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应用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精神科接受保护性约束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的分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参考组21例患者实施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探究组21例患者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对两组依从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探究组护理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的方法,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优势明显,在精神科中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 量化生活护理规范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托康复训练在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改善社会功能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精神障碍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托康复训练,治疗后将两组的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社会功能评分没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在社会功能评分上具差异有显著性(t=9.83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日托康复训练,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显著提高神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功能。

  • 标签: 日托康复训练 精神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社会认知与共情能力作为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互动中最为关键的条件之一,决定人们的人机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精神系统患有疾病的群体,其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共情能力存在一定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现象比较严重,对患者的预后与康复效果会产生与一定的影响。精神分裂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思维和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长期患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需要从改善患者社会认知以及共情能力入手,增强患者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共情能力,能促进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不必要医疗资源的浪费。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共情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料。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 月间收治的 10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发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 SDS) 与焦虑自评量表 ( SAS) 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采用健康调查量表( 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SDS、 SAS及 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实施干预措施后 SDS、 SAS 及 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社会支持干预可以有效促使患者不良情绪的消失,改善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胃溃疡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人,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胃溃疡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是生活质量都能够得到较大改善,是一种理想的胃溃疡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胃溃疡患者 精神状态 生活质量 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并以数字奇偶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老年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及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成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组成观察组。干预后4个月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三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患者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指导意义。公民层面社全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师职业精神相互契合。新时代下,应以公民层面社全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探索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精医爱国,以医报国;爱岗敬业,提高医术;诚实守信,厚植医德;以人为本,友善待人。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师职业精神 培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纳入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35例纳入对照组。通过自制问卷,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社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及家庭状况、家庭关怀程度、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事件压力、社会功能、社交及支持、精神紧张程度、正负性情感、性格缺陷、躯体疾病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对此应提高重视,尽早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此病症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8年1月中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响想过。结果两组患者较护理前有显著的效果,综合护理比常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的效果及对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精神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胃溃疡 个体化护理 精神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临床护理中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n=35)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n=35)为其提供整体康复护理,分析精神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更低;研究组GQOLI-74量表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精神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整体康复护理 精神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对患者个人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系列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个人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 标签: 系列康复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个人功能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管理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后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为(58.52±6.10)分,低于对照组的(74.05±5.93)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为(73.79±8.84)分,高于对照组的(66.65±7.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9、4.047,P<0.05)。观察组管理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中生理职能、心理职能、情感职能及社会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4.533、3.867、3.525,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患者管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个案管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