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结合江西省水库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群坝的风险评估指数排序方法,综合评定了大坝工程安全风险程度因子和溃坝损失影响因子,并综合考虑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管理因素的排序、总库容、灌溉效益、加固前期工作等情况,确定水库的综合影响因子。以这3大影响因子的乘积表示水库的风险评估指数的高低,风险指数越大,表明水库越危险,应优先得到除险加固。通过对江西省200余座不同类别的水库应用排序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用于群坝除险加固排序。

  • 标签: 大坝险度 溃坝损失 综合因子 评估指数 风险排序
  • 简介:蒸发量的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性工作。选用衡水市12处水面蒸发代表站1980~2013年的蒸发资料,计算了单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分析了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特点、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特征;计算了衡水市各县市的干旱指数,通过干旱指数得出衡水市属半湿润气候区。

  • 标签: 衡水市 水面蒸发量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特征 干旱指数
  • 简介:本文基于淮河流域39个站点1961—2013年逐日降雨量,根据国家干旱等级标准和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限值进行修正,采用小波分析,结合ARCGIS软件运用反距离权重法,对淮河流域干旱进行时空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总体趋势是干旱频率减弱。Z值在趋势变化上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90年代后Z值变化较为平缓,淮河流域的干旱情况有了一定好转。空间上,Z值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的分布较为分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干旱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 标签: 干旱 Z指数修正 时空特征 淮河流域
  • 简介:本文从分析影响稳定渗流形成的因素入手,认为稳定渗流的形成和洪水水位历时、堤防填筑材料的渗流特性、堤防断面形式、堤基透水性等因素有关,同时认为在堤防稳定渗流计算时,典型洪水过程的选取与水库等工程的选取原则有不同之处,并初步提出一套确定能否形成稳定渗流形成的方法和思路,以及稳定渗流计算水位的确定,供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堤防 稳定渗流 洪水 水位 堤基
  • 简介:影响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水浴的温度、时间和溶液的酸度等等。采用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同一时间下,随着酸性的增大,高锰酸盐指数就越大,同一酸性条件下,水浴反应时间越长,高锰酸盐指数越大;在测定时,水浴时间控制在30分钟,加入5mL硫酸(1+3)滴定时,样品的温度控制在60℃-80℃,这样能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结果做到最精确。

  • 标签: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法 水浴 酸度 反应时间
  • 简介:利用天山西部地区9个县市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气温和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确定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区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方法统计,研究区的气候类型为半湿润一半干旱区,其年干旱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和年际变化。近50年来,各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各分级年干旱指数发生的频次及频率也不尽相同,半湿润区湿润化程度较高,而半干旱区的年度和夏季的干旱化程度高,春、秋两季干湿化程度则基本相近。研究区50年以来的平均年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干旱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可以初步认为,水面蒸发量的显著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演变特征 趋势分析 天山西部地区
  • 简介:本文在简述了黄土特征的基础上,对黄土滑坡分布规律、形成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总结了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估,并相应地提出了对黄土滑坡的整治意见和防治措施。

  • 标签: 黄土滑坡 分布规律 形成条件 稳定性
  • 简介: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区秦汉灌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环境减灾卫星(HJ1A/1BCCD)数据,计算和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垂直干旱指数(PDI)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确定了差异阈值为0.082,计算出灌区春灌第一次灌水时期各阶段的灌溉面积.经与地面监测和统计数据校验,计算结果准确率可以达到75%以上,说明了遥感干旱指数用于灌溉监测的可行性.

  • 标签: 遥感 灌溉面积 干旱指数 PDI 干旱指数差异阈值
  • 简介:“小金库”是对帐外帐的较为形象的说法.就是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的资金。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资金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仍比较普遍,其手段、方法各异,技术性、隐蔽性越来越强。

  • 标签: 事业单位 金库 治理 资金 隐蔽性 财经
  • 简介:文章基于四川省甘孜州近45年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I指数,并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旱年际、季节、和月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孜州的干旱状况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年均SPI指数降低率为0.02;该地区出现秋旱的概率最高,达29.63%;大多数月份的干旱状况呈恶化趋势,且演变幅度不同,其中3月份的SPI指数下降速度最快。分析结论可为四川高原藏区的干旱研究提供经验,并为甘孜州的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甘孜州 干旱 演变规律 SPI指数 趋势分析
  • 简介:根据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内涵及保定市地表水资源的特点,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三个方面选取10项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综合指数法结合GIS/RS技术对保定市地表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地表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较为脆弱的态势,其中以保定市西北部、西部、中部偏东及东南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脆弱性结构,将这些地区分成自然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和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三类。针对自然和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绿化面积等对策;针对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控制用水总量和人口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水技术、宣传节水知识等对策。

  • 标签: 保定市 地表水资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GIS RS
  • 简介:松嫩低平原普遍分布着分散性粘土,而分散性粘土与苏打碱土、苏打盐土、盐化、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分布。其形成机理与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环境水的化学成分、土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成分及孔隙水溶盐含量有关。研究分散性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是科学利用与治理分散土,从而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松嫩平原 分散性粘土 形成机理 利用与治理
  • 简介:工程招投标制具有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和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优越性,是一种较好的工程承包形式。介绍了工程招投标价格形成的4个阶段及其形成机制。对影响工程招投标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招投标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工程招投标价格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工程招投标管理
  • 简介:利用597个气象观测站点1959-2014年的降水数据,按3个月(季尺度)为单位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我国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相应的干旱分区,同时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时间序列的特点,识别了干旱周期,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季节干旱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春季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等地,夏季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秋季干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辽河流域等地,冬季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太湖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等地;②我国主要干旱周期在10-15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干旱的第一主周期依次为13a、11a、4a和10a。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分析 中国 干旱分区
  • 简介:建筑工程价格的理论构成表明,工程建设产品和其他的商品、服务一样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建筑工程招标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市场形成价格,既在统一项目划分、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实行市场价。由于招投标工程风险性很大,所以在招投标价格计算决策和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都要对招投标价格进行有效控制。既要开展财务决策,企业依照不同的承包方式,根据市场竞争状况,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通过财务决策自主报价;又要实行有效控制,将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通过合同价格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对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实现对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

  • 标签: 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 价格的理论构成 价格的形成机制 价格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