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杂交、回交和自交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最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一条安全有效途径。Pm21是目前最有效抗白粉病主效基因之一,加快其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对我国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将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37中抗白粉病基因Pm21导入农艺性状好、产量较高、较易感白粉病农大系列小麦品种中。在92R137农大系列小麦品种回交一代利用Pm21SCAR1265标记进行检测,筛选山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单株,进行辅助育种应用研究,经次回交和次标记辅助选择,从农大3291/92R137//农大3291:组合后代中选出具有Pm21基冈且产量性状好品系13个,从农大3214/92R137H农大3214^2合选出9个,从农大3213/92R137//农大3213。组合选出35个,从农大3197/92R137//农大3197^2合选出8个,从农大3383/92R137//农大3383^2合选出15个,从农大3308/92R137//农大3308^2合选出2个共计82个进入初步产量鉴定,根据初步产量结果和农艺性状表现选出9个优系参加2005年秋播产量试验。

  • 标签: 标记辅助选择 普通小麦 白粉病抗性 Pm21基因
  • 简介:研究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L.)核不育系1161A和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BCF1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Fc)。研究结果表明,从86对多态性SSR引物中获得了5个连锁标记:Ol11-G11a、Na10-F06、Na14-G10、CN48和BrGMS961,其中Ol11-G11a、Na14-G10和Na10-F06等3个SSR标记K121S育性转换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1.6cM、11.0cM和19.7cM。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图位克隆及其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油菜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基因(Fc)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 简介:蓖麻花序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蓖麻单产因素之一,PLC基因调节花粉管极性生长。通过RT-qPCR对Lm型蓖麻花序中PLC基因家族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LC基因表达量蓖麻花序轴发育时期相关。蓖麻基因中共有6个PLC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导肽亲水性蛋白,α-螺旋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具有PLCXc、PLCYc和C2三个特征结构域。此外,蓖麻PLC2、PLC2M、PLC4、PLC4X2、PLC6蛋白定位在其他细胞器;PLC2N定位在线粒体,预测剪切位点序列长度23个氨基酸。本研究进一步研究PLC基因家族对蓖麻花序发育过程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蓖麻 PLC基因 RT-Q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依赖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本研究首先构建带有种子特异性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及带有组成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然后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中油119总基因中扩增出依赖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片段,再以扩增出PFK基因片段作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一个相应小片段。将个PFK基因片段反向连接,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分别构建成可转录表达出发夹RNA(hairpinRNA,hpRNA)结构种子特异型和组成型油菜RNA干扰载体,今后油菜利用RNA干扰(RNAi)提高含油量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FK) 发夹RNA(hpRNA) 载体构建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对低温敏感。在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是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和HbCBF3。经测序,HbCBF2和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和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和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个短肽序列包括一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和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和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在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51.8kD和53kD,预期一致。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和pGEX4T-1-CBF3,在28℃、IPTG浓度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纯化蛋白和研究HbCBF2和HbCBF3在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tor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重大技术革命,它比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更易于操作,而且更高效。CRISPR/Cas9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本实验选取拟南芥MS2目的基因,构建植物基因编辑系统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拟南芥,从而利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敲除拟南芥MS2基因。对转基因后代MS2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在获得12个阳性转化植株中,发现了5个阳性植株存在基因序列上新碱基插入,由此形成CRISPR/Cas9介导拟南芥MS2突变体。这一工作为后续分析其他物种中MS2同源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拟南芥 CRISPR/Cas9 MS2 基因敲除
  • 简介:为了探讨脲类细胞分裂素PBU和嘌呤类细胞分裂素6-BA对尾叶桉愈伤分化、愈伤组织POD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影响,将尾叶桉幼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在添加PBU+IAA、6-BA+IAA和PBU+6-BA+IAA三种激素组合SPCa培养基中,通过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情况、检测POD基因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变化来开展研究。6-BA+IAA组合条件下,愈伤组织褐化高达84.71%;PBU+IAA组合下,愈伤组织褐化30.56%;PBU+6-BA+IAA组合时,褐化最低,24.09%,胚性愈伤组织时比例最高,达47.73%。6-BA相比,PBU诱导出愈伤POD酶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qPCR)检测6个POD基因表达变化,设6-BA+IAA诱导所得愈伤相对表达量1,PBU+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1,BP4,BP5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63、2.01;PBU+6-BA+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3、BP4、BP6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96、1.93。从实验结果分析,PBU和6-BA有协同效应,通过增强POD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胚性愈伤分化。PBU和6-BA对不同POD同工酶表达影响不同。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PBU和6-BA协同作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尾叶桉 PBU 6-BA POD 基因表达差异
  • 简介:丙二烯氧化合酶(alleneoxidesynthase,AOS)基因是茉莉酸(JA)合成途径中第一个特异性酶,具有调控植物体内JA合成积累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西伯利亚’百合Lilium‘Siberia’中AOS基因,并将其命名为LsAOS。该基因全长1542bp,编码513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小果野芭蕉同源性最高,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通过对‘西伯利亚’百合4个不同花期,9个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后发现,LsAOS在花蕾期中表达量最高,随着花朵逐渐开放表达量逐渐下降;LsAOS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内瓣、根、茎等。JA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植物抗逆性和次生代谢反应有着密不可分联系。AOS基因是JA途径中关键基因之一,对JA合成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西伯利亚’百合 LsAOS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紫外线B(UV-B)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UVRESISTANCELOCUS8蛋白作为UV-B光受体在植物响应UV-B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草莓是一种重要经济果树,目前关于草莓UV-B光受体报道较少。研究草莓中UV-B受体蛋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丰香’草莓中编码UV-B光受体蛋白cDNA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32a-UVR8,利用中心点响应面法优化了重组蛋白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温度,IPTG浓度,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编码草莓UVR8蛋白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FaUVR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长1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47.28kD,等电点pI5.85,重建蛋白质三维结构表明该蛋白包含7个β-片状螺旋结构;原核表达得到69.7kD融合蛋白,对四个诱导条件优化表明将工程菌培养至菌液OD600=0.7,加入浓度0.55mmol/LIPTG,在27.72℃下诱导9h,可获得最大量重组蛋白79μg/mL。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寻找FaUVR8蛋白互作下游蛋白,以及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草莓 FaUVR8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 简介:通过增加外源CaCl2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后,研究香蕉幼苗在60mmol/LNaCl人工模拟盐胁迫0、4h、8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下,测定其叶片和根CaM和Ca^2+-ATPase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过程中,香蕉幼苗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其根和叶片CaM基因和Ca^2+-ATPase基因均有表达。巴西蕉幼苗根在盐胁迫过程中CaM基因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粉蕉根却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与粉蕉耐盐性高于巴西有关。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巴西蕉和粉蕉幼苗根Ca^2+-ATPase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 标签: 香蕉幼苗 盐胁迫 CaM基因 Ca2+-ATPase基因 荧光定量
  • 简介:对青薯9号、大西洋、小白花和E1074种基因型马铃薯茎尖进行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4种材料超低温保存前后DNA甲基化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四个品种成活分别为86.93%,/o、78.03%、71.57%和65.82%。成活和再生因基因型而异,且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化结果显示:用16对引物组合对4个品种进行扩增,平均扩增出493条带;对照相比,4个品种基因CCGG序列中有8.4%~14.3%DNA发生甲基化变化。经超低温保存后,去甲基化和甲基化都有发生,并以去甲基化变化为主要趋势。本文运用MSAP技术对马铃薯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进行胞嘧啶甲基化分析表明,使用MSAP检测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DNA甲基化遗传变异非常有效。

  • 标签: 马铃薯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 简介:以小白菜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对硝酸盐胁迫下(120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和H2O2含量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硝酸盐胁迫下施用黄腐酸(fulvicacid,FA)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提高膜稳定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O2^-和H2O2积累,其中以处理Ⅳ(0.15%FA)处理效果最好;随黄腐酸浓度增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和POD表达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CAT基因表达水平持续增加,APX基因表达水平则表现为先降后升随后下降趋势,其中Cu/Zn-SOD、POD和AP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处理Ⅳ(0.15%FA)时达到顶峰,CAT基因表达水平在处理Ⅴ(0.25%FA)时最高。适宜浓度黄腐酸可有效缓解硝酸盐胁迫对小白菜所造成伤害,增强其抗盐性。本研究通过喷施外源黄腐酸,研究其对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活性氧、渗透调节物、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探讨黄腐酸调控蔬菜盐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腐酸 硝酸盐胁迫 小白菜 活性氧 基因表达
  • 简介: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带型,滇I型个保持系具有不同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从恢复系选育系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水稻 育性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f-1位点 CAPS标记
  • 简介:启动子是调控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开关”。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启动子来准确控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使目的基因“开”和“关”、表达“多”和“少”、在“何地”和“何时”表达等。能够听从人指挥,以实现植物育种分子设计。因此,快速分离和鉴定植物体内各种特异启动子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在互补末端连接反向PCR(CELI—PCR)技术基础上建立起…种快速分离目的基因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新方法。该方法利用CELI—PCR进行染色体连续步移,获取足够长目的基因及其上游基因DNA序列,再根据转录起始位点是目的基因转录本和启动子分界点,其下游转录本中外显于可通过RT-PCR扩增,而上游启动子序列则不能被RT-PCR扩增这一特点,借助RT-PCR进行cDNA连续步移,直到获得全长cDNA,确定启动子基因5’非翻译区位置,进而精确定位转录起始位点。从而获取目的基因准确启动子序列和全长cDNA序列。因此,建立在CELI,PCR基础上RITIS技术,可绕过繁琐构建cDNA库和5'-RACE等方法快速分离目的基因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

  • 标签: 启动子 全长CDNA 转录起始位点
  • 简介:细菌脂多糖由O-抗原,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细菌内毒素活性根源。植物脂多糖细菌脂多糖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具有微生物脂多糖高毒性。目前,对植物脂多糖合成机制缺乏最基本认识,因此研究植物脂多糖合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作者在水稻基因中发现一个含有大肠杆菌EcLpxA功能结构域基因,命名为OsLpxA,该基因催化水稻脂质A合成第一步反应。本研究用水稻(Oryzasativasubsp.Japonica)苗期叶片材料,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用反转录PCR扩增OsLpxA基因siRNA靶序列,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TCK303上,构建了RNA干扰载体pTCK303-OsLpxA-RNAi。将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共获得59株具有潮霉素抗性转化苗。然后利用潮霉素特异性引物对全部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其中有38株转化苗呈阳性,表明潮霉素标记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基因中。最后,利用定量PCR检测38株阳性苗中OsLpxA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其中27株阳性苗中导入OsLpxA基因RNA干扰结构成功地降低了目的基因表达。该结果后续对OsLpx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 RNA干扰 脂质A
  • 简介:本文应用CTAB法从37种竹类植物中提取基因DNA,根据在GenBank中发表5SrDNAITS和matK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进行扩增。结果表明:37种竹子5SrDNAITS序列PCR产物大小约为450bp,在刚竹属内部无长度上差异,但是舒竹(Phyllostachysshuchengensis)与其他刚竹属植物相比,有一个位点差异(由A变为C)。因此,5SrDNAITS在属下水平上无法提供较大信息量,变异性较低,不适于刚竹属属下水平系统分类研究。同样,选取37种竹子中3个竹种matK基因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结果显示matK基因在竹亚科属间长度上无差异,产物长度约为1500bp,将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比对,在变异位点附近寻找多态性酶切位点,碱基序列上有一个位点差异(BstNⅠ)。PCR-RFLP结果显示,共有3种竹子在此位点发生变异分别为:浙江淡竹(Phyllostachysmeyeri)、安吉金竹(Phyllostachysparvifolia)和黄古竹(phyllostachysangusta)。刚竹属植物基因序列相当保守,片段中刚竹属间绝对核苷酸差异不到1个,所提供信息量不够充分。因此,叶绿体5SrDNAITS和matK基因序列不适用于刚竹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但其可能适合在属或属以上分类等级竹类植物系统分类中应用。

  • 标签: 竹亚科 刚竹属 5S RDNA ITS基因 MATK基因
  • 简介:研究利用以0—153父本和SGK9708母本构建196个陆地棉重组自交系(F6:8)材料对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通过四个环境下群体材料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为典型数量性状,其中棉籽油分含量存在超低亲本超亲分离,而其蛋白质含量呈现超高亲本超亲分离。相关性分析显示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步提高者在棉籽含量较为困难。基于包含186个标记,总长827.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4.45cM,覆盖棉花基因18.6%遗传连锁图谱,应用WinQTLcart2.5软件对四个环境下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油分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5.42%~13.15%,其中稳定QTL1个。4个蛋白质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4.35%~14.93%。本研究结果可为进行陆地棉种子营养品质性状分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标签: 陆地棉 重组自交系 棉籽油分 蛋白质 QTL
  • 简介:据报道,酵母中HOPS复合体参与囊泡融合及运输。本研究分别以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亚基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p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了6个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亚基同源蛋白,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稻瘟病菌6个HOPS复合体亚基同源蛋白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域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稻瘟病菌98-06菌丝阶段和孢子侵染水稻CO39不同阶段转录测序数据,分别选取稻瘟病菌内吞和外泌途径相关基因,制作了表达模式图。此外,MoYpt7蛋白在其假定下游效应因子ΔMoVps41突变体中定位研究表明MoVps41可能影响了液泡融合。

  • 标签: 稻瘟病菌 内吞 外泌 MoYpt7 MoVps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