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场域和展演进程中可被赋予多元的文化解读。本文基于对《社会与舞蹈:过程与表演的社会人类学》(SocietyandtheDance:TheSocialAnthropologyofProcessandPerformance)一书的解读,从社会与舞蹈关系的重审、作为理解族群文化的舞蹈、研究方法的思考三方面展开,对书中观点及舞蹈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借以反思此书对舞蹈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舞蹈 社会文化 文化场域 展演
  • 简介:任何深入的田野工作(fieldwork)都像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既要求田野工作者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与科学的元素,又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学术伦理与为人之道的关联。当我们置身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时,在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之余,开始学习如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斯农热巴。

  • 标签: 热巴 人类学 解读 反思 艺术与科学 田野工作
  • 简介:科尔沁"博"仪式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保存得较完好的民间信仰仪式,以丰富的歌舞表达其宗教内涵,体现了科尔沁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北腰林毛都嘎查呼日勒"博"、天亮沃德干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镇衙门营子嘎查白毛敖海"博"三个调查点多年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史料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科尔沁"博"仪式的过程、结构、歌舞行为、符号等,试图阐释其文化结构和艺术形态中蕴含的意义。

  • 标签: 科尔沁“博” 仪式 结构 歌舞
  • 简介: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学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学和舞蹈学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学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 标签: 人类学者 舞蹈学者 原始舞蹈 民族舞蹈 民间舞蹈 芭蕾舞
  • 简介:人类学对艺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学的方法也在逐步渗透到艺术研究中。该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了研究是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独特方法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借鉴作用。该文认为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应在与文化人类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而罗雄岩教授提出的“动态切入法”,就是这样一种结合舞蹈本体特质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的范例。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民间舞蹈 文化研究 非语言文字文化 动态切入法 方法论
  • 简介:"开路"是流传在河南省桐柏县的民间丧葬文化遗产,是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舞蹈。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和宗教仪式理论等方法,通过对桐柏山区民间丧葬仪式舞蹈"开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仪式过程、内容、神仙系统、八卦舞谱、仪式音乐的艺术特征等进行解读,揭示了民间丧葬仪式中的舞蹈与民俗民风之间的关系,探索古老的八卦舞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中国舞蹈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

  • 标签: 舞蹈人类学 桐柏县 丧葬仪式 “开路” 八卦舞谱
  • 简介:一九一三年,当俄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乐《春之祭》在法国上演的时候,引起了剧场极大的争吵和骚乱,一些贵妇人用手提包甩打郐座的女观众,一些貌似尊严的男性贵族同样参与了相互的谩骂和斗殴。《春之祭》之所以激起听众如此疯狂的行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公众对过去纤细、轻柔、高雅的芭蕾音乐有个传统的艺术爱好,接受不了《春之祭》的狂暴、乖戾、狂欢的音乐旋律,认为它是对高尚音乐的粗暴践踏,亵渎了传统芭蕾音乐的魅力美感,也破坏了公众的感情。

  • 标签: 芭蕾 《春之祭》 音乐旋律 斯特拉文斯基 观众 剧场
  • 简介:1999年6月13日,我国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问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教育 办学方式 中国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 简介:舞蹈的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抽象概念,它通过具体的舞蹈文化实践来实现。因此,对舞蹈审美现代性的考察必须落到实处,本文将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研究,透过舞蹈文化实践的主体行为、社会机制和结构的复杂活动,将舞蹈审美现代性置于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背景中加以分析,以期揭示舞蹈审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从而获得某种必要的启示!

  • 标签: 舞蹈圈 文化社会学 审美现代性 社会机制 内在结构
  • 简介:一直以来,身体之于我们都是最熟悉而陌生的存在。每天,我们奔波穿行于茫茫的都市之中,高、矮、胖、瘦,步履匆匆或者悠哉游哉,形形色色的身体叙述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舞者,只不过在传统中国社会的认知中,我们并不习惯用身体表达,至于身体的舞蹈,早已成了最熟悉而陌生的存在。

  • 标签: 传统中国社会 认知 舞蹈 调查 身体 熟悉
  • 简介:每当某一种传统文化即将消失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与意义,才会有抢救它的紧迫性。那么,为何不在它存在活跃时,就挖掘它的价值,珍惜它的存在呢?笔者以民俗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国际对话、传播等四个方面,阐述民俗舞蹈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醒人们应该自觉去珍视、敬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看似无形却有形的文化财富,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与方法传播、传承、弘扬。

  • 标签: 历史价值 民俗舞蹈 传播 现代社会 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
  • 简介:流传于韩国全罗道海岸地带的"羌羌水来"歌舞,主要是以女性为表演群体,相互牵手成圈,应和着先唱者的歌声边唱边舞,并从中穿插一系列民俗游戏来表达群体审美与个人情感的、用来祈愿丰年、多产并且带有一定祭祀色彩的韩国民俗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羌羌水来歌舞进行艺术描述,对其形态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韩国传统民俗歌舞提供理论依据与文化参照。

  • 标签: 羌羌水来歌舞 形态特征 社会功能
  • 简介:广场舞蹈作为一个社会的“记忆”不仅位于民族历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时也在个人和集体的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力量。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的媒介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被继承和产生的变化:一、广场舞蹈与历史之关联;二、广场舞蹈与个人、集体情感归属之关联;三、广场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凸显历史、集体、民族文化流变的媒介——广场舞蹈的考察,不仅丰富、细化这种形态的来源,而且希望能够寻觅到一条新的研究线索,并使这条线索能够具有延展性,在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

  • 标签: 广场舞蹈 社会记忆 民族文化 个体与集体
  • 简介:在现代文明飞速地建立起自己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时,原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过极为重要作用的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蜕变过程,在中国极为广大的地域内,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随着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传统文化的方方

  • 标签: 民俗舞蹈 北京地区 高跷秧歌 传统文化 舞蹈学院 民间舞蹈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标题,并贯穿报告的始终,这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报告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结合论述了什么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伟大创举,这面伟大旗帜就是我们党和国家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建设工作的导向。

  • 标签: 舞蹈文化 教学研究型 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