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肌肉生长和品质是目前猪肉分子遗传基础研究的两个重要内容,通过候选基因法和基因组扫描法已鉴定出多个影响猪肉生长和品质的功能基因及若干QTLs,但是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均表现出某些不足。表达谱基因芯片是基因芯片的一种,它具有大规模、高通量、缩微和平行处理等优点,为猪肉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将对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原理、分类、技术流程、优点和在猪肉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并时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基因芯片 表达谱 猪肉基因组 应用
  • 简介:水稻粒形相关基因,对于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其进化缺少一个系统的、全基因组尺度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以已鉴定的水稻粒形相关基因为目标序列,在8个禾本科植物中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旨在全基因组范围揭示不同粒形基因在多个禾本科作物种系中的进化规律。基于同源比对分析发现,不同基因组中粒形相关基因数量不具有明显差异,平均每个基因组中粒长和粒宽相关的基因分别有364和75,其中较多的是谷子,有423粒长、71粒宽调控基因基因组同源共线分析,发现全基因组加倍和串联重复对于家族基因拷贝数增加具有重要贡献,但是重复基因丢失可能维持了基因数量的稳定。通过粒形基因中旁系同源基因对间的同义核苷酸置换率(Ks)比较,揭示不同的粒形基因具有不同的进化速率,进化最快的是粒长调控相关基因An-1。本研究为认识水稻粒形调控相关基因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禾本科粒形相关基因从全局尺度到单基因的进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水稻 粒形 全基因组加倍 基因丢失 同义置换率(Ks)
  • 简介: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关西电力公司从绿藻中分离出环境适应力强的基因,并用它来培育环境适应力强的植物。绿藻是一种生存于海边的浮游生物,具有耐高浓度盐分、耐干旱和耐直射阳光等特性。关西电力公司从绿藻中分离出两种酶,它们具有把双氧水变为水的功能。该公司应用转基因技术把这两种酶分别植入烟草中去,目前已经

  • 标签: 环境适应力 转基因技术 电力公司 绿藻 培育 浮游生物
  • 简介:农杆菌渗入法是在植物中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植物叶片上注射农杆菌,使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进行快速表达。本文综述了农杆菌渗入法的原理、技术流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其应用主要涉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转基因的表达、启动子分析、转录后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该技术将成为转基因育种领域的重要的手段。

  • 标签: 农杆菌渗入法 转基因 瞬时表达
  •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合作,历时7年,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研究证实,这种转基因牛所产的奶,具有和天然蛋白同样的补铁、抗菌效果,含有人奶中特有的蛋白质,可形成普通牛奶中难以得到的人体免疫力。

  • 标签: 转基因奶牛 转基因技术 培育 新品种 生物技术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
  • 简介:基因动物研究可应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培育高产低耗优质抗逆新品种(系);把转基因动物作为时空四维考察体系,可以研究基因功能和发育调控等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籍此用作人兽疾病的实验模型,研究医学和兽医学问题;把转基因动物改造成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可取代人体器官的直接移植;把转基因动物开发成为活体发酵罐,可使动物象工厂一样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生产预期的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的物质。但是,尽管对转基因整合、调控的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成本高和调控失灵,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动物克隆技术虽不能进行种质创新,但为种质创新效果的迅速放大提供了技术可能。根据目前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有迫切性又有必然性。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也相当诱人,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将成为下一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生物工程领域的竞争热点。

  • 标签: 动物克隆技术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克隆动物 动物转基因技术 基础生物学 新品种(系)
  • 简介: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番茄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30%,重的高达50%-70%,严重的可使整个产区绝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呢?据西南农大胡安宁教授、中国柑桔研究所张格成研究员在1999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建设村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植物基因活化剂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试验示范地是多年种植番茄的地区,4月中旬是该地区番茄的采收期。但种植大户陈仕林的番茄地7年连作,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病株率达100%。由于偏施氮肥,蚜虫发生多,导致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虽然用药防治多次,但总不见效。植株花量少,结果小,几乎陷入绝产境地。

  • 标签: 植物基因活化剂 番茄病毒病 试验示范 偏施氮肥 发病率 泸州市
  • 简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为基础的小麦转基因技术,已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材料,但由于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易产生体细胞变异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鉴于此,作为重要的备选方案,非组织培养方法受到学界的关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也有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潜在受体位点,并与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探讨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 受体组织或细胞
  • 简介: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LOCUST(FT)编码的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和其他的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的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的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和FD2与葡萄Vv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F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FD5-D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余GhFD基因均在SAM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棉花 FD基因 b ZIP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1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基因芯片(genechip)亦称DNA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用以实现对细胞、核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快速、准确、大信息量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基因芯片应运而生,该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创新。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生物组分 微细加工技术 表面构建 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学技术创新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
  • 简介:辣椒转基因育种技术有着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等优点。无疑为加快辣椒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从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优良性状的获得及基因功能的鉴定3个方面对辣椒转基因研究进展予以叙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辣椒转基因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辣椒 转基因 进展
  • 简介:信息:经过5年科研攻关,日前,由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林忠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培育成功具有耐寒、耐旱、节水等特性的转基因草坪草株系品种。科技部也因此批准了由北大科技园申报的“863计划”项目草坪草产业化基地,使其成为第一个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草坪科研课题。据林忠平教授介绍,转基因草坪草与普通草坪草相比,可节约一半的浇灌水;如果大面积种植的话,考虑杂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节约灌溉水20%~30%。转基因草坪草株系育成$《中国农业网》

  • 标签: 株系育成 草株系 草坪草
  • 简介:日前,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数百条转基因虹鳟鱼。通过植入新的基因,这些转基因鱼拥有"六块腹肌"以及更为发达的"肩肌"。研究人员表示,在选美比赛中,转基因虹鳟鱼不可能获得任何名

  • 标签: 培育转基因 成功培育 转基因虹鳟
  • 简介: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经济植物,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以竹类植物为对象的基因序列得到克隆与验证,基于BPG(2012)更新系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3913个竹子基因得到确证,这些基因覆盖了竹亚科的3个族,隶属19个属30个种。文章统计分析了已确认的基因描述、基因类型和参考序列情况,展望了竹子基因发展态势。

  • 标签: 竹种 BPG 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参考序列
  • 简介:为了解香蕉NBS抗病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点,掌握其基因编码规律,以香蕉全基因组NBS基因的74条高置信蛋白编码信息为数据来源,借助CodonW等软件对蛋白质的每个氨基酸编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C含量范围为32.8%~45.4%,共鉴定获得了GUC和UAC等8个最优密码子且全部以G或C结尾。中性绘图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分布在对角线及其附近区域,ENC与GC3的关联分析显示大部分基因落在标准曲线附近,这些都表明密码子偏好性受到碱基突变影响较大。密码子各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ENC和G3s、C3s的大小都呈显著负相关,在基因表达密码子使用时,更倾向于选择第三位碱基是G/C的同义密码子。本研究分析了香蕉全基因组NB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为通过密码子优化来提高NBS基因在香蕉中的表达,对香蕉进行抗性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香蕉 NBS 密码子偏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