA(血清癌胚抗原)以及CYFR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的检测,对比两组受检人员各指标。结果和对照组健康者相比较,观察组肺癌患者CA125、NSE、CEA以及CYFR21-1水平均比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准确性较高,可行性强,可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给疾病诊治以及预后评价,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手术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早期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16.4±3.6)个月,复发率为7.1%;对照组患平均复发时间为(17.6±3.8)个月,复发率为7.4%。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早期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 同期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可用于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能详细观察肿瘤的形状、位置、大小、边缘、边界和内部结构等声像图特点,通过肿瘤血流动力学分析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可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超声可直观宫腔内部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彩超能详细了解子宫和卵巢血管及其形态和分布,实现超声和病理联合诊断,扩大了超声诊断范围,提高了超声诊断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妇科肿瘤 超声检查 声像图特征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分别应用不同的静脉输液方式,比较分析应用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在对照组中,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法应用到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穿刺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静脉穿刺费用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且减少了穿刺出血量。

  • 标签: 不同静脉输液方式 血液恶性肿瘤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血糖增高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室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糖水平监测,给予相应的对症手术和护理措施。统计患者的术后早期血糖增高的发生情况。结果7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高血糖的有26例,发生率为34.67%。其中8例(10.67%)患者符合术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8例(24.0%)患者符合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结论胰腺肿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早期血糖增高现象,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血糖有效控制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血糖增高 原因 护理 手术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一项常见不良反应即为手足综合征,尽管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会给生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人们尚不明确手足综合征(HFS)的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因而在其治疗及管理方面,国内外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就恶性肿瘤化疗所致HF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规范化治疗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恶性肿瘤化疗 手足综合征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心理支持中的新形式,增加肿瘤病人的开放程度。方法根据肿瘤病人对心理支持的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在住院部成立心理工作室,为病人提供免费电话咨询和面谈。结果增加了病人的开放程度,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结论心理工作室在肿瘤病人心理支持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塞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塞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根据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肠梗阻完全缓解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肠梗阻完全缓解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使其能够使患者快速恢复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接收的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有效率(96.4)明显优于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有效率(71.4);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两组之间差异存在可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额面部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护理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3例,记录术前准备、手术护理配合,术后护理,统计术中并发症,术后疗效。结果43例中,完整剥离42例,1例因术中出血过多,中转开腹切除病灶。其中术后出血2例,出血率4.6%。穿孔2例,穿孔率4.6%。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行之有效方法,更好的肠道清洁,娴熟的医护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以及高效的心理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