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治疗干预认知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饮食与运动治疗,研究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与运动干预后研究组血糖和总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干预,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门诊 糖尿病 饮食与运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分别给予专科常规护理、专科护理+运动护理干预方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相近,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BG、2hP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住院期间开展运动护理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平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护理干预 血糖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监督管理机制也进入了常态,在常态下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创新,利用媒体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完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药品监管工作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常态下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对策,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新常态 药品监管 对策
  • 简介: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ing,TET)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2年11月在本院作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并同时行TET检查的10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TET检查采用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中心(NCVC)制定的方案,评价指标包括ST段压低程度、运动后3min收缩期血压(SBP)与运动高峰时SBP比值[SBP比(3')]和是否发生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结果:单用ST段压低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2%;ST段压低结合SBP比(3')时,其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89.6%;ST段压低结合AP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5.8%.结论:ST段压低与SBP比(3')及AP的综合评估可提高TET对女性CAD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女性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膏摩方配合推拿治疗在举重运动员腰肌疲劳中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60例本基地医务室2000年2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肌疲劳举重运动员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膏摩方配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摩方配合推拿在治疗举重运动员腰肌疲劳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膏摩方 推拿 腰肌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2日至2018年2月22日期间我院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12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进行常规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84±1.08)mmol/L、餐后血糖(7.85±1.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1±1.08)%、饮食规律性(96.67%)、遵医行为(98.33%)、服药依从性(96.67%)、对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个体化运动处方 血糖控制不良 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LVESV、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水平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肺功能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后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MWT、BNP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运动心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对其非运动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6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认知障碍、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5.680、7.904,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4.137、6.950,P<0.05)。治疗后,患者出汗、口干、流涎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抑郁焦虑,减少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检出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与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比较,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冠心病疾病的检出,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对其非运动症状改善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认知障碍、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5.680、7.904,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4.137、6.950,P<0.05)。治疗后,患者出汗、口干、流涎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抑郁焦虑,减少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转护士在门诊服务台的作用。方法2016年5月通过护理部挑选在第一年工作的护士有48人,每组12人,每组护士轮流在医院门诊服务台进行三个月为一周期的轮转。结果比较轮转护士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转护士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77.5%,非常满意24例,占30.0%;满意38例,占47.5%;不满意18例,占22.5%。而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5%,非常满意36例,占45.0%;满意42例,占52.5%;不满意2例,占2.5%。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情况比较,实施前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为(64.8±4.6)分,实施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为(89.6±4.2)分,实施前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要显著低于实施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t=35.61,P<0.05)。结论门诊服务台工作实施轮转,能够有效弥补服务台人员不足的状况,提高人员的专业文化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轮转护士 门诊服务台 作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药学服务的发展是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医改下,医院的药学服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医院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与落实药事服务费,促进医院药师队伍的快速发展,保障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基本药物制度平稳实现。

  • 标签: 新医改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工作 医院制剂
  • 作者: 李铁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
  • 机构: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为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及服务性强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报务。因此,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至关重要[1]。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完成医学院校基础教育后,进入医疗机构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是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2]。2016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3],提出“各医疗机构要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建立新入职护士培训制度,要切实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我国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本文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做好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理论支持,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 简介:摘要胃癌患者一般发现时就处于疾病进展期,手术难以根治,而随着疾病进展,为了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会在手术切除病灶基础上,给予化疗治疗。本研究针对胃癌辅助化疗的进展进行分析,总结文献资料,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辅助化疗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研究证实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的疗效。进一步深入对临床研究及化疗敏感度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以推动辅助化疗标准的统一化。

  • 标签: 胃癌 化疗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康复训练配合实施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选78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行治疗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ADL)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比较,这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两项指标仍显著较高(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肢体运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