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不仅需要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也需要通过健康管理引导患者长期坚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该文主要从糖尿病健康管理内容及模式两方面进行综述,指出饮食与运动的个体化定制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点,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与社区的一体化合作,以提高管理质量,强化管理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 简介:对临床上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观察创面情况。平均7天,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蛆虫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有较强的清创作用,加快创面愈合。

  • 标签: 蛆虫 糖尿病 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糖尿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用药观察,并研究其临床用药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后,实验组25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给药治疗,对照组25例则按照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比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治疗后,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的用药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藿香正气滴丸对于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腹泻患者共127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藿香正气滴丸进行治疗,每次两袋(5.2g),2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黄连素片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0.2g,3次/d。都以4周为1个疗程,再连续观察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等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5%(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9.23%,45/65),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藿香正气滴丸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藿香正气滴丸 糖尿病性腹泻 消化内科治疗
  • 简介: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计算口服葡萄糖刺激后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第30min与空腹时胰岛素差值(△I30)和血糖差值(AG30)的比值(△I30/AG30)。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01),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而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和△I30/△G30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特别是早期相胰岛素的分泌。

  • 标签: 那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非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病前期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客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客户为糖尿病前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并嘱咐客户在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邀请客户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正常人数42例(80.77%),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3例(5.77%),对照组血糖正常人数30例(57.69%),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11例(21.1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客户及时进行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客户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体检人群 糖尿病前期 非药物干预 效果
  • 简介:将6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尿毒清颗粒组),每组33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FBG、TC、TG、SCr、BUN、UAER等。结果治疗组TC、TG、SCr(P〈0.05),UAER(P〈0.01)均下降,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UN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DN) 尿毒清颗粒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 简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130例DM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4、66例两组分别失访(6例、12例),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接受教育的程度、治疗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参加医院DM讲座4次,实验组参加DM看图对话工具小组教育课4次,个别病员会增加一对一教育,并制定行为改变目标。每月一次回访。结果通过强化教育干预并随访4个月显示:实验组患者对DM综合治疗的知识、依从性评分提高,糖、血脂水平改善(P〈0.05)结论使用DM看图对话工具开展小组教育,并进行全程管理,能提高DM患者对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依从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血糖、血脂水平改善。

  • 标签: 糖尿病(DM) DM教育 行为矫正 依从性
  • 简介:65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其140mmHg≤收缩压≤150mmHg,90mmHg≤舒张压≤100mmHg;空腹Glu〈7.0mmol/L;BMI≥28kg/^m2。给予代文160mgqd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FINS、C肽及HOMA—Ⅰ则明显下降。而体重、FPG及P2hBG无明显改变。结论:ARB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这种作用不是通过减轻体重来实现的。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胰岛索敏感性
  • 简介:虽然应用于基础研究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种类很多,然而这些模型大多只是在某些方面类似T2DM的发病特征,而且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也不统一。因此本文就T2DM动物模型建立以及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动物模型建立 2型糖尿病 T2DM 造模方法 发病特征 进展综述
  • 简介: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饮食也随之不规律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现已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已有许多有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研究,该文将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临床治疗
  • 简介: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按不同的西医内科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方案进行治疗,对俩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3%,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西医内科 治疗方案
  • 简介:57例SUF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MSII组,观察血糖、HbA1c、血脂、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P〈0.01),但CSII组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均优于MSII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MSII组(P〈0.01)。结论:CSII更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更快、更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SUF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继发性失效(SUF)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采取常规干预措施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皮肤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情况:水疱1例(3.33%)、糖尿病足2例(6.67%)、瘙痒1例(3.33%),无化脓,皮肤损伤发生率13.33%(4/30),对照组皮肤损伤情况:水疱3例(10.00%)、糖尿病足4例(13.33%)、瘙痒4例(13.33%)、化脓2例(6.67%),皮肤损伤发生率43.33%(13/3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皮肤损伤情况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30,P=0.000)。观察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21例(70.00%)、一般满意7例(23.33%)、不满意2例(6.67%),满意度93.33%(28/30),对照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16例(53.33%)、一般满意8例(26.67%)、不满意6例(20.00%),满意度80.00%(24/30),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76,P=0.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减轻患者皮肤损伤,促进其皮肤健康,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皮肤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选取48GDM患者为观察组,4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根据血糖值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与B组。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A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血糖值水平与其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异常血糖项目数量的增加可提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血糖值水平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横断面调查江苏地区416例T2DM患者的甲功,部分患者甲状腺检查B型超声。结果(1)糖尿病合并甲病患病率为27.40%,女性多于男性(P〈0.05),其中亚甲减患病率12.02%,明显高于其它甲病,包括临床甲功亢进(甲亢)4.33%,临床甲减4.33%,亚甲亢2.16%。(2)T2DM随年龄增加,甲病患病率增加(P〈0.05),其中甲亢随之降低,甲减、亚甲减随之增加。亚甲亢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甲亢患病率降低(P〈0.05),亚甲减患病率增加(P〈0.01),甲减、亚甲亢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较常见。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甲状腺疾病(甲病) 甲状腺功能(甲功)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亚临床(亚)
  • 简介:大黄为常用中药,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番泻甙、二苯乙烯甙类、色酮类、萘酚甙类、苯丁酮类、多糖、挥发性成分、鞣质等多种有机成分和钙、铁、镁等微量元素,成分复杂,作用多样,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地发展,对大黄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认识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认为,大黄可用于通便、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消化性溃疡止血、利胆排石、胰腺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脂降糖等。大黄可作用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该文就大黄在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大黄 糖尿病作用机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分布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7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为52.7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2例,53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对照组中,死亡9例,46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肌梗死 糖尿病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采取随即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菏泽城区居民;对2002年发现IGT人群436例实施3年的护理干预,分组分别给予饮食、运动及饮食加运动干预。结果运动、饮食加运动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8%、5.9%,与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糖尿病发生率为11.3%,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型率。

  • 标签: 糖耐量受损 护理干预 生活方式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