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因进行局部肌注射导致腰背部及臀部气性坏疽的临床病例。男,43岁,因腰痛在当地私人诊所就诊,给予腰背部及臀部局部肌注射封闭治疗,肌注射5~6 h后腰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分,伴发热;1天后,腰痛VAS评分8分,出现酱油色尿,伴发热。根据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像学(CT)提示腰背部棘突旁及右侧臀部软组织出现大面积气体,伴椎旁及臀部肌肉坏死征象,初步诊断:腰背部及臀部感染,高度怀疑气性坏疽。根据病情进展,入院后急诊行腰背部及右臀部扩创术,术中细菌快速涂片报告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厌氧菌培养提示产气荚膜梭菌,需氧菌培养结果未见任何细菌生长。根据病史、影像资料、术中判断、术后培养结果,临床诊断: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临床特殊感染疾病,其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肌注射导致该疾病的发生,需要强调规范化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 标签: 气性坏疽 注射 肌肉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膝关节炎是一种膝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无菌性关节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者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失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玻璃酸钠是一种由成纤维细胞以及B型化膜细胞产生并分泌的高分子量粘多糖,具有润滑、减震、抑制炎症、为软骨供给营养等作用。给予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并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本研究总结分析了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36,规格2ml/支)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患者68例,就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注意事项作一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玻璃酸钠 注射治疗 膝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胸腔积液治疗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策略与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的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20.1-2021.4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胸腔积液患者为参考目标,按照计算机单双色盲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利用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干预,记录2组护理数据,并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各疼痛、康复等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胸腔积液患者时利用利用全面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患者研究,研究中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全面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患者引流状态和并发症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引发情况分别为(542.27±311.76)毫升/天、(4.02±3.16)天和0.00%,在引流状态和病人并发症引发情况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就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实施闭式引流术治疗后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胸腔积液 闭式引流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不同病因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118例。对胸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检查结果和不同类型胸腔积液在胸腔镜下表现,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其诊断率以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患者中,116例明确诊断。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7例(占50.00%);恶性肿瘤33例(占28.94%),其中肺腺癌10例、肺小细胞癌5例、肺鳞癌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子宫内膜癌转移4例、乳腺癌转移6例;炎性胸腔积液26例(占22.80%)。另2例胸腔镜检查阴性的患者经后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1例恶性肿瘤,1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多表现为充血肿胀、胸膜粘连、结节样性生物以及弥漫性结节;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充血肿胀、粘连、结节样新生物以及坏死;炎性胸腔多表现为充血肿胀、粘连和坏死。与病理诊断对照,内科胸腔镜阳性符合率为98.30%,内科胸腔镜对于不同病因胸腔积液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均较高。结论胸腔镜检查对于不同病因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符合率均较高。

  • 标签: 胸腔镜 鉴别诊断 不同病因 胸腔积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优质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实施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能进一步保障临床疗效。

  • 标签: 晚期肺癌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 优质护理 护理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日引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对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方法,随后展开护理进行临床效果的探究。方法:通过收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之间66例胸腔积液患者,从而对其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进行总结。对于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式,对于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从而对临床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对照组进行胸腔积液的护理结果分析,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显著优于一般组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一般组。结论: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给与胸腔积液患者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而且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1.40%(8/4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功能、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身体疼痛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观察组护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分别为(10.50±1.50)d、(13.50±3.50)d,两组差异显著(t=5.1662,P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 综合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影响。方法: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主体,选出74例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结果P

  • 标签: 疼痛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镜手术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胸腔积液采用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56名采用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28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全程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注射吗啡混合芬太尼对切口痛大鼠海马及血浆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术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180~22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生理盐水组(NS组)、切口痛组(P组)、吗啡混合芬太尼组(MF组)和吗啡混合芬太尼+切口痛组(MFP组)。P组和MFP组制备切口痛模型。造模前20 min时,MF组和MFP组鞘注射吗啡5 μg/kg和芬太尼0.25 μg/kg的混合液50 μl,NS组和P组鞘注射生理盐水50 μl。于造模前24 h(T0)、造模后1、6、24、48和72 h(T1~5)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与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0,T2,T3和T5时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海马组织和下腔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和血浆IFN-γ水平。结果与NS组比较,P组T1~5时MWT降低、TWL缩短,T2,3和T5时血浆IFN-γ浓度降低,MF组T1~3时MWT升高、TWL延长,MFP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MF组和MFP组T2时血浆IFN-γ浓度降低(P<0.05);与P组比较,MF组和MFP组T1~5时MWT升高、TWL延长,T2,3和T5时血浆IFN-γ浓度升高(P<0.05);与MF组比较,MFP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T2,3时血浆IFN-γ浓度升高(P<0.05)。4组各时点海马IFN-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注射吗啡混合芬太尼可提高切口痛大鼠血浆IFN-γ浓度,改善外周免疫抑制。

  • 标签: 吗啡 芬太尼 注射,脊髓 疼痛,手术后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钛夹止血及注射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依据止血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镜下钛夹止血,对照组给予镜下注射止血。回顾性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100.00%,60/60)高于对照组(90.00%,54/60),观察组72 h再出血率(3.33%,2/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相应值高于对照组(t=4.493、4.234,P=0.001、0.001)。观察组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4.092、3.476、2.705,P<0.05)。观察组术后风险程度低于对照组(Z=3.387,P=0.001)。结论相较于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镜下钛夹可即时止血,且72 h再出血率、术后风险程度较低。

  • 标签: 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钛夹 注射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Ⅱ~Ⅲ型声带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9例Ⅱ~Ⅲ型双侧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显微镜对声带沟进行确诊和分型,其中男13例,女26例。患者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22岁,30岁以内36例。29例为双侧Ⅲ型声带沟,10例为单侧Ⅲ型,对侧Ⅱ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双侧自体筋膜填充术,Ⅲ型声带沟同时给予自体筋膜加脂肪声带注射术,2例双侧Ⅲ型声带沟于术后12个月再行环甲肌切断术。手术前、后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及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估。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双声带中份轻度粘连,余38例愈合良好。术后5~6周发音为气息声,随后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声带形态良好,沟状凹陷消失,35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声带振动弹性及音质进一步提高,术后12个月声带形态及音质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基频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G、R、B、A、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8.34,10.32,10.06,11.22,10.20,9.58,7.92,-11.39,P值均<0.05)。3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改善不良,对其中2例男性患者行环甲肌切断术后基频下降,黏膜波改善,最长发音时间延长至正常范围。声带粘连患者行粘连分离术后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发音疲劳感显著改善或消失,均随访36个月以上,其中20例患者随访满5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结论自体筋膜填充术配合筋膜加脂肪声带注射术能够修复Ⅱ~Ⅲ型沟状声带的形态并改善其黏弹性,使患者音质提高;基频较高男性患者联合环甲肌切断术可降低声带张力,可能有助于改善声带振动和音质。

  • 标签: 声带沟 筋膜 填充 注射 环甲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兔骨性关节炎(OA)时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重2.0~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OA组、低浓度臭氧水组(L组)和高浓度臭氧水组(H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制备OA模型,2周后,L组、H组关节腔分别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1.0 ml,OA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1次/周,共3次。末次注射1周后,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评测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OA组比较,L组和H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Mankin评分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均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轻OA兔关节软骨损伤,而高浓度臭氧水可引起关节软骨基质变性。

  • 标签: 臭氧 注射,关节内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软骨,关节
  • 简介:摘要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畸形。注射治疗应用于低级别原发性VUR,在欧美国家是首选和主流方法,在国内尚方兴未艾。右旋糖酐/透明质酸共聚物(dextranomer/hyaluronic acid copolymer,Dx/HA)是业内公认安全有效的注射剂,膀胱扩张注射术(hydrodistention implantation technique,HIT)及Double HIT注射术是常用的操作方法。注射治疗安全、有效、微创,能够有效预防及控制VUR所导致的尿路感染、减少肾瘢痕形成、防止肾功能损害,应用前景广泛。

  • 标签: 儿童 膀胱输尿管反流 内镜 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对于瘢痕疙瘩在临床治疗的效果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入院治疗瘢痕疙瘩的患者共计100例。将患者依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里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全部都进行泊松的局部注射,同时每天在患处外使用一次透明质酸,观察组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向邻近瘢痕疙瘩病变的皮肤单次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观察组中注射十聚酮。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的VAS评估,回答问题的观察和皮肤病变厚度的改善均显着改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瘢痕疙瘩 A 型肉毒素 倍他米松 疼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