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6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进行皮下自控镇痛,观察组则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通过 VAS及 Ramsay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VAS、 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曲马多 氯胺酮 终末期癌痛 皮下自控镇痛
  • 简介:我校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在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和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意见》[川工发(2000)7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制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做了大量工作。

  • 标签: 教职工 合法权益 教职工代表大会 民主管理 办学方针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mg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 标签: 免疫复合法 化学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分别实行精细缝合干预以及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探究单一治疗方式与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眶周组织损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3例)以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精细缝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手术期间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瘢痕程度,提升患者治疗后瘢痕美观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缝合手术 局部皮瓣修复手术 眶周组织损伤 瘢痕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脑府逐瘀汤治疗 急性脑出血吸收期患者 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月 -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吸收期患者 112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6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脑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 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吸收期 脑府逐瘀汤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葫芦蛾药材中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干法消解和以浓硝酸:高氯酸(4∶1)为消解剂的湿法消解两种方法处理葫芦蛾药材,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葫芦蛾药材中Cu、Zn、Mn、Fe、Ca、Mg、Na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干法消解测定值低于湿法消解的测定值。葫芦蛾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为Mg〉Ca〉Zn〉Fe〉Cu〉Na〉Mn。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9.44%~102.22%;RSD值为1.18%~2.2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葫芦蛾药材资源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葫芦蛾 微量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MGC-803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胃肠安干预后对其相关乏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肠安对MGC-803人胃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BALB/C裸鼠,以人胃癌MGC-803细胞在其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并给予相应干预,分别为胃肠安组(胃肠安煎剂0.3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5-Fu1mg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0.9%NaCl溶液0.3ml灌胃,1次/d),干预时间均为8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乏氧相关蛋白包括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赖氨酰氧化酶(LOX)、类赖氨酰氧化酶2(LOXL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胃肠安组裸鼠胃癌组织乏氧相关蛋白HIF-1α、TGF-β1、LOX、LOXL2、CTGF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能明显降低人胃癌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中HIF-1α、TGF-β1、LOX、LOXL2、CTGF的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下调乏氧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的作用。

  • 标签: 人胃癌细胞 胃肠安 皮下移植瘤 乏氧相关蛋白 裸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