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的一般途径是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当所证的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不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时,则需一中间量作媒介,进行等量代换,举例说明如下:1 借助相等线段代换例1 如图1,在△ABC中,AB=AC,AD为中线,P为AD上一点,过点C作CF∥AB,延长BP交AC于E,求证BP2=PE·PF。[分析] 由于PB,PE,PF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故应考虑等量代换。连结CP,易证△ABP≌△ACP,所以CP=BP。故可用CP代替等积式中的BP。若要证PB2=PE·PF,只需证PC2=PE·PF,PEPC=PCPF,△PEC∽△PCF即可。证明:因为AB=AC,BD=CD,所以∠1=∠2,又因为AP=AP,所以△ABP≌△ACP,∠ABP=∠ACP,BP=CP。又因为AB∥CF,所以∠ABP=∠F,∠ACP=∠F。因为∠EPC=∠CPE,所以△PCE∽△PFC,PEPC=PCPF,即PC2=PE·PF。又因为BP=CP,所以BP2=PE·PF。2 借助...

  • 标签: 数学教学 代换法 证明比例式
  • 简介:在众多的纵、横波分离方法中,τ-p变换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纵、横波的能量在τ-p域往往相到重叠,不容易分开。文中在τ-p变换的基础上对波场分离方法作了改进,提出一种经坐标拉伸的τ-p变换法,称为τ-q变换,在τ-q变换域,纵、横波的能量分别汇聚到左右分开的不同q的一些点上,因此易于实现分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τ-q变换法 波场分离 Τ-P变换 多波地震勘探
  • 简介:求已知点P(x0,Y0)关于直线y=kx+m的对称点P'(x,y),通常是解方程组{1/2(y+y0)=k·1/2(x+x0)+m(y-y0)/(x-x0)=-(1/k)但当k=±1时,可直接用对称轴方程y=±x+m即x=±y±m代换以求P'点的位置。定理1若P'(x,y)是点P(x0,y0)关于直线y=x+m的对称点,则{x=y0-m,y=x0+m。证明比较简单,兹从略。特别地,当m=0时,点p(x0,y0)和点p'(y0,x0)关于直线y=x对称。推论1曲线f(x,y)=0关于直线y=x+m对称的曲线方程是f(y-m,x+m)

  • 标签: 代换法 对称点 解方程组 已知点 曲线方程 程中
  • 简介: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直接按照题中原有的条件进行解答,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如果我们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在不改变原有题意的情况下,改变原有题目或条件的叙述方式,即采取“等效替换”的方式。把原题中的某些条件“等效替换”为另外一些更有利于解题的条件,或者把原题“等效替换”为比较熟知的问题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变难为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找到解题的方法。

  • 标签: 等效替换法 叙述方式 应用题 小学 数学 解题方法
  • 简介:地球运动的相关试题是高考中考生容易失分的一类题目,原因是题目内容抽象,给出的示意图不够直观,一些示意图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所以较难把握题意。通过图形转换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有效方法,下面以2008年高考题为例分析此类问题的解法。

  • 标签: 图形转换 转换法 地球运动 示意图 高考题
  • 简介:逆向转换法是把物体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将物体的加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减速运动,将物体的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加速运动等.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特别是末速度为零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若用常规解法,未知量多,列出的方程多,解的

  • 标签: 逆向转换 初速度 运动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 减速运动 加速度
  • 简介: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部分地区GSM网络出现了覆盖区域因为切犊而产生的很多网络质量问题.特别是高速路隧道内切换问题,影响了用户感知。本文从频移原理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快速切换解决的方法.对于处理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快速切换 高速路 网络质量
  • 简介:一只身一人来到南方,走进一座比迷宫还复杂的陌生城市,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茫然和恐惧。无论黑夜还是白天,随时都有忽然朝你走来的警察,大盖帽底下,一双眼睛在阴影里盯住你,连一个街道居委会治安员也可以一挥手拦住你,而你只能服从和接受,对于一

  • 标签: 不断切换 切换背景
  • 简介:现在笔记本非常普及,它与台式机相比,具有体积小轻,便于携带的特点,非常适合经常变换使用场所。不过,经常变换场所,需要根据不同场所来变换不同的上网参数、桌面背景和分辨率、默认打印机型号、系统音量等设置,十分麻烦。

  • 标签: 网络环境 切换 桌面背景 笔记本 台式机 体积小
  • 简介:在日常工咋中.常常需要在一台机器上安装多个Windows系纸。如果先安装WIN98.然后再安装Win2000(或者WinXP),系统将自动建立多启动菜单;但是,如果想让中文Win98和英文Win98共存,却没有什厶好办法,因为Win95/98/Me没有提供多系统启动功能。

  • 标签: WIN98 WINDOWS系统 WIN95 启动菜单 XP WIN2000
  • 简介:摘要电源快速切换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就是CPU、DSP、A/D转换器、互感器、光耦隔离器、出口继电器、QDJ、电源供应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该CPU与DSP是控制模块,CPU连接人机界面交互模块,与DSP互连实现信号双向传输,DSP连接该A/D转换器与光耦隔离器并接收其输出的数字信号,输出控制出口继电器与QDJ的动作;切换方法包括并联自动切换、并联半自动切换、串联切换和同时切换

  • 标签: 变电站电源 快速切换系统 切换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航班量增长,空中交通管理对于地空通信的通话密度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但相对滞后的设备更新速度已不满足用户需求,特别是已经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台依然大面积服务于空管系统,在此情况下,如何正确分析和处置老旧设备出现的新问题成为地空通信保障的要点,本文通过分析R&S200系列电台无法自动切换原因,得出正确处置方式,希望帮助同行快速解决问题,赢得处置主动权。

  • 标签:
  • 简介:为便携应用而设计的笔记本电脑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娱乐平台,人们对于显卡性能的需求也更高,随着高清视频和3D游戏的盛行,集成显示卡的性能早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厂商通过独立显示卡来增强笔记本的图形性能,但续航时间又会缩短,怎样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 标签: NVIDIA 显卡 笔记本电脑 解析 技术 3D游戏
  • 简介: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时.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转换,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方法。

  • 标签: 物理思想 转换法 等效 实验器材 物理现象 共同特征
  • 简介: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是把图形绕中心旋转180°.有时,根据解题需要,我们将某一图形(或图形的一部分)绕某定点旋转一个定角(不一定是180°),使某些元素(线段或角)相对集中,以利于问题的求解,这种方法称为“旋转变换”法,被旋转的元素(角、线段)旋转前后保持不变,这是个既直观又有价值的性质.运用“旋转变换”法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作旋

  • 标签: 旋转变换法 几何题 初中 数学 解法
  • 简介: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设条件引入一个或几个新变量来代换原来的某些量,以显露问题本质,这就是代换法.这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代换应因题而异不拘一格.本文举例说明代换法解题的若干代换策略.

  • 标签: 代换法 解题 代换策略 数学 高中 教学
  • 简介:摘要在某项目中,11kV母线I、II段快速切换装置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了手动并联切换的方式。本文针对该项目中手动并联快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希望能对今后其他项目的快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快速切换装置 手动并联切换
  • 简介: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一版第96页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这一实验,我校于2003年9月首次使用。通过对这一实验的教学,我认为同学们应重点掌握本实验的有关要求。

  • 标签: 双缝干涉 波长测量 人教版 高中 物理 第三册
  • 简介:采用任务线索范式(task-cueingparadigm),考察年龄对两个不同来源的切换损失的影响。实验一操控准备时间考察内源性切换损失,实验二操控首尾任务的异同考察外源性切换损失。以被试执行切换任务和重复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发现:(1)在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时,老化效应极其明显,青年人反应速度普遍快于老年人,错误率普遍低于老年人;(2)内源性任务范式中重复任务和切换任务老化速度不一致,老化对切换任务影响更大,而外源性任务范式中CBA和ABA任务老化速度基本一致;(3)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内源切换损失、外源切换损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老年人的任务切换成绩差于年轻人,与外源性任务相比,内源性切换任务的成绩更易受老化的影响。

  • 标签: 任务线索范式 切换损失 损失来源 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