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科室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患者的BEHAVE-AD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0.0%,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采取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安全系数高。

  • 标签: 老年痴呆 喹硫平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发性梗死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7例BPSD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痴呆程度、相关检查、合并基础疾病、症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BPSD平均年龄77.3岁;②MESS多

  • 标签: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行为精神症状(BPSD)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门诊11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BPSD分为BPSD组(85例)和对照组(31例)。采用假设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入组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量表、微型营养评定(MNA)量表和照料者负担(CBI)量表评分的差异。将假设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AD患者出现BPS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入组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PSD组患者MMSE、M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6.24±7.52)比(20.81±5.09)分、(21.62±3.75)比(24.87±2.89)分](均P<0.001),ADL、C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9.00(22.00,38.50)比22.00(20.00,25.00)分、25.00(12.50,411.00)比3.00(0.00,11.00)分](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A评分降低(OR=0.762,95%CI:0.631~0.922;P=0.005)和CBI评分升高(OR=1.077,95%CI:1.029~1.128;P=0.002)是AD患者出现BPSD的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照料者负担重是AD患者出现BPS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精神症状 影响因素 营养不良 照料者负担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常伴随一系列精神病性症状如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导致患者反复入住老年精神科病房等医疗机构,增加社会医疗费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和精神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精神行为症状表现的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病例纳选拟定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的Ⅰ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的Ⅱ组,联用多奈哌齐与奥氮平治疗的Ⅲ组,组间对照比较治疗前后三组MMSE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Ⅲ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Ⅰ、Ⅱ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有效率比较,Ⅲ组最高(P<0.05),Ⅰ、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奥氮平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老年痴呆症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推荐临床多加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多奈哌齐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躯体主诉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金刚添加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吡拉西坦对照组和美金刚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和常规性治疗,美金刚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美金刚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治疗12周后,ADL、BEHAVE-AD、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结论对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美金刚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奥氮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奥氮平与利培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利培酮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哌啶醇与利培酮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6例痴呆合并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3)与观察组(43),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AI评分、痴呆病理行为评分同治疗前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利培酮应用到痴呆合并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精神行为症状 痴呆 利培酮 氟哌啶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70例BPSD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奋乃静行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①两组治疗4周后BEHAVE-AD量表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与对照组7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两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BPSD疗效同奋乃静相当,但是起效时间更快,且安全性高,具推广意义。

  • 标签: 利培酮 BPSD 奋乃静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患有睡眠障碍症状的老年人群展开心理干预与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平均法将我疗区30例患有老年睡眠障碍症状人员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通过PSQI、SAS、SDS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干预效果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障碍发生率及SAS、SD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睡眠质量更优,干预效果显著,P<0.05。结论:面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及认知行为干预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通过在院内张贴海报,睡眠中心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招募有失眠症状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接受CBT-I治疗,对照组接受失眠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接受CBT-I干预后的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干预后的睡眠效率与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I既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症状,也能改善其焦虑症状

  • 标签: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培酮在治疗老年期患者其精神行为方面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52例老年痴呆并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实验组)和奋乃静组(对照组)治疗6周。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神经精神量表以及副反应观察其治疗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精神症状均显著性减少,且两组间无差异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在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方面有效果,且其副作用少。

  • 标签: 利培酮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 9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5例),对照组应用氟哌啶醇,研究组应用利培酮。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照顾者负担。

  • 标签: 精神行为症状 利培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60例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接受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60.0%。研究组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 精神症状 护理干预 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观察目标为80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为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收治的,将所有患者依据数字表法进行划分,划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手段,探究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的BPSD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护理后,探究组患者的BPSD评分为后(17.44±6.45)分,对照组患者的BPSD评分为后(30.49±5.12)分;同时,探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然高于对照组,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对其疾病加以改善,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使得病人的疾病进展得以延缓,在临床上具有价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病人行为 精神症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奥氮平对阿尔兹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患者7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期间给予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尔兹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行为有严重的影响。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仅会出现社交沟通障碍与重复刻板行为症状,还会表现出不良饮食行为,十分不利于其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本文着重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饮食行为特征,及其饮食行为特征与核心症状的关联,为改善患者的饮食与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