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TC/HDL-C、LDL-C/HDL-C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110例,其中糖尿病组53例及正常对照组57例。分别观察两组间CIMT、TC/HDL-C、LDL-C/HDL-C间差异,及CIMT与TC/HDL-C、LDL-C/HDL-C相关性。结果本实验入选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比率TC/HDL-C、LDL/HDL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受检者,两组间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指标LDL-C/HDL-C、TC/HDL-C间均有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TC/HDL-C LDL-C/HDL-C
  • 简介: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急性肺部感染的鉴别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肺部感染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无感染)儿童血清CRP。结果:(1)急性肺部感染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疾病恢复期CRP迅速下降。结论:检测儿童急性肺部感染血清CRP浓度对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疴隋变化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部感染 C反应蛋白 鉴别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重的急诊,抢救成功与否关系着病人的存亡.有资料表明在心肺复苏中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实施率较低[1],这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败,作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微型呼吸代替人工呼吸,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中的应用 吉斯呼吸机 呼吸机院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维持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辅酶A、维生素B6、肌苷、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之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清创和常规方法在创面清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烧伤、创伤及褥疮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清创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创,实验组采用多功能清创清创,比较两组清创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者对清创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患者对清创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创面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创伤、褥疮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功能清创清创效果理想,能够完成对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坏死组织的清洗和杀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清创机 常规方法 创面清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循证护理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行呼吸机械通气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85±1.46)天、(10.08±2.73)天,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的VAP发生率分别为8.89%(4/45)、22.22%(10/45),两组比较可见,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一方面能够使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另一方面,能够使VAP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该方案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价值 预防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在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d和3d检测两组血浆DD、hs-CRP、IL-6、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DD、hs-CRP和IL-6的血清浓度在手术后1d及3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态检测血浆DD、hs-CRP和IL-6的含量在下肢骨折术后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其VAP的发病率及其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属于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64例,发生率为60.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制酸剂应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应用时间、格拉斯哥评分(GCS)、APACHEII评分(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其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高,相关危险因素多,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VAP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结果: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52.2%;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加强VAP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VAP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加强医疗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有200例,其中确诊为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有46例。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度观察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结果结论重症监护室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主要是葛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极强。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对患者的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疗并重,从而提高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CUMS大鼠抑郁模型,研究尼美舒利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5-HT1A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尼美舒利(3、6和12mg·kg-1)和氟西汀(3mg·kg-1)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1d。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降低(P<0.01),静止不动的时间较正常组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进入总次数和开臂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率均较正常组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丢失和核固缩明显增多,海马CA1区、CA3区5-HT1A表达强度低,阳性颗粒数目少且着色浅淡。

  • 标签: 尼美舒利 抑郁 免疫组化 海马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微生物特性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病人预后的分析,探讨减少危重病人VAP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被确诊为VAP的病例资料。结果:VAP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较非VAP患者明显延长(P〈0.05,P〈0.01)。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延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是VAP患者高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是防治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