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一步将其中的喂养不耐组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31周组和≥31周组,以及按出生体重分为<1 250 g组和≥1 250 g组。分析纳入对象的病历资料,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612例,其中喂养不耐组182例(29.7%),喂养耐受组430例(70.3%)。喂养不耐组中,男婴103例(56.6%),女婴79例(43.4%);胎龄(30.6±2.3)周,其中93例(51.1%)胎龄<31周;出生体重(1 298±417)g,其中93例(51.1%)<1 250 g;134例(73.6%)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63.2%(134/212)。(2)喂养不耐的诊断日龄为(2.7±0.9) d,消失日龄为(13.2±6.9) d,持续时间为(10.5±6.7) d,主要症状包括胃潴留100.0%(182/182)、腹胀54.4%(98/182)和呕吐17.0%(31/182)。(3)与胎龄≥31周者相比,胎龄<31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诊断和消失更晚[(2.4±0.8)与(2.9±0.9) d,t=3.977;(10.4±5.2)与(16.0±7.3)d,t=5.935],持续时间更长[(8.0±5.0)与(13.0±7.3) d,t=5.450],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晚[(9.4±4.1)与(12.0±5.1) d,t=3.672](P值均<0.05)。与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相比,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喂养不耐诊断和消失更晚[(2.5±0.9)与(2.8±0.9) d,t=2.540;(10.0±4.5)与(16.3±7.4) d,t=6.951]、持续时间更长[(7.5±4.3)与(13.5±7.3) d,t=6.690]、更少发生呕吐[23.6%(21/89)与10.8%(10/93),χ2=5.308](P值均<0.05)。(4)出生体重是早产儿喂养不耐的保护因素(OR=0.998,95%CI:0.997~0.99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2.129,95%CI:1.163~3.897)、多胎(OR=1.812,95%CI:1.116~2.941)、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OR=2.663,95%CI:1.619~4.381)、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OR=5.211,95%CI:2.861~9.489)和宫内感染(OR=1.988,95%CI:1.060~3.728)是早产儿喂养不耐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发生率较高;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发生和消失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出生体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胎、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宫内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肠内营养 呕吐 肠胃胀气 危险因素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物不耐和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12月龄慢性腹泻患儿50例。结果其中48例患儿食物不耐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且牛奶具有最高的阳性率,其次分别为蛋清/蛋清、小麦、西红柿。均进行进行相应的食物回避治疗,并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显效33例(66%),有效11例(22%),无效6例(12%),有效率为88%。结论婴儿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相关性较大,予食物回避奶和氨基酸配方治疗,治疗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婴儿 慢性腹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喂养不耐早产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家长护理质量评分(98.58±0.02)分、患儿住院时间(30.01±1.20)d、喂养良好率96.88%、摄入奶量比(97.00±1.45)%、体重增长速度(26.20±1.50)g/d、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23.51±1.50)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提高喂养不耐早产儿的喂养良好率、改善胃肠功能,减少喂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患儿的预后得以改善。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抚触疗法及温盐水灌肠可促进胎便尽早排出、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增加体重、促使黄疸的排出。

  • 标签: 抚触 灌肠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和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胃潴留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新生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红霉素 静脉注射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9月期间出生生的低质量体重早产儿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早产患儿喂养不耐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银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根据分析可知,出生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发生率为48.35%。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的主要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日龄、宫内窘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因素分析:胎龄、开奶日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都是引发喂养不耐的独立因素。结论: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的几率相比正常新生儿有很大差异,发生喂养不耐的几率明显升高,且引发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的因素多种多样,只有针对这些独立因素来实施对症护理才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的情况,降低喂养不耐发横率。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发生原因 独立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治疗早产儿及微量喂养的实施过程,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对162例早产儿中92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为试验组,另外70例给予单纯经胃肠道内喂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试验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方法 不耐受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口腔初乳滴注在改善早产儿肠内营养状态、防治喂养不耐问题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新生儿门诊于2021.1-2022.1之间接收的分娩24h以内的早产儿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早产儿配方乳滴注)与实验组(口腔初乳滴注),各小组是40例,统计对比2组患儿的平均胃潴留次数、达到绝对没有潴留的日龄、达到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分娩10d大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指标水平等。结果 在分娩10d内,实验组的平均胃潴留次数是(1.82±0.26)次明显小于对照组(3.12±0.35)次、,两组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并且,实验组的达到绝对没有潴留的日龄、达到全肠内营养的日龄远远早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实验组患儿大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指标水平则明显超过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口腔初乳滴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防治是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效果,它能够显著地减少患儿的胃潴留次数,同时能够改善其肠道微循环状态,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等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口腔初乳滴注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喂养不耐中实施综合护理临床价值; 方法 选 201 7 年 6 月至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进一步研究抚触在新生儿喂养不耐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00例喂养不耐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方法。结果察组的患儿喂养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在喂养不耐护理当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喂养情况。

  • 标签: 抚触 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糖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泄泻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推拿 小儿乳糖不耐受 泄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的效果。方法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23例在此基础上,在两次喂奶间歇,予以抚触,每次10分钟,每8小时1次。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多,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的发生率,促进体重增长,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抚触 极低出生体重 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