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2002年1月1日德国债现代化(以下简称新法)的施行,有着100年悠久历史的经历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而买卖合同是这次改革的重心之一.德国的立法者弃担保主义而取履行主义,以履行主义为理论基础,扩展了物的瑕疵范围,将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统一调整,重新构建了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新法不仅克服了旧法理论基础不统一、调整方式多样、适用困难等缺陷,而且体现出明显的侧重于保护消费者的立法倾向.

  • 标签: 德国民法典 瑕疵 物的瑕疵 瑕疵担保责任
  • 简介:欧盟最近作出了暂停对进出欧盟机场的第三国国际航班实施“航空减排指令”的决定,一定程度地缓和了此前国际社会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局势。不过,欧盟仍然以欧洲法院关于“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的裁决为“背书”,坚持其单边措施的合法性,并且不排除未来有继续实施的可能。虽然欧洲法院在“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中曾裁定该指令并未违反国际,但这一内部裁决并不能改变欧盟单边措施违反国际的事实。根据欧洲法院的判例,国际要成为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标准需满足严格的限制条件。欧洲法院基于“内向型司法”的倾向,对《芝加哥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国际习惯法规则进行了限制性解释,因而使国际在“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中被边缘化。欧洲法院维护了欧盟的“自主性”,但损害了欧盟“尊重国际”的宪法性目标和原则。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在国际上有充分理由抵制欧盟的单边航空减排措施。与此同时,国际民航组织应争取在年内就全球航空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以避免欧盟重返单边主义。

  • 标签: 欧盟航空减排指令 司法审查 欧洲法院 欧盟法 国际法
  • 简介:德国与中国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但德国在行政法中承认行政法院的判决作为非成文法律渊源,法官在行政审判中创造的相当一部分司法原则和行政裁判的效力已经突破了个案的约束,扩大到对行政主体行为的规范上去。这一点与在立法上一贯奉行法典至上的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貌似形成悖论。我们发现法官的作用不是机械地适用成文法,做到形式上的“以法律为准绳”,而是要在行政法律关系及其复杂和广泛的情况下,利用成文法这一“公理“去结合行政案件的具体事实,灵活地创造出法官作为“推论”,并赋予其行政法律渊源的地位和效力,做到实质上的“依法裁判”。我们必须摆脱严格规则主义的概念法学的束缚,探寻法官造的行为性质和依法裁判的真正内涵,在“造”和“依法”的悖论中求得问题的消解。

  • 标签: 法官造法 行政法渊源 依法裁判
  • 简介:作为全球公地之一的太空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一个领域。中欧双方都有在太空合作的需要,而且可以从合作中收获诸多好处。中欧太空合作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中国与欧盟层面、中国与欧空局层面和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层面,迄今合作成果丰硕,为世界树立了太空合作的典范。当然中欧太空合作还面临一些挑战,也就是需要解决太空合作的定位问题、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问题、太空技术转让问题,以及如何约束太空武器化问题。但总体上,中欧太空合作前景光明。

  • 标签: 中国 欧洲 太空合作
  • 简介:在经历了1973年及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后,联邦政府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全国兴起了制订和实施城镇能源供应规划的热潮,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能源规划的类型、特点、主要内容和可吸取的经验。

  • 标签: 能源规划 城镇 西德 能源危机 联邦政府 供应规划
  • 简介:种种迹象表明,即将举行的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将导致德国政党格局发生某种程度的变革:以两元三角均势为基础的一大一小两党联合组阁模式已难以为继,大选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政党结盟态势中,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的可行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社民党 态势分析 德国大选 联邦议院选举 政党格局 自民党
  • 简介:德国和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不仅本质上是不同的,而且在援助管理体制、援助原则、援助对象、援助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德国在对非援助方面已经积累了50多年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德国进入21世纪以来对非援助政策新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对非援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四点思考。

  • 标签: 援助 非洲 德国 中国
  • 简介:针对欧盟各国对浙江省直接投资的现状,展望了欧盟在浙江省直接投资的机遇,同时分析了欧盟对浙江省直接的投资趋势,并提出了浙江省今后进一步吸引和利用欧盟直接投资的对策.

  • 标签: 欧盟 直接投资 趋势 对策
  • 简介:进入“语言”———试分析两首“视觉诗”吕律维特根斯坦:语言是一座遍布歧路的迷宫。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genstein)认为,人真正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并没有表达出来,语言构成对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束缚,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首先要...

  • 标签: 视觉诗 语言 理性之光 维特根斯坦 巴洛克时期 句法结构
  • 简介: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是全球第一个跨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它的建立不仅为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碳减排任务提供帮助,也对欧盟相关行业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价格、技术创新投资和全球碳市场等产生影响,这些都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做简要评述。

  • 标签: 欧盟 排放交易机制 影响 研究综述
  • 简介:欧盟的外部治理以欧盟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运用欧盟的软实力,通过推广价值观与规范来影响和塑造周边国家,包括扩大与睦邻两种方式。目前欧盟外部治理的重点由扩大政策转向睦邻政策。欧洲睦邻政策的设计得到了欧盟扩大经验的诸多启示,但是睦邻政策没有入盟的终极诱惑,欧盟不能在周边国家推行像对入盟候选国那样积极和消极条件性并存的治理模式,睦邻政策因而不能取得像扩大政策那样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欧盟 外部治理 扩大政策 睦邻政策
  • 简介:卡特尔政党模式是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政党与国家的结合以及政党之间的频繁联盟。因此,卡特尔政党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政党作为治理工具特性的强化,以及对传统西方以“选举竞争”为基础政党理论的颠覆。从组织结构、社会基础、财政资助和政党竞争等四个维度出发,卡特尔政党模式显然已经在德国兴起。本文认为,选民代际更替和新社会运动对政党功能的部分替代是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政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结盟而非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则是行动者因素;德国国内治理问题、外部环境压力以及政治文化的改变也是影响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情境因素。

  • 标签: 政党类型学 卡特尔政党 德国政党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德国企业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多数都采取了组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其中当数德国大众集团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项目最著名.本文即按时间顺序,结合各个阶段中国和德国的经济投资发展状况,论述德国大众在华组建合资企业的战略步骤.并试图通过对德国大众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分析,引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使读者进一步对中德乃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标签: 德国大众集团 合资经营企业 直接投资
  • 简介:自2005年出台《移民法》后,德国不断完善其移民法律体系,有效增强了对教育背景好、职业素质高的专业技术型移民的吸引力。本论文试图厘清德国专业技术型移民的概念,梳理德国有关专业技术型移民的法律制度,并对其突出特点进行归纳。

  • 标签: 德国 专业技术型移民 法律制度 居留权利
  • 简介:欧盟是国际贸易谈判重要的参与方,欧盟委员会在得到了各成员国的授权后,代表欧盟参与谈判,在欧盟各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具有委托-代理的特征。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作为代理人的欧盟委员会在谈判中因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与作为委托人的欧盟成员国在利益偏好上发生了冲突,在具体的农业贸易谈判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代理人失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又对具体的谈判结果产生了影响。欧盟特殊的治理结构以及农业贸易谈判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是这种“代理人失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欧盟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共同农业政策 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人失职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四)话说汉语和德语词义的分析和对比钱文彩词的概念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但是,作为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的词放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使用就会发生不同的...

  • 标签: 语言对比 联想意义 语言交际活动 德国人 词义 德语
  • 简介:本文由德占胶澳事件这一个案入手,分析了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互相争斗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德占胶澳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不论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应放在近代中外经济的侵略与反侵略这个基本格局下考察

  • 标签: 胶州湾 经济关系 实例分析 胶澳 德国研究 青岛港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