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均为蒽环类药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均未使用过紫杉类药物。60例病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可比。A组34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滴,第1天;卡培他滨950mg/m2,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21天为1周期。B组26例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滴,第1天;吉西他滨1250mg/m2,第1、8天静滴;21天重复一次。治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可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9%(23/32)和44.4%(1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A、B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A组和B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3.1%和7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蒽环类失败复发转移乳腺癌优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吉西他滨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乳腺癌紫杉醇脂质体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Her-2阳性转移乳腺癌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43例,治疗组(曲妥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组)45例。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时间、部分缓解和稳定期≥6mo的中位数无显著差异;部分缓解病例显著增高,病情进展例数显著减少,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显著提高。2个组别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贝伐单抗 曲妥珠单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胚胎骨移植治疗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详细分析抽查2007年-2011年间胚胎骨移植和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骨缺损病人各30份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排斥及不良反应和愈合方面,胚胎骨明显优越于自体或异体骨移植。结论胎儿骨因其特有的优点作为骨肿瘤骨缺损修复材料有着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胚胎骨移植 肿瘤 骨缺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经研究表明,乳腺癌既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同时也是生长抑素的靶器官。雌、孕激素受体抑制剂通过乳腺癌癌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能够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的发展;同样,生长抑素也能够通过乳腺癌组织的生长抑素受体控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能够在人体内起到重要的抑制作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原发性或者复发性转移乳腺癌诊断中,其效果较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诊治展开分析,旨在明确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过程中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的真实作用与效果。

  • 标签: 生长抑素类似物 奥曲肽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分子药物联合FOLFOX4治疗转移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共计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FOLFOX4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RR和DCR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FOLFOX4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靶向分子药物 FOLFOX4 转移性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组成的方案一线治疗老年转移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方法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连用14天;CPT-1140-60mg/m2,第1,8天;每3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2例病例中无1例CR(0%),PR12例(37.5%),SD15例(46.8%),PD5例(15.7%),总有效率CR+PR达(37.5%),疾病控制率CR+PR+SD达(62.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乙酰胆碱综合症,多为I,II度,III,Ⅳ度少见,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针对老年转移胃癌一线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良好。

  • 标签: 转移性胃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试论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紫杉醇耐药转移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在3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乳腺癌患者当中,临床获益率以及客观缓解率分别为;在原发耐药组,PFS最长的为八个月,PFS中位为3个月;在继发耐药组中,PFS最长的为12个月PFS中位为6个月;两组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紫杉醇耐药转移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进行解救和治疗是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获益以及客观缓解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解救治疗 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转移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转移前列腺癌并行去势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转移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首次穿刺和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并根据二次穿刺结果分为合并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组(64例)和未合并IDC-P组(26例),比较两组的PSA、PSAD、PSATZ水平。结果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首次穿刺(P<0.05);合并IDC-P组的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IDC-P组(P<0.05)。结论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在CRPC的诊断中有利于明确有无前列腺癌成分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 前列腺导管内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酚羟考酮治疗中重度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46例中重度恶性骨肿瘤患者,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q6h,连用7d。结果氨酚羟考酮在恶性骨肿瘤疼痛患者的治疗止痛效果明显。结论氨酚羟考酮治疗恶性骨肿瘤中重度疼痛中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较为可靠的药物。

  • 标签: 氨酚羟考酮 恶性骨肿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60例骨盆恶性骨肿瘤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研究不同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改善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为6.7%和43.3%,满意度为93.3%和5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临床方面推荐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对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

  • 标签: 骨盆恶性骨肿瘤 人工半骨盆置换术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医院骨外科共行新辅助化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28例,AP、CE方案,3周后行保肢手术,采用广泛或根治切除术,术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4-6个周期化疗。结果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碱性磷酸酶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症状改善;瘤体缩小≥33%者82.14%,X线提示钙化增加、边界渐清晰、成骨增加,骨膜反应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随访时间18个月~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1年内无瘤生存75.00%、2年无瘤生存69.23%;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率71.43%。结论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无瘤生存期较长,肢体功能保留较好,症状明显减轻。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人工关节置换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对延长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1。但是,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2,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91.4%3,轻者出现红斑、潮红,刺痒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湿脱皮及溃疡等,需要停止放疗,从而影响患者的放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时认真对待放疗区域的皮肤护理尤为重要。现对恶性肿瘤转移患者放疗的皮肤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恶性肿瘤 骨转移 放疗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在良性骨肿瘤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良性骨肿瘤缺损患者25例,其中病变部位于四肢骨11例,椎体骨1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经X片显示,术后1个月,有明显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植骨部位间隙模糊,边缘开始变光滑,植入新骨与其它骨逐渐连为一体,术后6个月,植骨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术后2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具有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珊瑚 基磷灰石人工骨 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中的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CT及普通平片检查诊断颌骨肿瘤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15例(31.3%)患者肿瘤位于上颌骨左侧,7例(14.6%)位于上颌骨右侧,14例(29.2%)位于下颌骨左侧,12例(25.0%)位于下颌骨右侧。结论临床诊断中将影像学CT与普通平片相结合能全面仔细的观察患者颌底骨,准确定位颌骨肿瘤的位置,通过观察分析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浸润程度有全面认识与把握,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颌骨肿瘤 影像学CT 普通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K3CA表达水平与抗EGFR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结直肠癌的疗效关系。方法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PIK3CA表达水平与抗EGFR抗体治疗mCRC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在抗EGFR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PIK3CA突变有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较低的肿瘤反应率。结论PIK3CA是抗EGFR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结直肠癌疗效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抗EGFR抗体 西妥西单抗 PIK3CA Kra
  • 简介:摘要miRNA是生物体内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跟目的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配对,使mRNA直接降解或发生转录后翻译抑制,从而影响目的蛋白表达,调控细胞的凋亡、增殖与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miR-28在很多肿瘤中有差异表达,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生物行为密切相关。因此miR-28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指标,甚至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miR-28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miR-28 恶性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唑来膦酸治疗肿瘤转移的效果和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以及中国肿瘤协会等数据库,收集唑来膦酸治疗肿瘤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回溯,按照排除和纳入标准,对其质量进行确认,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患者2025例,纳入28个随即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转移,和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进行放射式治疗后的疼痛率(95%CI,OR=3.45,P<0.0001),患者的活动能力(95%CI,OR=2.94,P<0.0001)和生活质量(95%CI,OR=2.85,P<0.0001),并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CI95%,OR=0.18,P=0.03)和新生骨转移肿瘤发生率(95%CI,OR=0.25,P<0.0001),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的低钙血症(95%CI,OR=8.95,P<0.0001)和发热(95%CI,OR=11.96,P<0.0001)这两个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转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其活动能力,对转移疼痛可以有效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大大下降,但是会造成患者低钙血症和发烧。

  • 标签: 唑来膦酸 肿瘤骨转移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情特性、治疗手段和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针对我国60例患有腺泡状软组织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研究,并查阅以前所有的资料来进行具体治愈方案的完善工作。结果32位男性病患,28位女患者。确诊年龄9~65岁,平均31.9岁。发现肿瘤的部位在腿部的患者有29位,肿瘤发生在肘关节的患者有21位,肿瘤发现在头颈部8例,发现在全身的患者有3位,发现在腰腹的患者有2位,阴道的有1位。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情发展程度比较慢,病情恶化较慢,扩散现象不明显,病情转移现象很常见。,特别是肺。即便病情已经转移到了肺部,治愈效果也非常好。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局限期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 标签: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治愈方法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对78例可疑肿瘤转移的患者行99mTc-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回顾分析患者资料,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8例,与其他影像学(CT、MRI、X线)诊断结果对照42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28例,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对两者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7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69处异常放射浓聚灶,经过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处为放射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0处系外伤、手术所致,135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成骨性病灶或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诊断与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45/55),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22/25),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SPECT/CT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1%(68/70),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32/32),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4.7%(36/38);肯定性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肯定性肿瘤转移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骨显像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