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科学研制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于2019年11—12月抽样调查上海市16个区217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选择调查2 982名开展过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总体行为频度介于“偶尔做”(3分)和“经常做”(4分)之间,得分(3.7±0.9)分,总分(52.1±10.0)分,平均得分率为74.5%。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行为频度最高(77.7%,2 317/2 982),在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推荐临终照护医疗机构方面实践不足(46.4%,1 383/2 982)。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医生、副高职称、目睹死亡过程、目前在安宁疗护科室岗位工作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践较好。结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总体频度较好,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存在差异。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并分析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91.9±11.6)分,条目均分为(3.7±0.5)分,平均得分率为73.50%;“对于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率最高(87.08%),“面对疾病晚期情况不断恶化的患者”维度得分率最低(60.88%)。医生(B=-1.207)、护士(B=-0.912)、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1.417)、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1.20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7.849)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主动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综合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及从业积极性。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加以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并统计发生针刺伤例数为3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与2010年8月份~2012年8月份我院发生针刺伤的89例医务人员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全院医务人员针刺伤总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降低职业危险,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院感 知识培训 针刺伤 医务人员 作用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防控应急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抽样调查27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为77.7%。鼠疫流行病学及预防掌握率明显偏低。蚤是鼠疫传播媒介掌握率较高(88.3%);但蜱、螨是鼠疫传播媒介掌握率很低,只有21.6%和16.7%。鼠疫媒介传播途径掌握率高(89.4%),接触和空气传播途径掌握率较低,分别为40.9%和48.1%。鼠疫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掌握率很低(38.6%)。腺鼠疫、肺鼠疫诊断标准掌握率较高,分别为76.9%和77.7%,但实验室检测中2次采集血清,F1抗体4倍以上增长的掌握率较低。鼠疫治疗首选链霉素掌握率65.2%。鼠疫"三不三报"知晓掌握率分别为84.1%和8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业务科室和受教育程度对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的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和所在业务科室。天津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鼠疫流行病学及预防的健康教育。

  • 标签: 鼠疫 知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产生原因,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发生的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20例,分析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信息,比较使用干预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91.23%),暴露环节主要为手术缝合(54.39%);职业医生发生率最高,工作时间越短越发生率越高,乙型肝炎病毒为73.68%,干预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15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向150名医务人员分别发放自制一般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医务人员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职业倦怠中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关系较为明显的是情感淡漠和情绪衰竭这两个维度,个人成就感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均无显著地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淡漠、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个人成就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水平较低。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确实存在较为明确的影响,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现状,为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手段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参加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对医学统计学知识、技能和临床研究热点的统计学需求现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都认为非常有必要适时开展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是最受学员欢迎的内容;meta分析、多因素实验分析、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是需求较大的授课内容。结论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培训班应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紧贴临床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其建立统计思维,提高科研质量。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继续教育 需求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分泌科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易并发肺结核,提出有效的防范职业暴露措施。方法35名医务人员进行共计1200人次住院病人的诊疗及护理,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统计,对新入院病人及早发现肺结核疑似病例,及时完善各相关辅助检查,为诊疗提供依据。医务人员工作中加强标准预防,每年常规健康体检。结果住院1周内发现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人24人次,其中胸X线摄片和或肺部CT提示肺结核24例,痰菌阳性21人次,反复痰找结核菌3次未发现3例。35名医务人员未发生显性肺结核感染,隐性结核杆菌感染2人。结论内分泌科医务人员有肺结核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多方面提升意识,有效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肺结核 职业暴露 防范 管理
  • 简介:摘要2009年3月,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内涵,并以长沙市第四医院为例,分析了该医院精神的形成、内涵、医院的具体实践举措,旨在对当前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借鉴。

  • 标签: 新医改 职业精神 培育
  • 简介:(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方法对我院32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分布人群、科室、暴露原因、应急处理、上报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人群护士24例,医生2例,工人6例。职业暴露原因空心针刺伤22例(其中收集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暴露6例),血液或体液喷溅8例,手术缝针刺伤1例,被烦燥病人抓伤1例;发生职业暴露科室病房29例,消毒供应室2例,手术室1例;暴露后紧急处理采取有效紧急处理措施者32例;及时上报者32例。结论护理人员的HIV职业暴露事件最多,而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是针刺伤,为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医院采取了多项护理安全对策,以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 标签: 传染病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和手机污染现状,并提出减轻污染预防对策。方法调查对象包括手术医生60名、麻醉医生25名和手术室护士25名,涉及手机110部。调查对象在进入手术室尚未洗手之前先对其所携带的手机及手皮肤用涂抹法采样。微生物检测采用营养琼脂倾注法,检出的微生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110部手机共有103部检测细菌阳性,总污染率93.6%,110份手皮肤标本有93份检测细菌阳性,总污染率84.5%。检出菌落数最多的标本在1~10个菌落和11~30个菌落组。共鉴定出8类微生物,最多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手机和手微生物污染情况较重,需完善手术室无菌管理制度,加强手及手机消毒。

  • 标签: 手术室 医务人员 手机 污染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职业暴露发生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40例次职业暴露的类型、原因以及暴露源、处置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暴露者中护士居多,占40.72%;其中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占84.29%。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者本人未能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暴露源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最多见(41.45%),暴露者能正确处置者占94.29%。结论了解职业暴露特点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有利于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锐器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防护 随访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抽取安徽省10个县,随机选取30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结果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为85.04%,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村卫生室医务人员(χ2=33.198,P〈0.01),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无资格证人员(χ2=20.874,P〈0.01),文化程度高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医务人员(χ2趋势=22.832,P〈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HFMD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17.07%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HFMD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存在HFMD知识知晓不平衡现象,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HFMD知识的总体知晓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基层医务人员 知识知晓率
  • 简介:目的:从人口学角度了解牡丹江市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牡丹江市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32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得分为65.01,组织承诺受工龄、医院等级、任职方式及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需采用多种激励手段,以有效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医院内感染染管理的认知情况和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20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对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染管理的认知情况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放的1020份问卷调查,有效的问卷100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满分设定为25分,1000名医务人员的平均得分为16.1±2.2分,其中90%的医务人员认为控制院内感染利于医疗安全。有99.5%的医务人员认为进行医院内感染染十分必要。据问卷结果显示职业安全与防护知识的需求度相对高为70%,院内感染知识需求率为65%,消毒隔离知识需求率为60%,这是排在前三位的数据。不同从业年限、性别、年龄、职称的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知情况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的知识相对缺乏,虽然大多数医务人员已经意识到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相关的知识急需补充和跟进。

  • 标签: 院内感染 认知 社区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措施对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临床科室中的320名医务人员,通过现场观察法及表格调查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及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考核结果及手卫生执行率。结果综合措施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明显高于干预前,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大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存在的问题,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综合措施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医务人员应用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由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由急诊医务人员进行气管紧急插管,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0%,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由急诊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医务人员 紧急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紫外线空气消毒使用现状及医护人员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自制紫外线空气消毒相关知识问卷,利用微信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490名医护人员紫外线空气消毒原理和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时注意事项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3.30%(408/490)和63.30%(310/490);不同职称的医护人员紫外线空气消毒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7,P<0.05)。医护人员对紫外线空气消毒的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紫外线灯的室内正确使用方法"。结论我国医护人员对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现状和认知存在严重不足,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加强培训。

  • 标签: 紫外线 空气消毒 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