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及普通解剖定位下开展的价值。方法: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B超引导与解剖定位,比较两组存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更优,与参照组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开展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肌间沟神经阻滞B超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麻醉用药量小,基本避免了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所致的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而且穿刺点位置高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麻醉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麻醉用药量小,基本避免了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所致的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而且穿刺点位置高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 标签: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全麻组行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联合组行全麻 +腰骶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麻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髋关节手术 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第一肋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进年来采用第一肋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肩部、锁骨、上肢、上臂、前臂不同部位的手术。比较分析比较穿刺部位定位,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第一肋骨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满意,肌松完全,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差,肌松不完全,麻醉持续时间短且并发症多且操作难掌握。结论;第一肋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应症广,效果满意,完全能满足肩部、及上肢各部位的大小手术,可反复穿刺,操作易于掌握,经济又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第一肋骨臂丛阻滞麻醉 罗派卡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本院62例采取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麻醉方法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6.77%)比对照组(77.42%)高(P

  • 标签: 超声 神经阻滞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中抽取66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则给予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采取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胸手术 椎旁神经麻醉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两种方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表面麻醉组与球后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疼痛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表面麻醉麻醉风险小,优于球后神经阻滞麻醉

  • 标签: 球后神经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 白内障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I组按传统找异感方法实施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II组(P<0.05),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不良反应也低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进行研究讨论,同时观察两组麻醉方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选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来我院的1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实施麻醉,并研究分析麻醉效果,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85例)、全身麻醉(参照组85例)。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及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实施有效率研究组较高,两组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全身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更适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 74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7例,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传统盲探操作,观察组采用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药物剂量少、麻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及麻醉完成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07, t=4.410, t=3.025, t=7.975; P< 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379,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264, P> 0.05)。结论: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盲探法相比,可 减少局麻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延长麻醉维持时间,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彩超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3~0.5ml/kg给药。60例患儿均采用惠普多参数监护仪连续检测ECG、HR、SpO2。结果6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小儿经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特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药物芬太尼使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h、6h、12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疗效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和加快药物起效时间,还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咪达唑仑与小儿神经阻滞麻醉复合用于临床,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神经功能状态稳定,术后可操作性强,苏醒快而完全,无后遗效应,对患儿的逆行记忆的消除较差。

  • 标签: 咪达唑仑 小儿麻醉 神经阻滞 清醒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的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至2019年3月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名,依据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人数为30人,甲组在手术中使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麻醉,乙组在手术中采用常规的麻药注射方式进行注射,麻药注射完毕后按照相同的手术顺序对患者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一般情况、镇痛时间及患者整体感受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分析结构表明,手术中的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甲组相较于乙组而言,镇痛的时间较长(p<0.05),手术后,甲组的舒适感较高,乙组的舒适感较低(p<0.05)。结论使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麻醉镇痛时间要长于常规麻醉技术的麻醉时间,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 标签: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胫腓骨骨折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