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8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正确使用无创呼吸机护理、无菌操作护理、压疮预防护理、呼吸道及口咽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评价指标、护理满意度、呼吸机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呼吸通气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长期依赖呼吸机的病人成功脱机的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54例,经口气管插管,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选取不同的模式,间断脱机,锻炼呼吸机等护理。结果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成功脱机45例,转入普通病房;因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无法脱机6例,继续治疗;3例患者脱机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死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脱机时间、脱机时的体位、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等对成功脱机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呼吸衰竭病人 呼吸机脱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系统干预组,每组57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采用系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系统干预组在焦虑情况、治疗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成效更加理想,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并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02~2017.01),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优质护理组(30例),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经护理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85.69±8.36)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0.51±7.02)mmHg,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优质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无创呼吸机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哮喘患者的呼吸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呼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哮喘患者 呼吸护理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呼吸机 常频机械呼吸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纠正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COPD伴严重Ⅱ型呼衰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4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8例中,无死亡病例。46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2例因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措施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护理方式的比对探讨呼吸机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肺炎患者进行分析对比,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50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研究2组的患者在研究1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对两个组别患者的对比发现,研究2组的患者在感染好转率、再次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研究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1组。结论在相关性肺炎中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在医疗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龄患者 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中医院在2015年6至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8例,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最为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和运动耐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也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呼吸分级和运动耐力情况。

  • 标签: 慢性阻塞 肺疾病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80例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气指标检测值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以及SpO2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pO2、PaO2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0%,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诊ICU 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名COP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心率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对数据分析。结果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生理指标不具有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的患者在经过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治疗手段后,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指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改善;而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95.5%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1.9%。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数据结果对比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在应用于COPD呼吸衰竭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提升医疗的整体质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用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56例,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将呼吸康复护理应用在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分析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纳入且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归于此文研究资料,分组实验时参考其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每组各纳入30例,呼吸康复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参照组患者,观察并计算2组患者干预之前及之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结果实验组护理之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与参照组数值对比,出现统计学评分值对比意义。结论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呼吸康复护理呈现良好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呼吸康复护理 无创呼吸机 慢性肺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管镜的应用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管镜,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做功(WO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纤维置管镜可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管镜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在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方法本文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其入院时间和顺序的不同的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4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呼吸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存在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哮喘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呼吸护理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护理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基础,值得予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呼吸护理 常规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所在呼吸内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门诊确诊,73例患者明确病因,确诊率为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可有效明确诊断目标以及方向,并根据临床分类,以及各个具体临床特点分类进行逐一排查,便可有效的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确诊。

  • 标签: 呼吸内科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起病隐蔽,笔者根据多年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对今后相关护理工作作参考。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给氧,并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82.00±0.88)mmHg、PaCO2(46.95±0.42)mmHg、pH(7.44±0.02)、有效率97.83%、死亡率2.1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O2(61.02±1.03)mmHg、PaCO2(52.33±1.45)mmHg、pH(7.30±0.03)、有效率86.96%、死亡率13.04%。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并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护理对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2月接收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组,A组与B组各52例,A组护理中应用呼吸护理,B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B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护理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后,可有效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急性左心力衰竭 呼吸护理 院内呼吸道感染 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