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治疗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的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对54例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病人进行治疗,在结合抗生素冲洗的同时,分别行透明隔造瘘术、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脉络丛凝固术及内引导下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脑积水及炎症控制49例,死亡5例,随访22例无复发。结论运用神经内治疗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病人.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内镜 感染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在脑室系统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脑室系统病变,包括12例实质性肿瘤、10例梗阻性脑积水、8例囊性病变患者用神经导航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引导内,按投射轨迹、靶点进行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结果全部病例均能顺利、准确进行手术操作。2例囊性肿瘤和3例实质性肿瘤全切除,8例实质性肿瘤行活检和第三脑室底造瘘.6例囊性病变行造瘘和囊壁部分切除,1例实质性肿瘤行透明隔造瘘和肿瘤部分切除,10例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内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脑组织的创伤,明显提高了神经内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脑室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内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术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1],连用3日,每日复查CSF.结果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腰蛛网膜下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产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 标签: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 治疗 颅内感染 术后 皮肤切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应用纤维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纤维内对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的6例患者施行经侧脑室透明隔造瘘术。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均得到改善。追踪观察无症状复发者,复查CT示脑室系统及透明隔隙明显缩小。结论透明隔异常临床上并不罕见,透明隔囊肿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应用纤维内对致病性透明隔囊肿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透明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纤维内镜 外科治疗 脑积水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大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兔蛛网膜下出血(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一次注血后第5天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颞叶皮层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Z-DEVD-FMK(一种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皮层神经元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二甲基亚砜(DMSO,有机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结合凋亡指数(AI)显示SAH组及SAH+DMSO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皮层神经元凋亡(P〈0.01),而SAH+Z-DEVD-FMK组皮层神经元凋亡较SAH组及SAH+DMSO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早期使用特异性大剂量caspase-3抑制剂能减轻兔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保护 Caspases抑制剂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重症蛛网膜下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及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此方法能明显提高重症蛛网膜下出血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出血临床研究 引流术治疗
  • 简介:我们从2003年2月~7月在全麻下实施内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例,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34岁.其中泌乳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3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1例,巨腺瘤8例,其中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均行鞍区蝶窦CT冠扫.常规检查病人视力视野,垂体激素水平,病人术前口服皮质激素,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术后常规放疗.

  • 标签: 内镜 蝶窦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CT定位锁孔内窥镜协助显微下清除高血压脑内出血.结果血肿清除率为823%,32例死亡6例,死亡率<20%,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在CT定位下,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孔手术-内窥镜 显微镜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确保腹腔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延长设备、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手术以来,五常法在手术室腹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无一例因腹腔器械故障或欠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五常法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了手术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 标签: 手术室 五常法 理中 腹腔镜手术 1993年 手术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经鼻蝶窦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经蝶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已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分为中间、旁中间及外侧5部分.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结论内窥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可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 标签: 经蝶手术 内窥镜 解剖学 手术入路 鞍旁病变 鞍上病变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经前纵裂“锁孔”入路到达Willis环前部的可行性,为窥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0°软、0°、6°、30°硬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前纵裂窥“锁孔”入路。结果额部皮肤采取横行皱纹切口1.5-2cm,骨孔1cm。手术通道位于前纵裂内,窥经胼胝体池和鞍结节之间的解剖裂隙到达Willis环前部。窥“锁孔”入路可以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锁孔入路 局部解剖学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 标签: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
  • 简介:上海市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拟定于2005年5月18—21日在上海举办神经内临床应用学习班暨神经外科进展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Garton教授、威斯康幸大学Badie教授、世界神经外科联谊会副主席Choi教授、汉城大学神经科学学会主席Yoo—HunSuh教授以及周良辅教授、罗其中教授、张亚卓教授和江涛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及现场手术演示。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临床应用 神经内镜 学习班 神经科学学会 神经外科专家
  • 简介:目的评估内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镜辅助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经外侧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