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正>去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的海湾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中第三世界低收入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的经济更是首当其冲,估计每年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分别高达40亿、20亿、14亿和2亿美元。一、去年各国的经济状况

  • 标签: 海湾危机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伊拉克 科威特
  • 简介:稳定的国家特性是一国繁荣与发展的基石,国家特性的迷失会让一国社会面临内部分解和衰落的威胁。新加坡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特性的国家。在当前阶段,价值观因素和族群结构是维持新加坡国家特性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采取各项举措维持国家特性的稳定,其中包括加强华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推广华文,平衡并保护少数族群的利益和文化,以保持文化的稳定;也包括倾向性地吸收华人移民以维持国家族群结构等。

  • 标签: 新加坡 国家特性 共同价值观 移民结构 维持政策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地和示范区。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从"威胁者"转变为"合作者",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鲜明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中国快速崛起,各种制衡和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被国际舆论再次塑造为"挑战者"甚至于"威胁者"的可能。今后五年,中国应制定针对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战略,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国家形象
  • 简介:国家形象是大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国崛起给现存国际秩序带来震荡性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形象塑造正在经受源自认知惯性、政治文化差异与社会心理失衡等方面的社会性压力。基于此,在无法根本改变现存规则情况下,需要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战略进行整体反思:以弥合中西政治文化分歧、创造共同话语空间为基础,尽可能培育民间组织与个人参与国家形象塑造;学会提供更加多元的国际公共物品,尝试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文化扩散,并理性、冷静对待各种批评、偏见或赞誉。

  • 标签: 大国成长 国家形象 认知惯性 政治文化 社会心理
  • 简介: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颁布。这份战略报告在内容上主要有:美国仍是世界最强国,但世界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美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应特别关注来自全球共同空间和全球连接领域的挑战;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美国应建立更加广泛的同盟和伙伴体系。报告是对2004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思考的延续,又在许多重要方面对小布什政府军事战略做了调整。美国新军事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面临着美军经费吃紧、新的同盟体系难以确立、主要敌人定位摇摆不定而影响军队建设等因素的掣肘.它更多地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调整守莽的特征.

  • 标签: 美国 国家军事战略 美国军队建设
  • 简介: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在中世纪废墟之上产生的。到15世纪末,将欧洲分裂成一块块封建领地的中世纪封建制度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在经历1000年民族之间的战争、迁徙和融合之后,欧洲形成了一批新的民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按照民族特性建立统一的政治共同体的要求,成为历史的趋势。民族国家的出现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民族国家同以往那些政治单位的分分和和、循环往复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21世纪 民族国家 历史发展 经济全球化 全球政治 发展趋向
  • 简介:2015年2月发布的奥巴马政府任内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了美国的持久国家利益,关注到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总结了美国的主要安全挑战与首要战略风险,突出了美国经济复兴与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价值观层面“内修”与“外展”的关系,强调了国际体系变革的必要性。这份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将继续秉持战略克制、责任分担与慎用武力的基本理念,展示美国护持霸权地位的决心与手段。就涉华内容来看,美国延续了一贯的对华政策基调,但也表达了更多更新的战略关切,反映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 标签: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中美关系
  • 简介: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对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是:1.冷战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向竞争综合国力的优势转变;3.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由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向在自愿基础上的部分共享、部分让渡转变;4.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依靠经济科技实力转变;5.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由重视既得利益向重视未来利益转变。充分认识上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国家利益 冷战后 意识形态 政治军事安全 国家主权 国际关系
  • 简介:作为世界上情报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国家安全情报机制一直以来备受各方关注。九一一事件催生了美国情报体系全面而彻底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美国情报界实现了从机构林立的分散体系到由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领导的有机整体的重大转型。从总体机制来看,美国情报界现已形成情报机构一体化与任务一体化的双轮驱动体系,其情报传递网络不仅涵盖领导、协调、执行三个层级间的纵向传送,而且包括不同情报机构之间的横向协调,基本实现了情报整合与信息共享。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情报界统领,其下设的反恐、反扩散、反情报和网络情报中心构成了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分类传递机制的四大支柱。通过比较,四大分类传递机制中最为成熟的是反恐中心,其次是反情报与安全中心,再次是网络威胁情报整合中心,最后是反扩散中心。由于各类情报机制自身发展程度的不同,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传递机制的改革“瓶颈”既有发展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困境,也有外部安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此外,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发展方向呈现出新的态势。

  • 标签: 美国安全情报机制 反恐情报 反扩散情报 反情报 网络威胁
  • 简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 标签: 出口贸易 世界石油危机 年平均增长率 工业制品 国内生产总值 中间产品
  • 简介:不断拓展与中亚国家合作是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取向。与此同时,与美国开展合作已是中亚各国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美国与中亚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存在差异,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美国在中亚国家积极推销“西方民主”,一直遭到中亚国家的抵制,美国对中亚国家人权问题的“关注”也常常引发中亚国家的不满。对于美国而言,与中亚国家冲突不利于其扩展影响力,也不利于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更不利于实现其中亚战略目标。对中亚国家来说,与美国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到对美的政治信任,而且使之与美合作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 标签: 中亚国家 国家合作 美国 矛盾 国家战略目标 中亚战略
  • 简介:199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评述肖桂森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选举,43个竞选联盟参加了争夺450个国家杜马席位的角逐。这次杜马选举的结果如何,与上届杜马选举相比有什么特点,对俄未来政局和俄总统选举有什么影响等,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

  • 标签: 国家杜马 总统选举 博卢 切尔诺梅尔金 桂森 俄罗斯人
  • 简介:东盟国家农业引进外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外国直接资本投资与外国贷款。本文将探讨的是战后以来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农业的情况,并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评述。一、农业引进外资情况二次大战后以来,虽然东盟国家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引

  • 标签: 引进外资 东盟国家 日本资本 农产品加工 木材加工业 二次大战
  • 简介:<正>1985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各界人士和预测机构的估计预测差距较大。从目前东盟各国的情况来看,1985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2.7%。最使人难以料到的是1985年新加坡的经济情况。1984年预测1985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大约可达7.5~8%,但是从1985年整个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要出现2%的负增长。其他如马来西亚、

  • 标签: 经济增长率 新加坡 东盟国家经济 经济情况 各界人士 菲律宾
  • 简介:东盟国家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内的资金积累能力有限,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些国家独立后,都十分重视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并与本国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标签: 东盟国家 外国直接投资 资金匮乏 民族经济 出口贸易 八十年代
  • 简介: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森林资源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采伐业和木材加工业是本地区传统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部门。木材产品成为该地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主要贸易伙伴为亚太地区国家

  • 标签: 俄罗斯 日本 木材贸易 森林资源 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