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科接诊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病患82例,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都予以常规化疗护理,实验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比较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良好率为95.12%,明显比对照组的75.6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DS与SAS评分依次为(3.27±0.91)分、(4.43±1.29)分,均明显比对照组的(4.36±0.72)分、)(5.47±1.68)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病患施以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辅助化疗 心理护理 依从性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将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乳腺癌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总共收治的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把128例患者平均分层两组,每组各64例,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一组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医院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医院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分别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PSQI评分不存在差异性)1。结果实验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SQI评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讨论对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心理护理及遵医行为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本院诊治的50位患冠心病者作为案例,把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25人,分别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与在常规护理之上加上心理护理的方法,将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情绪改变情况来比较。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明显提升,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情绪,护患关系得以提升,互相信任,在临床治疗上的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在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关因素全面掌握,在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过程中合并胸膜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膜结核瘤的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诊治的间皮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胸部正侧位片及CT扫描进行影像学观察,分析鉴别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同时进行胸水化验,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胸膜结核瘤女性占比62.50%,70.83%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5%出现左侧胸腔积液,无长期接触石棉粉尘患者。出现发热、出汗症状的人数显著多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而咳嗽、并发气胸人数显著低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确诊后未行手术的41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吸收27例,病灶不变者7例,7例患者因病灶进一步扩大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应用CT扫描可有效诊断胸膜结核瘤。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过程 胸膜结核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接受静脉输液的122例(静脉输液682例次)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统计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诱使液体外渗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静脉输液682例次中,发生液体外渗87例次,发生率为12.8%;局部表现肿胀77例次(88.5%),肿胀累及穿刺部位皮肤>20cm8例次(9.2%),水疱2例次(2.3%);均未出现皮肤组织坏死情况。液体外渗发生因素患者因素占40.2%(35/87),疾病因素占25.3%(22/87),药物因素占20.7%(18/87),技术因素占13.8%(12/87)。结论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与患者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技术因素等密切相关。对此,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加强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静脉输液 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表现和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380例行股动脉穿刺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等进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共400次,其中有50例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造影剂是含300mg/mL的碘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造影、治疗其中有重度CVS表现者,需要进行导管注入0.3%罂粟碱(10mL)来解痉。结果在进行造影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CVS的几率是20.0%,有的是颈动脉管表现为不光整,其中呈波浪状者13例,静脉管腔有轻度变窄35例,中度和中度者30例,颈内动脉无显影者2例。8例出现重度痉挛情况的给予罂粟碱缓解,6例得到改善,有1例遗留后遗症,病死1例。结论在CVS发生过程给予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使用罂粟碱进行动脉注射可有效缓解痉挛。

  • 标签: 脑血管痉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介入性 罂粟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过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治的7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为37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对比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全过程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比组的80.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全程优质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液透析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6例重症尿毒症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95%)、总有效率(95.35%)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34.88%、79.07%),且P<0.05。结论重症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液透析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中病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医学推广。

  • 标签: 重症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P<0.05)。这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效果分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其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用142例初产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配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盆地康复情况和护理依从性。结果两组产妇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评分(P<0.05);护理之后对照组产妇的SDS、SAS评分均高于实验组产妇评分,且对照组产妇的盆底康复情况比实验组产妇盆底康复情况差,护理依从性也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盆底康复,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产妇的护理依从性,可以在以后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初产产妇 心理状况 盆底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在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vescale,SDS)评分均高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elfcareabilityscale,ESCA)各维度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综合性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并心理疏导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入治我院的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西药卡托普利,2次/d,2片/次,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并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焦虑症缓解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明显,高血压数值控制在理想范畴内,焦虑程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并心理疏导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具有很好的临床反馈,较比传统西药治疗优势明显,适用于临床。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理疏导 高血压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120例,按初产妇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产妇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剖宫产知识,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剖宫产 初产妇 心理状态 新生儿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入院时准备,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结果在入院时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差异不明显,数据之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差异较大,达到了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强化患者的治愈信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 不良情绪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用于焦虑症患者对其SAS评分的实际影响,探讨该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23)及对照组(n=23),其中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SAS评分改善状况、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周后SAS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结束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用于焦虑症的临床护理,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是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症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满意度。方法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7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73例)给予心理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护理后,在治疗依从性上,研究组为94.50%明显优于对照组83.60%,X2值=4.4923,P值=0.0340;在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3.2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8%,X2值=4.9010,P值=0.0268;在负面情绪(SAS、SDS评分)上,研究组分别为(40.15±8.83)分、(40.07±8.76)分;对照组为(53.88±10.74)分、(52.76±9.83)分,前者低于后者,T值=8.4372、8.2346,P值=0.0001、0.0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的应激状态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中的SAS、SD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麻醉后10、15、20、25min时,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状态、改善麻醉的镇痛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心理护理干预 应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