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正>由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该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风俗的嬗变与社会近代化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地勾勒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政治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着重论述古老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风俗的冲突与融合、经济政治改革与风尚变迁等重要问

  • 标签: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史 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存世最早的家具是漆器。汉代以前,古人是席地而坐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家具,主要有几案,床榻和屏风。当时的几案都很矮小,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床,是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床面活铺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有些像幼儿园的童床,床足仅有19厘米高。

  • 标签: 中国 漆器 家具史 生活习俗 制作材料
  • 简介:在西方文化全方位大量涌入的21世纪,在西方国家实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的今天,中国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当如何把握住自己“原生态”的“根”和“本”,不被西方文化所侵蚀。不被自己民族所遗忘,保持民族文化之树常青,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就中国原生态绘画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 标签: 中国画 原生态绘画 西方文化 历史文化
  • 简介:本文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艺术起源,认为实用艺术为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艺术之母,宗教是艺术的助产婆,图腾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的特色。从而概定了图腾艺术对于促进社会分工的重要历史地位,并认为交换产生于私有制之前,艺术商品化亦发生在人类的远古时代,远古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

  • 标签: 装饰艺术 物质生产活动 中国原始社会 图腾艺术 实用艺术品 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正>四川成都巴蜀书社于1995年9月出版了民俗学史家王文宝的新著《中国民俗学史》一书。该书以大量的民俗学史料编著了一部40万字的中国民俗学史。其中最为丰厚翔实的部分是“五四”以来至30年代我国民俗学开创后的初见繁荣期和近十七年来民俗学的重新崛起期的历史记录。作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史 重新崛起 繁荣期 30年代 发展动向
  • 简介:1984年,“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在当时成为全社会都来关心的话题,媒体就此问题展开了空前热烈的讨论,讨论“大龄女青年为什么找对象难”等。

  • 标签: 征婚广告 新中国 婚姻问题 大龄青年 女青年
  • 简介:【美】杨庆望著、范丽珠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是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读书目。

  • 标签: 中国宗教 中国社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典作品 国家政治 儒家学说
  • 简介:志者,记也,志书亦即孔子所谓"述而不作"之类,与史书同源而又有别之.史书注重人与事,尤注重人们的言语与活动,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是也,是先个体而后集合;志书则关注凝固化的业已定型的自然、制度以及作为群体的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是先集合而后个体.与之相应,史家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把史家之史观付诸史笔,褒贬裁量,评判古今,其叙事则是详往而略今;志家追求的是事物之本来,叙而不议是其根本特色,并不注入志家个人的议论评判,其记述则是详今而略往.志与史是中国文化之两大渊薮,其意义均不待言.

  • 标签: 中国民俗 总序 通志 “述而不作” 行为习惯 志书
  • 简介:<正>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风俗词典》,五年来经专家学者的反复修改,今年可望与广大读者见面。本词典共收有词条一万余条,分十七大类,达二百万字。由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和叶大兵担任主编。《中国风俗词典》集中国风俗之大全,全面反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从古到今的主要

  • 标签: 风俗 编辑出版 辞书出版 中国风 词典 民俗学
  • 简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必由之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作为中央新一届执政集体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其核心现已明确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在总结前此中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公报中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中国 文化自觉 问题意识 乡愁 述评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的故事学、神话学的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的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正>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日本京都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林巳奈夫先生,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突出的。他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上的显著成绩足以使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中国学者汗颜。八十年代以来,他除了仍致力于中国青铜器的探索外,其精力逐渐转向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所谓中国古玉是指汉代以前的玉器,内容丰富而庞杂。经过十余年的钻研,他在此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这一成绩又是如此突出,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十余年来,林巳奈夫先生勤于探索,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多有获。他的这些成果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相继刊载于日本京都大学的《东方学报》等杂志。由于跨越时间较长,查找起来颇为不便。1991年,作者将已发表的重要论文辑成《中国古玉的研究》一书出版(《中国古玉研究》<日>,本吉川弘文馆,1991年,600页),大大方便

  • 标签: 玉器研究 古玉 中国古代 东方学 中国青铜器 山东龙山文化
  • 简介:贵州三都水族的村村寨寨,有着蕴含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与沧桑,原始古朴,洋溢着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这里有着被誉为中国刺绣“活化石”——马尾绣。马尾绣独树一帜,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中国刺绣 马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 文化魅力 活化石
  • 简介:中国民俗通志·医药志》(以下简称《医药志》)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民俗通志》二十二卷中的一卷,此著作主要记录了上至远古社会,下至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上传承和流变着的关于民间医药卫生方面的习俗事象。

  • 标签: 医药卫生 中国民俗 通志 “十五”规划 图书出版 中国历史
  • 简介: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到清代、民国愈演愈烈,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来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标签: 瓜子 中国人 民国时期 三足鼎立 晚清 明代
  • 简介:据《中华信息网》报道,日前,青年作家、满学家王松林在拜访黑龙江的满族民间老艺人傅英仁先生时,意外地发现了由傅英仁老人和已故关墨卿老人祖传下来的近百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这一个发现标志

  • 标签: 中国 萨满面具 满族 民俗文化 自然崇拜
  • 简介:<正>中国是竹的故乡。被誉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竹子王国的安吉县,就有竹种250余种,占全国现有竹种的三分之二。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种是世界竹种的三分之二。竹的生长历史十分久远,分布广阔。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距今3千—5千年时,黄河流域平均气温约比今高2℃,冬季气温高3—5℃。相当于今长江流域的气温。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是竹的重要生长区。《史记·货殖列传》在叙

  • 标签: 黄河流域 竹种 长江流域 竹子 中国民俗文化 生长历史
  • 简介:股票,当今社会风行的一种理财工具,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其是改革开放后才引进的“舶来品”。然而,它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断断续续经历几百年。早在清朝,商人就在实践中运用了股票融资扩资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侧重于从股票在我国的产生初期也即股票在清朝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产业基础等一些具体情况展开。

  • 标签: 清朝 华商股票 融资扩本 股票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