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性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性畸形,以达到颅面[牙]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稳定型[牙]垫与预成[牙]垫治疗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个中心的60名患者被分配到稳定型[牙]垫(S组,n=33)或预成[牙]垫组(R组.n=32)。患者均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40年不等。用RDC/TM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指定一名全科医师进行治疗。疼痛治疗的结果用视觉模拟刻度尺来评价.在6周和10周随访时并让患者对疼痛缓解进行语言评价,其组间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牙]垫治疗结果均使症状改善.第6周和第10周的随访结果两组间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在6周的随访中.72%的患者疼痛减轻30%.55%的患者疼痛减轻50%,而在10周的随访中,该百分比分别为69%和61%。根据患者语言评价,在6周随访时,85%的患者汇报自己是“较好”、”好得多”或“无症状”.在10周随访时该数据为83%。结论:预成[牙]垫与稳定型骀垫基本上有相同功效。因此.可以将预成[牙]垫作为治疗成年肌筋膜疼痛患者的一种短期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 [牙合]垫 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并形成各自的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安氏Ⅱ类错(牙)的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目的:探究[牙]贴面厚度以及牙体预备形式对全锆[牙]贴面的抗折性能及失效模式的影响。方法:预备标准人工磨牙形成3组不同形式的预备体:A组[牙]面均匀磨除0.5mm,B组[牙]面均匀磨除0.5mm,轴面包绕高度1.5mm,C组[牙]面均匀磨除0.5mm,并预备髓腔固位。采用CAD/CAM系统,通过DentalDesigner软件,将每组分别设计为0.5mm、1.0mm、1.5mm三种不同厚度,共制作出72个[牙]贴面;测试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的[牙]贴面的断裂载荷,并分析其失效模式。结果: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的全锆[牙]贴面的平均断裂载荷值为:A组:(1275.9±205.6)N(0.5mm厚度);(2320.6±296.7)N(1.0mm厚度);(4909.1±399.3)N(1.5mm厚度);B组:(1404.5±215.3)N(0.5mm厚度);(2509.8±380.6)N(1.0mm厚度);(4917.8±320.4)N(1.5mm厚度);C组:(1279.6±248.4)N(0.5mm厚度);(2346.6±260.2)N(1.0mm厚度);(4575.3±458.7)N(1.5mm厚度)。随着厚度的增加,全锆[牙]贴面的抗折性能也随之增加,同一牙体预备形式不同厚度的断裂载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同一厚度的断裂载荷无统计学差异。0.5mm与1.0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折裂)相似,与1.5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与代型同时折裂)存在差异。结论:全锆[牙]贴面厚度对其抗折性能有影响,抗折性能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牙体预备形式对[牙]贴面的抗折性能没有影响。厚度为0.5mm的全锆[牙]贴面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贴面 厚度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 简介:一例前牙反伴重度牙列拥挤的矫治报告黄素华,杨四维左:矫治前右:矫治后附图矫治前后模型比较一、病例报告患者杨×,女,12岁,因"地包天和牙不齐"求治。临床检查:反,唇向低位,埋伏阻生,上前牙段和及拥挤,上颌前部基骨发育不足,下前牙唇倾,反覆Ⅱ度,中性,...

  • 标签: 牙列拥挤 矫治前后 上前牙 反合 病例报告 远中移动
  • 简介: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体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开(牙)畸形,证明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开(牙)畸形的全新方法.

  • 标签: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前牙开猞畸形
  • 简介: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是现代人肌肉、颌骨和牙齿不平衡退化的重要体现,出现在口腔各类错(牙)畸形中.第三磨牙的存在和缺失是否会影响错(牙)畸形的形成和矫治后的复发,正畸治疗是否会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临床上正畸医生如何对第三磨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问题为正畸医生所关注.

  • 标签: 第三磨牙 错(牙合)畸形 正畸
  • 简介:目的:探讨深覆[牙]患者全瓷冠修复采用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取36例前牙深覆[牙]患者的60颗上前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体舌侧边缘位于舌隆突上,6个月后根据改良USPHS标准复查全瓷冠。结果: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96.67%的全瓷冠在全冠完整性、边缘密合、边缘着色、颜色、外形、继发龋、牙龈等指标达到A级计分。结论:深覆[牙]患者上前牙全瓷冠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深覆[牙合] 全瓷冠 变异设计
  • 简介:目的评估上颌非对称旋转在矫正平面偏斜不对称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总结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2例平面偏斜的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拍摄术前螺旋CT及术前、术后头颅正位片,术前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手术,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不对称旋转上颌平面,并将模拟数据用于手术中。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面部外形差异。结果32例患者面部形态及功能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软硬组织取得良好对称性,面部外形协调美观。术后双侧上颌骨高度差异[(0.6±0.5)mm]小于术前上颌骨高度差异[(4.7±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2,P〈0.001)。术后平面偏斜度[(0.5±0.5)°]小于术前平面偏斜度[(4.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P〈0.001)。术后非对称率[(0.7±0.6)%]小于术前非对称率[(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0,P〈0.001)。结论(1)数字化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能够模拟手术过程,设计手术方案,重建术后软硬组织形态并指导正颌手术的准确截骨;(2)上颌非对称旋转能够矫正上颌平面偏斜畸形,达到面部软硬组织对称协调,改善面部不对称畸形。

  • 标签: 牙[牙合] 平衡 口颌系统畸形 截骨术 勒福 正颌外科学
  • 简介:骨性Ⅲ类错(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错[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的拔牙率,探讨临床常用研究指标对拔牙决策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用了北大口腔正畸科1423例病例,研究其拔牙率及影响闪素,并对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拔牙率为56.6%.最终入选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年龄、上颌拥挤度、下颌拥挤度、覆盖、覆耠、下唇凸距、是否双颌前突、性别、下颌平面角以及安氏分类.结论正畸拔牙决策的制定需要着重参考入选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

  • 标签: 正畸 拔牙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的其中一层含义是支抗控制的结果要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生理性殆曲线是符合牙列生理健康的要求之一。1生理性殆曲线的概念和意义1890年,Spee第一次将骀曲线的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后人将此曲线命名为Spee曲线(thecurveofSpee)。

  • 标签: Spee曲线 生理性 直丝弓 牙合 生理健康 支抗控制
  • 简介: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是临床上骨性错(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性Ⅲ类错牙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改良式牙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的牙(牙)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3D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的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颅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的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的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平面倾斜度的骨骼测量指标.结论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的骨骼和牙(牙)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下颌偏斜 牙(牙合)特征 颅面形态
  • 简介:目的:基于光学定位跟踪系统和最小二乘误差算法建立数字化(牙)架实验平台,评价其重复测量精度.方法:将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一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安装于半可调机械(牙)架,在上颌中切牙唇侧,两侧磨牙颊侧各粘贴一个Mark球.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获取开闭口、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3个定位球球心的实时空间坐标值.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上下颌牙列及Mark球的三维数据,软件拟合Mark球球心点.基于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开发运动仿真算法,将两种来源的球心坐标实时配准,驱动牙列仿真上述咬合运动.获取开闭口运动终点一个定位球心的XYZ坐标值,重复10次,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光学定位跟踪技术和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建立了一种机械(牙)架咬合运动的数字化仿真方法,半可调机械(牙)架多次开闭口运动终点各球心坐标重复测量误差为(0.5247±0.2399)mm.结论:用光学运动跟踪技术可快速、相对准确地获取机械(牙)架引导的牙列模型三维运动轨迹.用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可实现基于轨迹点的咬合运动计算机模拟.

  • 标签: 牙(牙合)架 计算机模拟 最小二乘法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纳米树脂和普通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牙面缺损24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7位患者(138颗患牙)分为两组,实验组用纳米树脂FiltekTMZ350XT充填患牙,对照组用复合树脂FiltekTMZ250充填患牙。在修复即刻、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改良USPHS)标准,评价修复后的解剖形态、边缘密合度、边缘变色、颜色匹配程度、表面粗糙度、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用SPSS软件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对四个评估时间段(充填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比较,FiltekTMZ350XT和FiltekTMZ250的表面粗糙度差异和边缘密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树脂均未发生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结论:通过24个月的观察,显示出了纳米树脂比普通复合树脂的优越性。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纳米树脂 复合树脂 粗糙度 边缘密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