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基因易感性及生物紊乱均可增加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近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揭晓唤醒大众对生物紊乱构成健康威胁的警惕,生物研究正逐步向严谨的科学转变。本文就生物对能量平衡及体重调节进行综述,为探讨生物在能量代谢及肥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物钟 能量代谢 肥胖
  • 简介:由于数学模型在整合实验数据和分析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数学模型在生物节律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哺乳动物昼夜节律是由位于视觉交叉上颌的神经元控制的,其中的每个神经元都含有一个内在的生物,关键的问题是具有广泛周期分布的神经元振子之间如何达到相同步.在分子水平上结合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与控制的观点构建生物网络,然后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对生物的数学建模及其动力学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物钟 同步 振子
  • 简介:摘要生物不仅调控机体的血压高低、心率快慢等,而且调控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基因异常及细胞过度增殖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本文综合探讨生物和细胞周期在心血管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生物钟 细胞周期 心血管功能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生物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和心率等。在环境周期信号的作用下,生物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反馈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实现信号输出,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行为的昼夜节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一些生物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该文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整理总结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的相关生物基因及其分子机制。对昼夜节律和生物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体内的生物节律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生物驱动的,该生物可以自激振荡,同时又接受环境周期变化的信号,调控自激振荡,使机体的生命活动与外周环境的变化有节奏地、协调地进行.运动中准确把握和利用生物节律,可前瞻性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表现.

  • 标签: 运动能力 生物钟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生物节律 周期变化
  • 简介:世间所有生物都是在地球形成稳定的自转和绕日公转之后进化出来的.由于地球自转每天日出日落,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周期性环境变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适应并利用了这个自然界的24h周期节律来调节其进食活动和休息.在动物的脑内也进化出相应的生物结构以协调全身生理过程.人类清醒和睡眠的交替被整合到自然界的24h节律中,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图1)

  • 标签: 神经结构 生物钟 脑内 睡眠 大脑 周期节律
  • 简介:EQ已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但情绪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理论尚处实证阶段。本文作者采用与化学振荡类比的方法,首次导得描述脑电快、慢波振幅周期性交替变化的生物极限环。采用的是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研究复杂自组织系统的一般方法。脑电快波一慢波振幅动力学方程的稳定性分析及脑电生物极限环显示的特性,在心理调控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标签: 脑电波 生物钟 极限环 EQ
  • 简介:含羞草的"提醒"人类为什么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猫头鹰、蝙蝠等动物却为何喜欢昼伏夜出,在人类酣然入眠时捕猎?——其实,这些都与"生物"有关。生物,也被称为"生理时钟",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负责调节重要的生物机能,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物钟 死亡时间 含羞草 猫头鹰 日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利拉鲁肽的影响。方法构建SD大鼠(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为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利拉鲁肽干预组;于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4周进行取样,每次取样按各时点(0、12、24 h)分成3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变化;检测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检测各组时钟昼夜调节因子(Clock)、隐花色素抑制因子(Cry1)、Fas的相对表达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相对表达。多组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高脂饮食2周后大鼠肝细胞中出现大量脂滴,利拉鲁肽可减少脂滴;模型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利拉鲁肽干预后可使其含量下降;模型组肝脏Clock基因表达最高为第2周12 h,为3.094 7±0.484 8,经干预后下降至1.578 6±0.368 8(F=28.385,P<0.05),Cry1基因在第2周24 h表达最高,为5.508 4±0.851 8,而干预后进一步升高,达20.775 7±1.939 1(F=215.516,P<0.05),Fas表达第2周24 h在3.288 1±0.299 4,干预组有所下降,为1.501 9±0.281 2(F=77.128,P<0.05)。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中Clock和Cry1显著升高,增大Clock和Cry1以及Fas节律变化振幅范围,利拉鲁肽可抑制该变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Wnt/β-catenin蛋白高表达,可被利拉鲁肽抑制。结论利拉鲁肽或可通过调控生物基因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生物钟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术后患者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多表现为睡眠剥夺和睡眠紊乱。近来研究提示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生物诱发这类术后并发症。分析总结动物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生物基因表达,可能与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特异性的神经元受体有关;全身麻醉后动物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典型的如行为节律紊乱(尽管行为节律紊乱的结果不一致)。文章认为引起生物节律改变的因素多且复杂,环境因素及人工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今后关于全身麻醉药物、生物基因、昼夜行为节律的相关实验应当更加完善以及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全身麻醉后昼夜节律紊乱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 标签: 全身麻醉药 生物钟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呈现24 h波动特点,与生物的调控密切相关。经典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MC)、嗜酸性粒细胞等,可周期性表达多种时钟基因Clock、Bmal1、Per、Rev-erbα,参与IgE介导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昼夜节律性发作。在现代社会中,机体内在生物与外界生物“失同步”产生的生物节律紊乱,有可能加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进程。药理性上调MC中Per2基因或重设内外时钟节律活动,可以“迟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时相反应,从而抑制其症状发作。本文重点介绍生物调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新进展,以期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时间生物学疗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哮喘 免疫反应 生物钟 时间医学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机体长期适应周围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内在机制,控制这一节律的系统称为生物生物基因调节多种生理反应,其表达紊乱可导致生物体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机体健康与生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生物基因Cry1的表达异常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该文就生物基因Cry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钟基因 Cry1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高血压 脂代谢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和血清生物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在授时因子时间(zeitgeber time, ZT)0点制备SHR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连续监测24 h内收缩压。每隔3 h取大鼠尾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生物蛋白(CLOCK、BMAL1、PER1和CRY1)水平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生物蛋白水平波动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存在多种血压模式,包括杓型(53%)、非杓型(27%)、超杓型(13%)和反杓型(7%),以杓型模式为主。相比之下,模型组大鼠血压紊乱程度加重,以非杓型为主,比例高达40%;超杓型和反杓型比例也有所提高,分别为27%和13%;杓型血压占比降至20%。模型组血清CLOCK水平相对稳定,而BMAL1、PER1和CRY1的昼夜节律与假手术组相比出现明显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R1与杓型(r=-0.565,P=0.002)和超杓型(r=-0.531,P=0.001)血压模式呈负相关,与非杓型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01)。结论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发生明显紊乱,且与Per1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高血压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钟 时间因素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基因能产生昼夜节律并控制其运转,若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基因在DR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昼夜紊乱相关行为干扰了生物基因的昼夜振荡,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易致糖代谢调控失衡,最终增加2型糖尿病及DR发病风险。另一方面,DR患者表现出昼夜节律紊乱特点,生物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一系列视网膜病理生理过程,调控DR发生发展。因此,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可作为疾病预防策略,研究生物基因在DR中的分子机制可为更加全面地阐述DR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 综述
  • 简介:生物元素是指在活的有机体中维持其正常生物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元素,又称为生命元素。构成生物体的氢、碳、氮、氧、磷、硫、氯和金属元素纳、镁、钾、钙等11种必需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99.95%;其它如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钼、氟、硅、硒、锡和碘等14种为必需微量元素,合起来不超过体重的0.05%。除此之外,生物体内还有一些痕量元素多达31种。

  • 标签: 生物元素 平衡谱 生物功能 常量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 金属元素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以前,生态学还是个模糊的概念.也没有什么相关的研究。直到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出版,人们才意识到环境破坏对我们生存的巨大威胁。生态学、环境保护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同一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细菌学家西奥多·罗斯伯里博士在他的论文里描述了另外一个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它和我们所处的宏观生态系统十分相似,但是常常不为人所知。

  • 标签: 原住民 微生物 生态系统 华盛顿大学 生物学家 环境破坏
  • 简介:摘要生物原理是指有关生物在进行生长,繁殖,新城代谢以及自我调节等一切生命活动遵循的相关规律,任何生物历程都是在客观的规律之下进行的结果。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多种多样,其中对人体健康的研究尤为关注,生物学上认为,所有人体健康和不健康的表现都是遵循相关生物原理或是违反生物原理。人作为地球上出现时间最晚智能最高的高级动物,是生命的一大奇迹,应该了解或是熟悉相关生物知识。人们有效学习相关生物知识,浅析生物原理对于正确认知自己,有效维持自己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中生视角出发,以多元化客观化的态度思考问题,对医学中涉及到的生物原理作一个探究。

  • 标签: 人体健康 生物原理 生命活动 高中生视角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体的生理代谢不仅受其自身基因控制,更受到肠道微生物调控。本文将在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健康方面作一些论述。

  • 标签: 人体 肠道微生物 健康