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史书记载及唐宋学者的个人著述,论述了燕乐二十八原本是七宫、每宫四组成的。清人凌廷堪据《辽史》提出了燕乐的“四均七”说,今人有附和此说的。本文指出了凌氏错误的原因,在于错误地理解了《辽史》中“旦”的概念所造成的。

  • 标签: 燕乐 “七宫四调” 《宋史》 调式 《新唐书》 《辽史·乐志》
  • 简介:风格特征是艺术作品风貌、格调、风采的整体特征体现。蒙汉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短歌曲的旋律基础上融合了西北汉族山歌的音乐因素形成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本文着力阐述这种蒙汉结合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形态上的具体表现,以及这种混合风格是如何在音乐形态中体现出来。

  • 标签: 鄂尔多斯短调 汉族山歌 蒙汉调 融合 风格
  • 简介:  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海舞乡"的美称.早在17世纪中期.沿准格尔南部东起九坪,西至羊市塔划为清朝政府皇家马场的"禁留地"开放,清政府又允许晋、陕农耕者入境垦殖,使准格尔地区逐渐变为蒙,汉共处的民族聚居区.这里奇特的山川地貌,多变的环境气候,复杂的地方民族语言和蒙、汉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礼俗,审美观念及宗教信仰等,构成了新生活环境中的多元文化的思维与美学追求,也为地方歌种"蒙汉"的生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族群众在学习蒙古族民歌时,把一部分旋律吸收后变作内蒙古西部地区"二人台"音乐的牌子曲,如、、等;还有一部分在保持了原有音乐的特点上融入了汉族的"山曲儿"、"二人台"音乐元素,形成了兼有两个民族特征的民族歌曲品种,当地群众称之为"蒙汉",也称为"漫瀚"或"蛮汉".……

  • 标签: 民歌蒙汉 浅议鄂尔多斯 蒙汉调
  • 简介:《唐二十八拟解》提要洛地弱冠习乐,即陷入"燕乐""迷宫",三十余年苦思冥索,未得要领;至白首待槁,回顾旧途,忽见蹊径,乃有《唐二十八拟解》书稿之举。恍然,"二十八"系俗乐,俗极了,并没有多少深奥的学问,故当时乐工、歌伎随意使用于手、口;至于我见...

  • 标签: 二十八调 羽调式 角调式 音声 《唐会要》 宫调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江西羽调式民歌的分析整理,从不同的音阶形式入手,对其音域、骨干音、旋法特征进行综述,探讨了江西羽调式民歌的音调特征及其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江西 羽调式民歌 音调特征 音域 骨干音 旋法特征
  • 简介:孟姜女故事自春秋伊始至今,流传不息。围绕孟姜女故事的民歌传唱,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孟姜女。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近370首孟姜女调为曲谱材料,对其进行详尽的旋律学分析,析出江苏民歌《孟姜女》为该调系"拟母曲"的合理性,进一步对其曲调的几种变体形式给予归纳研究,得出一首曲调是否属于孟姜女的"不变"要素是"特性音调""各句落音";并在"不变"的基础上归纳出孟姜女中不同的变体形式。这一研究,梳理了同宗民歌的流变分化布局,是对孟姜女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补充。

  • 标签: 孟姜女调 拟母曲 变体 江苏民歌《孟姜女》
  • 简介:<正>以复古三部曲红遍亚洲的WonderGirls,打破一年零六个月的空白携新专辑。回归韩国乐坛。卯足劲回归的她们一摆经典复古风格,以干练成熟的面貌示人。本次她们携新专辑《Wonderworld》回归,重返舞台的wonderGirls,如同刚出道般有着不小的压力,但对舞台的热爱与期待大于一切。

  • 标签: 预告片 WONDER GIRLS WONDER World 打歌
  • 简介:壮族"布偏"是"偏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抒情性的呼唤式音调,旋律柔美缠绵,调式色彩明亮,节奏自由宽广,与"水边民族"的同类型歌调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具有浓郁的"水文化"特质.然而,"布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并且它的其他歌调与在形态与风格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通过调查、考证、对比、分析,认为极可能不是偏人的原创歌调.

  • 标签: 布偏《过海调》“天乐”“天琴” 曲调结构 形态特征 “做天” 曲调来源 民族音乐
  • 简介:本文从律学出发,上篇探讨了历史上关于音列、调式、调性、和声学等音乐现象理论的成型、发展与变迁历程;下篇又结合欣德米特调性观念,对欣氏核心理论(音序I)进行修正,试图在此基础上为学界关于"和谐"观、""观念的外延、内涵及关系的远近找到更科学的理论辨析依据。

  • 标签: 律学 调式音阶 “和谐”观 调性和声 欣德米特 调关系
  • 简介:<正>优美动听、雅俗共赏的湖北民歌《龙船》,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而且被歌唱家带到国外演唱也颇受欢迎,不仅随着盒带流向千家万户(最近全国盒带比赛几个单位都唱这首歌为代表),而且被文艺工作者用独唱、对唱、领唱乐队帮腔、甚至改编成歌舞出现在舞台上。作为它的产地的湖北鄂西、更是城乡传唱,老幼皆知。这样一首曲调简单、歌词朴实的传统民歌不径而走,这样受艺术家青睐群众欢迎,是什么原因呢?应该说,它主要是靠了那热情愉悦、轻松流畅的旋律飞飘到人们心中去的。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艺术家 生命力 中国民间 歌舞 不可分
  • 简介:<正>唐燕乐二十八,历来被人们所重视。日本林谦三曾有《隋唐燕乐调研究》一书,其中第章专述二十八,并制二图以示概况。我国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其中也讲述了这个内容,并制有一表以示概况。这二图一表,各有特色,又各有优缺点。林氏的二图较详细,但因是二图,不能一目了然,且有些不准确之处。杨先生的一表有点太简单,规律性的东西呈示不够,且只是表,而不是图,也不能一目了然。这二图一表还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我学习了先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心得,综合改制成一个新的“唐燕乐二

  • 标签: 燕乐二十八调 中国古代音乐史 黄钟 隋唐燕乐 杨荫浏 秦腔
  • 简介:本文以贝利尼作曲的《去吧,幸运的玫瑰花》、《我多么忧愁,优雅的女神》、《炽热的心愿》三首小咏叹调为例,通过对作品音乐结构、音乐内涵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深入解析,使歌唱者对贝利尼的小咏叹有更深、更广的认识,便于更好地把握三首作品风格,准确地诠释贝利尼的艺术歌曲。

  • 标签: 小咏叹调 音乐结构 音乐内涵 演唱技巧
  • 简介:<正>楚《广陵》《广陵散》都曾经是音乐史上的客观存在,明初琴谱《广陵散》今存。因此,对琴曲《广陵散》的研究就不能回避众说纷纭的“三”问题;而“三”作为宫调领域公认的尖端,自然也就包容了《广陵散》的一部分“神秘”。因而人们对三之研究能否成立,也必须以其能否解释异《广陵》作为检验之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惮其烦难而热衷于“三”之研究,实在是由于三的破解,有助于认识先秦两系民族音乐,有助于认识音阶的发展,宫调的衍变,有助于正确认识七弦琴正定弦式的诞生;同时,三的破解,也是鉴定明谱《广陵散》正声“徇物”一段音乐内涵的关键所在。

  • 标签: 仲吕宫弦式 公孙崇 七弦琴 广陵 民族音乐 三调
  • 简介:我196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留校教学已有二十余年。1979年我拜张君秋老师为师,开始专门学习张派及从事张派艺术的教研工作。数年来我边学,边教,边实践,边总结,不仅学会教授一定数量的张派剧目,更主要是集中研究了张派演唱艺术的发声、吐字、口形、用气、技巧及表演感情,并用以指导教学。多年来,我摸索出了这样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张派 张君秋 演唱艺术 戏曲学校 指导教学 教研工作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从一种对立的中西文化比较转入对自身内在矛盾的深思。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桄桄发展中的历史错位反映了这种深思,而深思的依据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整理汉桄桄戏曲要素(唱、念、做、舞)的典型特征理解其文化内涵,既要明确保护什么,又要明确传承什么,并在现实的诸多可能性分析中,按照两利权取其重的原则进行选择,

  • 标签: 汉调桄桄 中西文化比较 民间音乐 可能性分析 板腔体 汉调二黄
  • 简介:在元、明、清戏曲音乐演变的历史中,清初汤斯质、顾峻德编辑的《太古传宗》琵琶乐谱是一本今存较早的收录元代北曲的乐谱集。关于这本乐谱的研究,最初是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槁》(下册)有一些论述,以后傅雪漪有专文介绍。但关于这本乐谱还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提出几个问题供诸家参考。

  • 标签: 琵琶调 太古传宗 弦索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杰出的钢琴家兼指挥家。歌剧《阿列科》是其歌剧创作的代表作,剧本源自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人》,其中《人们已经睡了》是这部歌剧中最重要的一首咏叹,也是剧中男主角阿列科揭露人物冲突的最具说服力的唱段。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阿列科 歌剧 咏叹调
  • 简介:<正>在中国戏曲史上,经常有"弦索"及有关名称出现,有代表乐器或器乐曲名的"弦索";代表明代俗曲的"弦索";也有代表清代小戏"弦索时剧";更有代表弦索俗曲派生出的戏曲剧种的统称"弦索腔"。但是内涵不一,互有混淆,使初

  • 标签: 弦索调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史 山坡羊 辨疑 百戏竹枝词
  • 简介:关于二黄腔的起源,说法较多,《中国戏曲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将其归纳为三种,即:'湖北说'、'江西说'、'安徽说'。对此三说共用了六条史料。'湖北说'三条,系檀萃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北京观剧所写《杂咏》,张祥珂嘉庆刊《关陇舆中偶忆编》,杨静亭道光二十五年(1845)作《都门纪略》。'江西说'二条,李元乾隆四十年(1775)成书之《剧话》嘉庆年间昭梿《啸亭杂录》。'安徽说'一条,乾隆末年(1795)成书之李斗《扬州画舫录》。

  • 标签: 二簧调 究竟声腔 调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