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宫2号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孕宫2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血β-HCC值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宫2号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有助于迅速缓解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孕宫2号 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 &beta -HCC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清胶囊联合卡泊三醇擦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外用卡泊三醇擦剂,每日两次;对照组仅外用卡泊三醇擦剂,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清胶囊联合卡泊三醇擦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一清胶囊 卡泊三醇擦剂 头皮脂溢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kegel训练促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我科门诊行产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甲(80例)、乙(80例)2组,甲组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乙组盆底kegel训练;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治疗的患者盆底肌力达到正常率显著高于kegel训练的患者(P<0.01)。结论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是一种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Kegel训练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4.85%以及24.24%对照组的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1.51%以及15.4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高,同时患者不良反应能耐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顺铂方案 同步放疗 中晚期食管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7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4%明显高于对照组71.23%(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低分子右旋糖酐 西洛他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压力抗栓泵对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大肠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压力抗栓泵能有效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压力抗栓泵 大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122例联合应用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与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26例患者单用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发病72小时、2周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进展减少,NIHSS评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控制神经功能进展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外敷治疗对预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4周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喜疗妥软膏外涂 红外线照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使用阿霉素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照组60例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恶心呕吐标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

  • 标签: 阿霉素 预期性恶心呕吐 放松训练 音乐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环形置管术,研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疗效。结果27例眼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2.59%有效率100%。结论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中,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做好用药及眼部的观察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小管置管 泪小管阻塞 泪囊炎 护理 鼻内镜 泪道内窥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采用1期转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中的听力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间,110例确诊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病例,分为纵行切口组(24例)和Z形皮瓣组(86例)。所有病例按Schuknecht畸形分型,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根据术中听骨链情况行Ⅰ-Ⅲ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的畸形分型、听力结果、鼓室成形术式;并对两组近期、远期听力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纵行切口组比较,Z形皮瓣组术前听力水平、畸形分型与乳突气化分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近期听力,无论提高10dBHL以上或提高30dBHL以上,纵形切口组与Z形皮瓣组的近期听力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远期听力效果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Z型皮瓣组的近期与远期听力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详尽的耳畸形程度判定、术中对有效中耳传音结构的最大程度保护及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1期转带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具有良好优势,能结合其它方法的优点,在经过合理选择的病例中联合应用,获得较好的远期听力重建效果。

  • 标签: 耳畸形 联合径路 Z形皮瓣 听力重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滴对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并辅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的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滴对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型颈椎病 穴位注射 复方当归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途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将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min,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用生理盐水40ml稀释HCA1ku注入关节内。对照组不使用HCA,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开始每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4100XaIU,连用10日。于术前一日、术毕即刻、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术前一日、术后第3天、5天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术毕、术后24h,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上升(p<0.05),术后第三天、第五天超声检查,两组各发生下肢DVT1例。结论两种途径使用HCA,术后联合应用抗凝药不增加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血凝酶 抗凝药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