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对照组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排气顺序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先排气后穿刺,观察组先穿刺后排气,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的11.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先穿刺后排气,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排气顺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漏诊情况。方法择本院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确诊是胎儿手足畸形的59例孕妇资料,按诊断方式分研究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为常规诊断,研究组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进行诊断,分析2组诊断结果及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显示率达73.33%(22/30)高于对照组31.03%(9/29)(P<0.05);对照组漏诊率为41.38%(12/29)高于研究组16.67%(5/30)(P<0.05)。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应用于胎儿手足畸形的诊断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漏诊情况少。

  • 标签: 手足畸形 胎儿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 诊断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不同顺序的气管插管与除颤模式对出现窒息症状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出现窒息症状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先除颤后插管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采用先插管后除颤的模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窒息症状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除颤的实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窒息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先插管后除颤的模式对出现窒息症状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先插管后除颤 窒息 心肺复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对鼻内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6月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结束麻醉组(A组)与静吸复合结束麻醉组(B组),两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4 mg/kg,芬太尼3~4 μ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6.5~13.0 μg·kg-1·h-1,七氟烷≥0.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结束七氟烷吸入,B组结束丙泊酚泵注;预计手术结束前 10 min,A组结束丙泊酚泵注,B组结束七氟烷吸入;手术结束,两组均结束瑞芬太尼泵注。记录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观察两组入室后(T0)、麻醉结束时(T1)、呼吸恢复时(T2)、意识恢复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及拔管后1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T2~T6及拔管后20 min(T7)躁动评分;拔管时咳嗽评分。结果A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0±4.6)min、(18.0±5.3)min、(19.0±5.5)min,均明显长于B组的(8.8±3.5)min、(9.5±4.1)min、(10.7±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54、8.881、9.011,均P<0.05);T0~T6两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6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拔管时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均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苏醒期躁动与拔管时呛咳反应,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结束麻醉的复苏时间要长于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

  • 标签: 麻醉,静脉 麻醉,吸入 麻醉药,联用 鼻内镜手术 停药顺序 麻醉苏醒延迟 复苏时间 血流动力学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以院内糖耐量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在此基础上调整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观察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不同组别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42例(93.33%),高于对照组的37例(83.33%)。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较高,通过饮食顺序调节以及合理食物搭配,有助于强化降糖效果。

  • 标签: [] 饮食顺序 食物搭配 糖耐量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按特定顺序复位手术治疗合并髋臼骨折的Tile C型骨盆骨折,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3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折复位的顺序分为特定顺序组和非特定顺序组。特定顺序组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43.8±14.8)岁(范围18~71岁),术中均采用"先内后外,先上后下"顺序进行骨折复位;非特定顺序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4.4±14.7)岁(范围18~69岁),未按照该顺序复位。根据骨盆和髋臼骨折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骨折后,采用内植物固定。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评分,骨盆骨折功能恢复采用Majeed评分,髋臼骨折采用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特定顺序组和非特定顺序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特定顺序组和非特定顺序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031.1±513.7)、(1 406.3±738.1) ml,手术时间分别为(3.5±1.0)、(4.8±1.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3例随访时间(14.8±1.6)个月(范围12~18个月)。特定顺序组和非特定顺序组术后VAS评分为(1.3±1.1)、(1.5±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骨折Matta评分:特定顺序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1%;非特定顺序组优10例,良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骨折Matta评分:特定顺序组优21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89.7%;非特定顺序组优9例,良8例,差7例,优良率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特定顺序组优2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1%;非特定顺序组优10例,良5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特定顺序组优20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6.2%;非特定顺序组优9例,良7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异位骨化、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股骨头坏死,非特定顺序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顺序复位合并髋臼骨折的Tile C型骨盆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流程合理,有助于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骨盆 髋臼 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混合方法研究作为继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后的第3种研究方法,在护理科研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混合方法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以解释性顺序设计为例阐述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流程,以及质量性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 标签: 综述 混合方法研究 护理学 解释性顺序设计 质量性结合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微牵拉和顺序血肿清除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3月 -2016年 9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5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 n=31)和对照组( n=28)。观察组用吸引器和双极电凝动态微牵拉以及顺序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用脑压板固定牵拉和常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血肿基本清除程度、术中责任出血动脉完全止血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脑牵拉相关损伤及术后 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良好率。结果:观察组的血肿基本清除概率、术中责任出血动脉完全止血率、术后 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脑牵拉相关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微牵拉和顺序血肿清除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运用,能提供充分的动态手术空间、精准止血、彻底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避免牵拉脑损伤、有效地提高预后,是一种可行的和具有优越性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动态微牵拉手术 顺序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手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产前检查的28541例胎儿行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运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重点观察胎儿手部,超声检出手部异常的胎儿均与临床分娩后随访或引产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总结各种手畸形超声征象并对超声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8541例胎儿中产前超声检出手畸形34例(43只手),超声声像图表现:(1)裂手畸形5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部中央纵向裂开分为两半(2例呈V字形)。(2)缺指或合并手指形态异常13例,声像图中胎儿部分手指指骨不显示或合并残留手指形态异常。(3)前臂及手发育异常3例,声像图显示胎儿尺、桡骨短小,手腕部结构失常。(4)手指弯斜或手姿势异常7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腕部姿势呈钩状,手腕向桡侧偏斜内收弯曲,手掌面贴近前臂;或显示胎儿手半握拳状,拇指内收屈曲,食指弯曲斜压于中指背侧,小指压于无名指背。(5)手缺如6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腕部以远缺失。分娩后随访或引产后病理检查证实胎儿手畸形37例(0.13%,37/28541),产前超声正确诊断34例(91.89%,34/37),其中合并其他畸形18例(52.94%,18/34),染色体异常5例(13.51%,5/37);漏诊3例(4只手畸形):包括多指1例,小指中节及远节指骨缺失1例,小指中节指骨发育不良1例。结论产前检查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联合实时三维超声观察胎儿缺指或合并手指形态异常等手畸形,手指弯斜或手姿势异常,可弥补二维超声显像不足,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 胎儿 手畸形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化疗与靶向联合应用于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不同顺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一组为对照组,先行化疗再行靶向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先行靶向治疗再行化疗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生存期,剖析其肿瘤进展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存期指标为(679.05±36.27)d,长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先靶向再化疗干预的联合治疗,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行使用。

  • 标签: 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不同给药顺序对全身麻醉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90例(2020.8~2021.11),随机分为I组、II组和III组(对照组),每组30例。全部样本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各组诱导方案及给药顺序如下:I组为依托咪酯-阿芬太尼-罗库溴铵,II组为依托咪酯-罗库溴铵-阿芬太尼,III组为照组(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对比三组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I组、II组T1、T2、T3、T4、T5心率和血压指标显著高于III组(P<0.05);I组、II组诱导期心率和血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探讨在全身麻醉诱导中阿片类药物阿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相比较,前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循环更稳定,且给药顺序变化,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阿芬太尼 给药顺序 全身麻醉 诱导期 血流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顺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串联病变导致AIS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39~78岁。根据不同的再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方法;B组14例,采用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术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入院时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较B组更短,分别为43.7(43.75,59)和66.5(38,68.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4, P<0.01)。术后90天A组mRS评分0~4分,预后良好15例(57.7%,15/26),B组mRS评分1~5分,预后良好9例(9/14),两组术后短期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 P>0.05)。结论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与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两种不同的再通顺序,对AIS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只是前者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 标签: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病变 再通顺序 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