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9 年 3 月 13 日至 5 月 5 日患者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运用品管圈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及实施,评价实施品管圈方法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对比前后两组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变化。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 75.83% 降至 39.17%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

  • 标签: [ ]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延续性护理对活动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加强锻炼,分析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活动期膝骨关节炎,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36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延续性护理,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压痛、肿胀关节数量以及晨僵时间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后的关节病活动度评分 DAS28 中,观察组为( 3.15±0.85 )分,对照组为( 4.678±1.12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好转,有利于关节功能锻炼的持续性控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活动期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锻炼 延续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9 年 3 月 13 日至 5 月 5 日患者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运用品管圈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及实施,评价实施品管圈方法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对比前后两组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变化。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 75.83% 降至 39.17%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

  • 标签: [ ]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采取品管圈活动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66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然后在进行心理时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测评中各评分显著较优(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活动中应用优质服务工作的优势。方法:抽取青春期学生120名作为调研对象,随机自愿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活动;一组为观察组,开展优质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对比两组的性知识掌握度与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春期 性健康 教育活动 优质服务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活动性出血13例急救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我院采用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后出现活动性出血的1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患者采取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VAS评分(3.5±1.2)比护理前患者(4.5±1.8)要低,t=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中,1例发生感染,占比为7.69%。12例未感染,占比为92.30%。患者十分满意9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4.61%。结论:急救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和尿道感染率,让患者对护理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急救护理在临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 术后活动性出血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总结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实行成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病患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用药、以及养护,干预组的30例糖尿病患者选自曾经参加过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除了规范要求的以外,还经过六次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比较了两组病患的诊疗数据,最终写出了两组病患的管理业务报告。结果: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疾病知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其他多方面测试都明显强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对比结果有明显的区分(P<0.05)。结论:经历六次小组活动的干预组病患的多项数据均明显好过于对照组。因此适合在临床护理上和社区常见慢病管理中推广和进行应用。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 社区糖尿病患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择取 2018.02 至 2019.02 时段内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共 40 名,以抽签法划分为甲组、乙组,各组 20 名。甲组未采取品管圈活动,乙组采取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总依从性。 结果: 甲组手卫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较低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手卫生总依从率为 100.00% ,甲组为 8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品管圈活动既可有效增强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还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开展品管圈活动。随机抽取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术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活动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腹腔镜 低血糖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疼痛管理(以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为基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疼痛管理),每组72例。结果:研究组活动时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疼痛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 76 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 法 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前者为参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分别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进行比对 。 结果:研究组患者 ADL 评分与 Barthel 指数的数据,与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出现率的影响。方法:血透室内部12位护理人员组成“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堵塞出现率情况以及致病因素实施统计以及研究,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相关活动。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闭塞出现率明显低于活动前,所有成员的团队精神以及人际关系等不同指标参数明显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活动期胃溃疡疗效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到我院就诊的90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复发发生几率、Hp转阴率、用药依从性以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复发发生几率、Hp转阴率、用药依从性评分等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外延续性护理 活动期胃溃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用于手术室内连台手术合格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连带手术患者内随机选择60例,将干预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为30例。对照组内整体均接受常规手术室管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室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实验组发生接错连台的人数为0例,对照组发生接错连台的人数为7例,发生率为23.33%,对比X2为7.9245,P<0.05。结论:对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改善连台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手术室合格率,降低接错连台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连台手术 手术室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进一步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从改善手部依从性为出发点,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实践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就职于本院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参与调研的共计 34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品管圈活动,探究手部卫生依从率。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1/34),对照组为 11.8%( 4/3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手部卫生的依从率上,观察组为观察组为 91.2%,对照组则为 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防控院内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EMR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过程中应用品管圈,对患者肠道清洁度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内进入本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选择6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统计学中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不同组别,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品管圈活动。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清洁合格率为93.94%,对照组的清洁合格度为75%,P<0.05。结论:对内镜下肠EMR患者进行肠道准备中的品管圈活动对患者肠道清洁度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内镜 肠EMR 肠道准备 品管圈 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 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3.33%(1/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16.67%(5/30);常规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16.67%(5/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33.33%(10/3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胃肠道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恢复较好,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胃乏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发生率 胃肠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开展早期活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病例入选,以动态均分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早期活动护理,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记录胃乏力发生情况。结果:在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肛门排气、住院等所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 3种用药方案治疗后获得的 Hp根除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 2016年 02月~ 2018年 05月收治的 300例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 A1组( 100例):采取常规疗法完成胃炎治疗; A2组( 100例):采取奥美拉唑 +胶体果胶铋胶囊完成胃炎治疗; A3组( 100例):在 A1组、 A2组基础上,添加克拉霉素药物展开治疗;就组间 Hp根除率、缓解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均高于 A1组、 A2组明显( P<0.05);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数据同 A1组、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药物结合治疗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并同时可获得显著安全性,最终实现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活动性慢性胃炎 Hp根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9.2~2020.2本院88例活动期UC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44例口服美沙拉秦治疗,归为对照组;另44例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归为研究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活动期UC患者实施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 四联活菌 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