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与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了解卒中患者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连续入选的24h内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39例)。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第1、2、4、6和14天的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和卒中组、对照组人院后第2天CRP和Fg的浓度。采用GraphPadPRISM4.0demo软件进行因素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CRP、融的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CRP和Fg与不同时间点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CRP与入院后第2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19,P=0.001)。Fg与入院后第4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34,P=0.001)。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与卒中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O.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1,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睾酮 性功能 泌乳素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进行探讨。方法将纳入的125例IS患者根据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94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4例、小动脉病变(smallarterydisease,SAD)12例,同时从门诊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131例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IS危险因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Hp—f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g.1%vs61.8%,OR=1.581,P=0.225),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IS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1.284,P=0.415)。在亚型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AT:OR-1.455,P=0.195;CE:OR=1.111.P=0.857;SAD:OR=1.852,P=0.566)。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AT:OR=1.441,P=0.297;CE:OR=0.894,P=0.864;SAD:OR=1.836,P=0.437)。结论Hp感染与IS无明确相关,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研究进一步探讨Hp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相关。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6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调查问卷,根据PSQI得分分为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较差组,其中睡眠质量良好组120例,睡眠质量较差组142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关系。结果:睡眠质量良好组的空腹血糖(7.12±1.45)mmol/L、餐后2h血糖(11.32±2.56)mmol/L、HbA1c水平(8.34±2.01)%均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组(10.45±1.01、13.01±2.13、9.67±2.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5分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适当午休,做好预防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睡眠质量 空腹血糖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北京朝阳医院西区2013年6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测定内中膜厚度及其最大斑块厚度。在发病4d内检测其血清HCY浓度。患者按照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n=152)和无斑块组(n=44)。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HCY与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斑块组(n=44)的HCY中位数是11.6μmol/L,斑块组(n=152)的HCY的中位数是14.0μmol/L,秩和检验P=0.011。Spearman相关检验发现HCY与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24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ddsratio,OR)1.0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50-1.131,P=0.0001]、男性性别(OR4.304,95%CI1.738-10.660,P=0.002)、高血压史(OR3.864,95%CI1.750-8.534,P=0.001)是影响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CY(OR1.026,95%CI0.973-1.081,P=0.344)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无显著。但是,对于非心源性脑梗死亚组(n=183)分析发现HCY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95%CI1.006-1.430,P=0.003)。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斑块组血清HCY高于无斑块组,血清HCY与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呈正相关。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同型半胱氨酸 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ehemiaattach,TIA)患者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研究hs—CRP与ABCD2评分的相关来探讨炎症反应与TIA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以2009年最新TIA定义为诊断标准的TIA患者70例,根据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级,比较各级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分别与高危组(6~7分)hs—CE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中危组与低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2分患者血清hs—CE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呈轻度上升趋势,5~7分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而增高,以7分者为最著。结论hs-CRP与TIA患者ABCD2评分正相关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反应蛋白质 ABCD2 炎症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6000m海拔高度下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暴露对小鼠皮层神经元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及不同时长(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组,每组8只。模拟6000m海拔的高原低氧环境,实验组分别给予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对照组饲养于舱外。采用Western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自噬标志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皮层组织的表达;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Hoechst33342)染色用于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改变。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处理增加了小鼠皮层组织HIF-1α、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了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率。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自噬的激活可能是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发生的重要原因,而HIF-1α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高原低氧 神经元 自噬 凋亡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护士感知的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以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与护士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各级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各2家,共计151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的平均得分为(84.54±17.98)分,状态较好;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92.5%,情绪衰竭维度分数最高;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与护士职业倦怠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26(P〈O.01)。结论:鼓励和培养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可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使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士长 领导 护士 职业倦怠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川西北地区老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方法测定川西北地区脑梗死患者60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浆I-Icy水平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叶酸浓度及维生素B1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川西北地区脑梗死的发病增加相关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川西北地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CRNDE的差异表达,以及CRNDE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方法采集2007年—2017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胶质瘤切除术获取的肿瘤组织及对应的瘤旁组织标本16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CRNDE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164例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RNDE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Log-rank法分析。结果与瘤旁组织(1.00±0.06)比较,脑胶质瘤组织的CRNDE表达水平(3.49±1.7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级别胶质瘤组(1.51±0.86)相比,高级别胶质瘤组的CRNDE表达水平(4.26±1.29)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织的CRNDE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肿瘤是否坏死之间均无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直径、病理级别、复发之间有相关(列联系数分别为0.2,0.38,0.2;P=0.01-0.001)。CRNDE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1.4%及96.1%(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2%及59.1%(P<0.05)。结论CRNDE在人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水平较瘤旁组织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有关;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CRNDE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肿瘤直径及肿瘤复发之间有正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CRNDE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短。

  • 标签: CRNDE 脑胶质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卒中单元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首先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15umol/L)及轻度增高组(15umol/L~30umol/L)及中重度增高组(≥30umol/L);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①Hcy轻度增高组与Hcy正常相比,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余危险因素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与正常组与相比,中重度增高组男性比例(P=0.014)及吸烟率(P=0.019)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P=0.004)及血浆维生素B12水平(P=0.002)明显低于正常;②Hcy正常组、Hcy轻度增高组的TOAST分型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卒中(SAO)型,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以SAO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心源性脑栓死(CE)型,Hcy中重度增高组LAA型比例明显低于Hcy正常组(P=0.00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水平的Hcy伴有不同的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的TOAST构成,Hcy中重度增高伴有高的男性比例及吸烟率,伴有低的高血压比例及低血浆维生素B12水平;Hcy中重度增高组TOAST分型以SAO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数 TOAST分型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每日所需的护理时间,探讨其与分级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完善老年分级护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法对安徽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养结合老年科进行了连续7天、以满足232名老年患者全部护理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操作内容和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相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护理级别、不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L评分能直接反映老年患者对直接护理的需求,能有效提示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实际护理需求。建议在老年科由医生确定老年患者分级护理的I、II、III级,再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应用ADL量表进行A、B、C分级,即将老年患者划分为IA、IB、IC、IIA、IIB、IIC、IIIA、IIIB、IIIC9项护理等级。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与相关分析。结果:400例患者的各项得分如下,情感维度(17.10±4.66)分、躯体维度(19.54±5.44)分、社会/家庭维度(18.82±3.43)分、功能维度(14.77±5.6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18±13.49)分。面对总分为(44.48±5.86)分,其中面对维度得分为(19.55±3.83)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33±2.79)分,屈服维度得分为(8.61±2.7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居住地、肿瘤分期、应对方式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在上述的多项得分中,在维度得分较高时,躯体和情感维度得分就会较低,与社会/家庭和功能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为治疗方式而受到影响,积极的方式是面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的预测价值。方法测量243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并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ABI异常、颈动脉斑块、既往卒中史、年龄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BI是狭窄血管数量的独立预测因子。不同ABI值与颅内动脉狭窄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s=-0.233,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ABI与颅内动脉狭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踝肱指数 脑梗死 颅内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合并肾功能不全与血浆Hcy水平的相关。方法选取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史及肾功能检测指标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观察组)和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记录患者Cr、BUN、UA、Hcy、HbA1c、TC、LDL-C等生化指标水平,并以Fazekas评分量表完成LA严重程度评分。对比2组生化指标水平,并对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生化指标、肾功能及L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入组18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12例,观察组74例。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UN水平(P=0.001)、Cr水平(P=0.000)、UA水平(P=0.000)、Hcy水平(P=0.00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azeka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Fazekas总评分(r=0.202,P=0.027)、Cr水平(r=0.458,P<0.001)、UA水平(r=0.229,P=0.010)、BUN水平(r=0.178,P=0.046)正相关;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4.165,95%CI1.138~15.249,P=0.031)是LA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论Hcy是LA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可能通过影响血浆Hcy水平从而参与LA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肾功能不全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在动脉-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方法连续入组120例经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OhineseIschemicStrokeSubciassifical;ion,CISS)分型诊断为动脉-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彩超分别监测晨峰血压及颈动脉溃疡斑块。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晨峰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结果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2.8)岁,女性占56.8%。晨峰高血压组(n=48)溃疡斑块的检出率与无晨峰高血压组(n=72)相比,差异无显著(51.5%vs30.6%,P=0.84)。进一步将溃疡斑块按照检出部位(出现在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或对侧颈动脉)进行分类发现,晨峰高血压组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晨峰高血压组(27.1%vs19.4%,P=0.00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之后,晨峰高血压与病灶同侧溃疡血块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ratio,OR):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9-4.22)];进一步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两者相关仍存在(OR1.23;95%CI1.02-3.46)。结论在动脉-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晨峰高血压与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溃疡疵块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提示过高的晨峰血压可能是颈动脉溃疡斑块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型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晨峰血压 颈动脉溃疡斑块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基因ATG启动子上游25bp处"Koza"多态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48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CI组)为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Kozak-5T/C序列基因多态,分析其在正常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CI组GPI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0.487,对照组为0.3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5C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T/T或T/C基因携带者的2.0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后,-5C纯合子与脑梗死仍密切相关(P<0.05,OR=2.885,95%CI:1.135-8.307).结论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GPIb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血小板 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Aβ变量(Aβ40、Aβ42水平及其比值)在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对AD其诊断价值.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113例AD患者和205例不同年龄段健康者的血浆Aβ水平并分析其与AD临床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正常衰老过程中Aβ40和Aβ42水平呈现相反的变化曲线.AD患者Aβ40水平显著高于与其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组(P=0.002),而Aβ42水平却显著低于后者(P<0.001),但在AD自然病程中Aβ变量没有明显改变.ROC分析表明:以aNC组Aβ比值的x+2s(15.9)为截断点时,其对AD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4%和96%.结论血浆Aβ变量呈现年龄和疾病相关变化,其中Aβ比值有助于AD的临床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cerebralblood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