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1月3日,来自58个国家70个共产党及工人党的148名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左翼党国际会议。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塔吉雅娜·娜杰耶夫娜主持了这次会议,俄共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作了题为《十月革命的思想永存并将获得胜利》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伟大功绩与世界影响以及十月革命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俄共网站(http://www.kprf.m/international/52674.html)当天刊登了这一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十月革命 俄罗斯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 国际会议 白俄罗斯 主题报告
  • 简介:美网站www.16beavergroup.org2006年11月15日发表了西雅图一家报社在华盛顿大学对阿兰.巴迪乌(AlainBadiou)所作的访谈文章,介绍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巴迪乌思想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巴迪乌对当前政治和国际形势的看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记者:我想请您谈谈60年代中期以来您的政治生涯和研究生涯。您对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看法后来有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巴迪乌:在我参加政治活动的最初几年,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事件。一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阿尔及利亚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通过这场斗争,我知道了政治信念不是数量上的问题。因为在战争开始时,只有少数人反对这场战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当你认为必要,并且认为那个事情正确时,就去做,不必在意有多少人同意你的看法。第二个事件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在五月风暴中,我了解到我们必须建立知识分子和工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我们不能只通过党派、社团等的中介作用来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直接在政治活动中建立这种联系。我对毛泽东思想以及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一阶段的文化大革命的兴趣在于:一种政治信念,它在知识分子和工人之间建立了某种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里有...

  • 标签: 阿兰·巴迪乌访谈 革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阿兰·巴迪乌
  • 简介:就本质而言,“新恐怖主义”概念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恐怖主义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支持此概念的人认为,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行着并且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恐怖主义威胁。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证明这种“新恐怖主义”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和2001年9月11日那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尽管“新恐怖主义”这一概念对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而言都是对某种观念的简便的缩写,但是其整体准确性和分析价值却并不是可靠的。“新恐怖主义”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在过去的“传统恐怖主义”和现在的“新恐怖主义”之间制造了过于明显的区别。

  • 标签: 新恐怖主义 革命性 传统 演变 恐怖主义组织 政策制定者
  • 简介:2000年代初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爆发了"颜色革命",青年政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青年的政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已经存在的各种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开始活跃,以发动"俄罗斯版颜色革命"为己任的新的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纷纷成立。这一形势迫使普京政府开始高度关注青年的力量和作用,以支持组建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等方式严密防范在俄罗斯发生"颜色革命"。经过普京政府的周密行动,俄罗斯政局较为稳定,"颜色革命"的影响在俄罗斯渐渐淡去,这其中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功不可没。

  • 标签: 颜色革命 俄罗斯 青年政治组织
  • 简介:今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被称作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社会主义革命,曾经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带来了莫大的喜悦、鼓舞和希望。二十世纪末,由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在原苏联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出现了对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质疑,乃至酿成了世界共产党人队伍中的迷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末 人类历史
  • 简介:在落后的东方大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印共(马)是又一个典型.印共(马)从印度的特殊实际出发,在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标签: 印共(马) 社会主义革命 发展道路 新探索
  • 简介:1918年11月至1919年5月,德国爆发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十一月革命。十一月革命前,德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道路是议会斗争。这是由当时德国的基本国情、工人阶级的发展状况、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容克-资产阶级国家的治理状况等因素决定的。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是对以往德国工人运动道路的巨大突破。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争政策破产和军事失败、国内民生问题恶化、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斯巴达克派对工人和士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宣传鼓动工作、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示范性影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半专制君主制,民主共和国得以建立起来,德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部分克服了议会斗争道路的局限。对十一月革命前德国工人运动道路的简要论述和对十一月革命爆发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的评述,对认识德国工人运动乃至国际工人运动的两种道路选择、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德国工人运动 议会斗争 十一月革命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 简介: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人民共和国国体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我党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毛泽东关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构想也分别经历了“人民的统治”“工农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等不同发展阶段。这并非巧合,它表明统一战线确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态,是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勾画未来新中国国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事实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 标签: 民主革命 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体 毛泽东
  • 简介:<正>新科技革命推动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高度工业社会向高度信息社会发展。随着未来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将发生朝着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根本变化,造就出过渡所必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出现过渡的迹象,以至最后达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临界点,为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充分成熟的全面基

  • 标签: 社会主义 新科技革命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发展
  • 简介: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其中不仅有着深刻的逻辑机理,而且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党的领导和保持其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以自我革命精神在共青团机构改革、工作改革、队伍改革三方面落实发力,对于增强'三性'破解'四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自我革命 从严治团 共青团改革
  • 简介:<正>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举行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这次大会,在我国出版的一些回忆录、党史和党史人物传记等书中都曾提到过,而在国际共运史的教材中则很少涉及。下面就我们收集到的材料,对这次大会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 青年共产国际 季诺维也夫 远东 中国共产党 华盛顿会议
  • 简介: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关于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的对话●洪肇龙▲童建挺1991年苏联解体后,有关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有关各国都在努力调整本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追赶时...

  • 标签: 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 社会转型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 苏联模式
  • 简介:由于肩负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须从严甄选具有无限利他和自我牺牲精神的革命者入党。列宁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在执政后领导俄共采取多方面举措,将从严入党付诸大规模党建实践,以确保俄共党员革命本色不变,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客观上也使从严入党成为一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甄选机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失灵、优秀党员结构性供需失衡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自上而下的组织甄选机制运转不畅,从严入党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反观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却生成间接显示功能,为由内而外的自我甄选机制提供有力的政治生态支撑,形成大浪淘沙、良币驱逐劣币效应,实现从严入党的自动运行。列宁的实践表明,从严入党的关键是机制,也启发我们,建立和完善竞争性信息公开机制与激励机制,对于释放从严入党源头治理的活力与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列宁 甄选机制 源头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党缔造了中国共青团作为预备学校和助手。这两个政治组织在初期呈现出一定的同构性,工作领域和.Y-作内容又各有侧重,并逐渐形成稳定的密切关系。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共青团作为青年运动的具体实施者和推动者,按照党的安排和要求,积极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工作,与工会、农会、学联、儿童团等组织形成了指导与协作关系,在外围与党同声相应,助推民主革命发展。

  • 标签: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青团 政治团体
  • 简介:罗伯特·C.塔克(RobertC.Tucker,1918—2010)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苏联问题专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其撰写的《卡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PhilosophyandMythinKarlMarx)是20世纪中期西方学界试图根据新出版的马克思手稿重新诠释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该书在1961年第一次出版,随后10年间重印8次,1972年在重写结语大部分内容后出版第二版,2001年出版第三版;中译本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 神话 天津人民出版社 卡尔 述评
  • 简介:民主主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共青团把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增强组织政治特性的一项基础工程,置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运动变迁宏大背景下,青年干部教育的发展有其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典型特征。根据当前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新时代党对青年干部培养要求,总结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干部教育的经验,为的是加强其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基础作用和战略作用,建设好党在青年工作领域中具有特色鲜明政治学校。在青年干部的教育上突出政治,把握青年干部教育培养的新动向,实现分类培训与按需培训有机结合,构建具有青年干部教育特色的团课教育体系,优化中央、省、市各级青年干部教育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干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效利用各类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全国青年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 标签: 共青团改革 青年干部培养 民主革命时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